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113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属于煤矿安全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集尘罩(1)、集尘漏斗(4)和集尘筒(5),在集尘罩(1)的后端面设置有缝隙遮挡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在其后端面上设置有毛刷,在使用时通过毛刷将锚网与煤壁之间的空隙进行了遮挡,因此避免了钻出的煤粉从锚网与煤壁之间的空隙处落下,进一步地避免了落下的煤粉被巷道内的气流吹散,实现了煤粉的精确收集。将集尘漏斗的下端口向后设置并与集尘罩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垂线上,在钻孔时,由钻头钻出的煤粉可以垂直下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煤粉在集尘漏斗内壁上出现残留,使得测量更加精确。
【专利说明】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

【技术领域】
[0001]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属于煤矿安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钻屑法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监测冲击地压危险的手段。通过在煤壁施工直径42-50mm的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有关动力效应,鉴别冲击危险。其理论基础是钻出煤粉量与煤体应力状态具有定量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煤体中,当应力状态不同时,其钻孔的煤粉量也不同。当单位长度的排粉率增大或超过标准值时,表示应力集中程度增加和冲击危险性提高。通过钻屑法能够简单有效的圈定应力集中区域,及时采取卸压解危工作,然后再通过钻屑法来校验应力是否转移。
[0003]如图4所示,在矿井下,煤壁8的前端固定有锚网7,使得煤壁8与锚网7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在使用钻屑法收集煤粉时,钻孔及收集工具无法穿过锚网7,从而导致了在进行钻孔时会有一部分煤粉从锚网7与煤壁8之间的空隙落下,由于巷道内存在有较大的气流,因此落下的煤粉会被气流吹走,无法进行二次收集,从而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为井下安全带来了隐患。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进行钻屑法时与煤壁紧贴,钻出的煤粉不会掉落或吹走,保证了测量精度的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集尘罩、集尘漏斗和集尘筒,在集尘罩的后端面设置有缝隙遮挡单元。
[0006]优选的,所述的集尘罩为一矩形体,集尘罩的左、右、上三端封闭,后端和下端敞口,前端开有一钻孔可伸入的圆孔,在集尘罩的左、上、右、下四个端面首尾连接形成的四个边缘处各设置有一条与集尘罩正端面垂直的固定柱。
[0007]优选的,所述的缝隙遮挡单元为固定在集尘罩后端面周圈上,与后端面垂直的一圈毛刷。
[0008]优选的,所述的集尘漏斗截面为直角梯形状,其上端口周圈与所述的集尘罩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下端口向后设置,下端口的后端面与所述的集尘罩的后端面平齐并处于同一条垂线。
[0009]优选的,所述的集尘筒为上、下端敞口且等粗的筒体,其上、下端口的尺寸与形状与所述的集尘漏斗的下端口匹配。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实用新型的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在其后端面上设置有毛刷,在使用时通过毛刷将锚网与煤壁之间的空隙进行了遮挡,因此避免了钻出的煤粉从锚网与煤壁之间的空隙处落下,进一步地避免了落下的煤粉被巷道内的气流吹散,实现了煤粉的精确收集。
[0012]2、将集尘漏斗的下端口向后设置并与集尘罩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垂线上,在钻孔时,由钻头钻出的煤粉可以垂直下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煤粉在集尘漏斗4内壁上出现残留,使得测量更加精确。
[0013]3、通过设置多条固定柱,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与锚网相固定。
[0014]4、仅设置集尘罩、集尘漏斗以及集尘筒,且无内部结构,因此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生产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正视图。
[0016]图2为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右视图。
[0017]图3为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仰视图。
[0018]图4为现有技术煤壁示意图。
[0019]其中:1、集尘罩2、圆孔3、固定柱4、集尘漏斗5、集尘筒6、毛刷7、锚网
8、煤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Γ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Γ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广3所示,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集尘罩1、集尘漏斗4以及集尘筒5,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生产的优点。
[0022]集尘罩I为一矩形体,集尘罩I的左、右、上三端封闭,后端和下端敞口,前端开有一钻孔可伸入的圆孔2。在集尘罩I的左、上、右、下四个端面首尾连接形成的四个边缘处各设置有一条与集尘罩I正端面垂直的固定柱3。在集尘罩I敞口的后端面的周圈上固定有与后端面垂直的一圈毛刷6。
[0023]集尘漏斗4截面为直角梯形状,其上端口周圈与集尘罩I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下端口向后设置,下端口的后端面与集尘罩I的后端面平齐并处于同一条垂线。将集尘漏斗4的下端口向后设置并与集尘罩I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垂线上,在钻孔时,由钻头钻出的煤粉可以垂直下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煤粉在集尘漏斗4内壁上出现残留,使得测量更加精确。在集尘漏斗4的下端口处连接设置有集尘筒5。
[0024]集尘筒5为上、下端敞口且等粗的筒体,其上、下端口的尺寸与形状与集尘漏斗4的下端口匹配。
[0025]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巷道内选好钻孔开孔位置,然后将通过四周的固定柱3将本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固定在煤壁8前的锚网7上,本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固定完成之后,固定在其集尘罩I后端面周圈的毛刷6穿过锚网7,并与煤壁8表面相接触,通过毛刷6将本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与煤壁8之间的空隙进行了遮挡。
[0026]然后钻头穿过圆孔2对煤壁8进行钻孔。在钻孔过程中钻出的煤粉进入集尘罩I内并向下经由集尘漏斗4和集尘筒5落下,在实际操作中,可在集尘筒5的下端口处放置一煤粉收集容器,方便煤粉的收集。由于毛刷6将锚网7与煤壁8之间的空隙进行了遮挡,因此避免了钻出的煤粉从锚网7与煤壁8之间的空隙处落下,进一步地避免了落下的煤粉被巷道内的气流吹散,实现了煤粉的精确收集。
[0027]集尘罩1、集尘漏斗4以及集尘筒5优选内壁光滑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板。集尘筒5也可采用软体结构,如废旧布袋。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集尘罩(I)、集尘漏斗(4 )和集尘筒(5 ),在集尘罩(I)的后端面设置有缝隙遮挡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罩(I)为一矩形体,集尘罩(I)的左、右、上三端封闭,后端和下端敞口,前端开有一钻孔可伸入的圆孔(2),在集尘罩(I)的左、上、右、下四个端面首尾连接形成的四个边缘处各设置有一条与集尘罩(I)正端面垂直的固定柱(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隙遮挡单兀为固定在集尘罩(I)后端面周圈上,与后端面垂直的一圈毛刷(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漏斗(4)截面为直角梯形状,其上端口周圈与所述的集尘罩(I)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下端口向后设置,下端口的后端面与所述的集尘罩(I)的后端面平齐并处于同一条垂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钻屑法用捕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筒(5)为上、下端敞口且等粗的筒体,其上、下端口的尺寸与形状与所述的集尘漏斗(4)的下端口匹配。
【文档编号】E21F5/00GK204152539SQ201420554905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刘业献, 邵昌尧, 郭晓胜, 刘志刚, 李新贤, 刘虎, 李国营, 任文涛, 王冲, 崔保阁, 党红寇 申请人: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