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冲击型矿震防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5787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中,当开采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时常常伴随破坏性冲击地压的发生,当冲击地压能量达到一定量级时,就会发生通达地表的震动,通常称为冲击型矿震。我国很多煤矿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开采范围大,且逐步进入深部开采。对于老矿井而言,容易在一些已经停采的采空区发生矿震,这类矿震难以防范,后期治理无从下手,而且老矿井开采空间大,岩层扰动次数多、范围大,在多次反复运动破坏后,最容易发生矿震。这种条件下矿震的治理不同于常规冲击地压治理,不仅仅要保障开采期间安全,还必须考虑在采后保持地层的长期平静。目前常规的防范冲击型矿震措施有:钻孔爆破卸压、大钻孔卸压、加强支护等措施,但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本质问题。目前常规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操作困难、制造的卸压空间小等缺点。例如当采场存在异常高应力区时,实施常规的钻孔爆破和钻孔卸压时,钻进就很困难,解危效果较差,造成应力转移不到位,能量释放不充分,难以实现长时期的稳定控制,时间久了,更容易造成因煤层冲击失稳而诱发大级别的能量释放,对地面造成重大的伤害与损失。因此到目前为止,对老矿井、高应力区域、大埋深条件下的冲击型矿震,还没有从根本上达到完全控制的程度,也没有形成一条合理的防控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冲击地压型矿震难以治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煤层冲击型矿震防控治理方法,达到减少矿震、使地层长期稳定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层冲击型矿震防控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工作面停采线附近施工人造空间

在煤层工作面开采到设计的停采线之前,在矿震保护区的停采线区域,根据矿压观测数据,确定受扰动影响的高应力区域范围,在该范围内沿停采线方向掘进一条或几条卸压巷道作为人造空间,巷道断面积一般在6-8m2,采用炮掘、简易支护,边监测、边卸压、边掘进,使卸压巷道贯穿高应力区域:当工作面停采后,采空区会缓慢向人造空间释放能量、将扰动应力截流并向其他区域传递。

第二步、对停采周围空间钻孔卸压和深孔爆破卸压

在煤层工作面开采完后,一是对停采工作面煤壁进行大直径密集钻孔卸压,卸压钻孔间距小于0.5m、直径一般大于115mm,深度15-18m;二是在停采后的巷道、硐室帮部布置深孔爆破孔,爆破孔直径42mm,孔深8.0-10.0m,距巷道底板1.0~1.3m,仰角0~3°,装药长度4.0-5.0m,孔内均匀布置3-5个并联的雷管,孔外串联连线,一次起爆3个孔,从而煤体的强度减小,裂隙发育,使能量再次得到充分释放。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在高应力煤体内制造大空间,改变了应力分布,能量大幅度释放;再经对停采工作面周围的煤壁卸压和巷道深孔爆破,使冲击能量充分释放,从根本上减少和防控冲击型矿震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布置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矿震保护区的停采线区域,确定了高应力区域范围,在该范围内沿停采线方向掘进两条卸压巷道作为人造空间;在工作面1、工作面2和工作面3煤壁进行了大直径密集钻孔卸压;在停采后的巷道、硐室帮部均布置了深孔爆破孔,其余按照发明内容的步骤即可实施,在此不再重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