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270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震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钻修井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震击器。



背景技术:

在钻井作业,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技术措施不当以及泥浆、管柱、井眼等各种原因,常常发生卡钻的事故。卡钻对钻井工作影响很大,危害也很深,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消耗时间长,损失钻井进尺,而且可能使事故恶化,甚至造成油气井报废。震击器是解除卡钻和预防更大事故的有效工具之一,当进行复杂井钻井设计或预知某井段可能发生卡钻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预先在钻具组合中使用随钻震击器,当钻具遇卡时,借助随钻震击器给卡点处施以向上或向下强烈地震击,使卡点松动,从而达到迅速解卡的目的。

震击器的核心是锁紧机构(或称释放机构)。按锁紧机构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液压式震击器、机械式震击器和液压机械组合式震击器。

液压式震击器释放机构是这样的:当钻柱的拉力作用于震击器时,心轴带动活塞移动,由于液体不可压缩,使活塞移动受阻,液缸内的液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活塞的限流槽流出,在此过程中,活塞在拉力的作用下缓慢移动。当拉力足够大,或者拉力保持的时间足够长时,活塞移动到释放位置,此时液缸的高压腔与低压腔突然连通,活塞移动的阻力突然急剧减小,心轴被释放,震击机构产生震击。但由于密封件和密封面易磨损,钻井时不能使其受压,所以液压式震击器在钻柱中的位置局限性比较大,只能处于钻柱的受拉部位。

机械式震击器的应用不受该限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301356.9公开了一种机械式随钻震击器,其包括:心轴与套筒,在心轴上设有梯形凹槽,在心轴外设有卡瓦,卡瓦孔表面设有与梯形凹槽吻合的卡瓦凸棱,卡瓦柱表面设有解锁锯齿,在卡瓦外设有摩擦衬套,摩擦衬套孔表面设有与解锁锯齿吻合的摩擦锯齿。由于钻井作业中发生卡钻的原因不同,所以解卡所需的震击力大小也不同,该机械式震击器虽 然能够提供恒定的震击力,但其震击力大小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所以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调节震击力大小的震击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震击器,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将其贯穿的通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内的杆体;所述杆体上设置有震击部,所述震击部能与所述本体之间发生震击;所述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锁紧件,其套设于所述杆体外;所述锁紧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以向所述杆体施加锁紧力,从而抑制所述杆体的移动;调节件,其套设于所述杆体外;所述调节件能沿所述杆体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调节件移动时能够调节所述锁紧件对所述杆体的锁紧力。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本体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时沿所述杆体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锥形台肩,当所述调节件向远离所述锁紧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调节件能被所述锥形台肩限位。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背对所述锁紧件的一端设置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能在外部工具的作用下发生转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本体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一端能与所述本体相固定,另一端被所述调节件压紧。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锁紧件之一为凸起,另一为能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防转部,所述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防转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防转部能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杆体与所述本体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防转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一为凹槽,另一为伸入所述凹槽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当所述杆体沿所述通道移动时,所述震击部能与所述限位部相抵靠。

优选地,所述震击部包括远离所述锁紧件的第一震击部和靠近所述锁紧件的第二震击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远离所述锁紧件的第一限位部和靠近所述锁紧件的第二限位 部;所述第一震击部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靠,所述第二震击部能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震击器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震击器的调节件套设于杆体外;该调节件能沿杆体延伸方向移动,该调节件移动时能够调节锁紧件对杆体的锁紧力,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震击器实现了当需要调节震击力大小时,将调节件沿杆体延伸方向移动,以调节锁紧件对杆体的锁紧力,从而能调节震击力的大小,同时其结构简单,能实现小尺寸震击器的设计应用,所以能使用于微小井眼使用,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调节震击力大小的震击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

图2A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B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调节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上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下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复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A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震击器的实施方式,其包括:本体11,所 述本体11内设置有将其贯穿的通道19;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19内的杆体21;所述杆体21上设置有震击部23,所述震击部23能与所述本体11之间发生震击;所述杆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7;锁紧件39,其套设于所述杆体21外;所述锁紧件39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部37相配合,以向所述杆体21施加锁紧力,从而抑制所述杆体21的移动;调节件41,其套设于所述杆体21外;所述调节件41能沿所述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调节件41移动时能够调节所述锁紧件39对所述杆体21的锁紧力。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震击器的调节件41套设于杆体21外;该调节件41能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该调节件41移动时能够调节锁紧件39对杆体21的锁紧力,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震击器实现了当需要调节震击力大小时,将调节件41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以调节锁紧件39对杆体21的锁紧力,从而能调节震击力的大小,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调节震击力大小的震击器的目的。

