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防淹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7443发布日期:2018-07-10 22:2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结构,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地铁防淹隧道。



背景技术:

地铁通常设置在地下较深的位置,必须对雨水进行隔离防护,避免地铁内的电气设备被淹导致损坏,目前主流方法是设置闸门,将雨水堵截在外,但是雨水通常宜疏不宜堵,堵截结构太过于依赖闸门结构的稳定,一旦发生泄漏,地铁内的设备将遭遇灾难性的破坏。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疏导性好、层次分明、多级预防的地铁防淹隧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防淹隧道,包括地铁站点基坑、地铁口凸台和排水系统,所述地铁站点基坑呈倒梯形结构,所述倒梯形结构的两侧壁上开设若干导流槽,同侧的各所述导流槽汇集至一蓄水坑;所述倒梯形结构的底部两侧设置汇水渠,所述汇水渠通过抽水泵连通外界;所述地铁口凸台的周边开设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连通下水道。

基上所述,所述导流槽对应进站、出站通道的部分设置。

基上所述,所述蓄水坑的位置位于所述倒梯形结构底部的下方。

基上所述,所述抽水泵所连接管道的出水口为活动端,该活动端处设置液位传感器、电磁阀、单片机和无线模块,所述单片机关联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抽水泵的启停开关以便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水位过高时关停所述抽水泵并关闭所述电磁阀,同时通过无线模块发送报警信息给控制中心。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在外部的地铁口凸台外围设置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连通下水道,将大部分雨水导流走,防止进入地铁口;少量雨水进入地铁口的,在倒梯形结构的侧部设置导流槽,导流槽将雨水汇集至蓄水坑,蓄水坑位于更深的位置,这是为了避免下水道拥堵导致水无处排放的应急措施;一旦雨水量过大,在倒梯形结构的最下端开设汇水渠,汇水渠可修建成地下河的形式,雨水汇集至汇水渠,地铁关键设备在两汇水渠之间,内部的水通过抽水泵抽到地面,作为地铁内的最后一道屏障,多级防护,多级疏导,基本上解决了地铁所面临的大部分积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地铁防淹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坑;2.地铁口凸台;3.导流通道;4.下水道;5.导流槽;6.蓄水坑;7.汇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地铁防淹隧道,包括地铁站点基坑1、地铁口凸台2和排水系统,所述地铁站点基坑1呈倒梯形结构,所述地铁口凸台2的周边开设导流通道3,所述导流通道3连通下水道4,作为外部的第一道屏障,大量积存的雨水,通过导流通道3流进下水道4。

所述倒梯形结构的两侧壁上开设若干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对应进站、出站通道的部分设置,同侧的各所述导流槽5汇集至一蓄水坑6,所述蓄水坑6的位置位于所述倒梯形结构底部的下方。作为隧道的第二道屏障,通常能够进入的水量是极少的,这些水量通过导流槽汇集至蓄水坑6中,避免雨水继续进入隧道。

所述倒梯形结构的底部两侧设置汇水渠7,所述汇水渠7通过抽水泵(图中未画出)连通外界,汇水渠作7为第三道屏障,当前两道屏障不足以抵挡雨水时,证明雨水量巨大,因此,将雨水汇集至汇水渠后,要及时抽出,避免汇水渠溢出。

所述抽水泵所连接管道的出水口为活动端,该活动端处设置液位传感器、电磁阀、单片机和无线模块,所述单片机关联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抽水泵的启停开关以便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水位过高时关停所述抽水泵并关闭所述电磁阀,同时通过无线模块发送报警信息给控制中心。

设置呈活动的目的在于,发洪水期间,水流方向通常不确定,活动的出水口更加灵活,当外部雨水积存过多,导致抽水有压力甚至雨水倒灌时,通过液位传感器感应,关闭电磁阀,关闭抽水泵,发出警报,通知相关负责人员尽快调整出水口活动端的位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