如图1A、图1B、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1,该本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击筒体13、传扭筒体15和锁紧筒体17,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当然该连接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或者一体成型。该本体11内设置有将其贯穿的通道19。该上击筒体13背离传扭筒体15的端部和锁紧筒体17背离传扭筒体15的端部均用于与外部管线相连接,从而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震击器与井下钻具连接起来,当钻具遇卡时,借助该震击器给卡点处施以向上或向下强烈地震击,使卡点松动,从而达到迅速解卡的目的。如图1B,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本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防转部59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9,以防止杆体21与本体11发生相对转动。该防转部59与第二配合部29之一为凹槽,另一为伸入凹槽的凸起。进一步地,该凸起为圆周环形凸起,该凹槽为与该圆周环形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配合部29为传扭筒体15的内壁上轴向设置的凹槽。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本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31,该限位部31用于与震击部23相抵靠,从而产生震击力。该限位部31包括远离锁紧件39的第一限位部33和靠近锁紧件39的第二限位部35,该第一限位部33用于杆体21向靠近上击筒体13的方向移动时,与震击部23相抵靠,产生震击力;该第二限位部35用于杆体21向靠近锁紧筒体17的方向移动时,与震击部23相抵靠,产生震击力。在 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限位部33为上击筒体13的内经缩小形成的台肩,该第二限位部35为传扭筒体15的内径缩小形成的台肩。

如图1A、图1B、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通道19内设置有可移动地杆体21;杆体21与本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5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密封件53设置于上击筒体13与杆体21之间,从而能防止本体11外部的液体流入本体11内部,导致本体11内部发生锈蚀。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密封件53为O型密封圈,该第一密封件53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材料,例如密封填料。该杆体21上设置有震击部23,该震击部23能与本体11之间发生震击,当杆体21沿通道19移动时,震击部23能与限位部31相抵靠;从而当发生卡钻的事故时,借助该震击部23给卡点处施以向上或向下强烈地震击,使卡点松动,从而达到迅速解卡的目的。如图1B,杆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转部59,该防转部59能与第二配合部29相配合,以防止杆体21与本体11发生相对转动。该防转部59与第二配合部29之一为凹槽,另一为伸入凹槽的凸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防转部59为沿杆体21的周向设置的凸起。如图1A、图4所示,该震击部23包括远离锁紧件39的第一震击部25和靠近锁紧件39的第二震击部27;第一震击部25能与第一限位部33相抵靠,从而当杆体21向靠近上击筒体13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一震击部25与第一限位部33相抵靠,产生震击力;如图1A、图5所示,第二震击部27能与第二限位部35相抵靠,从而当杆体21向靠近锁紧筒体17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一震击部25与第二限位部35相抵靠,产生震击力;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震击器能产生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从而更利于解卡。

如图2A、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杆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7;该第一配合部37用于与锁紧件39相抵,从而锁紧件39能对该杆体21提供作用力,从而当在该杆体21上施加不小于该作用力的外力时,该杆体21在外力的作用力下,与第一配合部37相分离,从而震击部23与限位部31相抵靠,从而发生震击。该第一配合部37和锁紧件39之一为凸起,另一为能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即该第一配合部37为凸起,或者第一配合部37为凹槽,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配合部37为既具有凸起又具有凹槽的凹凸棱带。该杆体21内贯穿设置有第一贯通道43,该第一贯通道43用于在井下作业时允许流体流通。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震击器还包括锁紧件39,该锁紧件39套设于杆体21外;该锁紧件39能够与第 一配合部37相配合,以向杆体21施加锁紧力,从而抑制杆体21的移动,从而当在杆体21上施加不小于该锁紧力的外力时,该杆体21在外力的作用力下,与第一配合部37相分离,从而震击部23与限位部31相抵靠,从而发生震击。第一配合部37和锁紧件39之一为凸起,另一为能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如图2A、图2B、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锁紧件39面对杆体21的侧面设置有既具有凸起又具有凹槽的凹凸棱带,从而能与杆体21上的凹凸棱带相配合,从而对杆体21施加阻止杆体21移动的作用力。该锁紧件39一端能与本体11相固定,另一端被调节件41压紧,从而能通过调节件41控制锁紧件39对第一配合部37施加的作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能与传扭筒体15相抵靠且能沿本体11内壁移动的配合部47。该锁紧件39背对调节件41的一端与该配合部47相抵靠,另一端被调节件41压紧,从而当调节件41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时,能带动锁紧件39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且能与本体11相固定。

如图1A、图1B、图2A、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震击器还包括调节件41,该调节件41套设于杆体21外;该调节件41能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该调节件41移动时能够调节锁紧件39对杆体21的锁紧力,从而当需要调节震击力大小时,将调节件41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以调节锁紧件39对杆体21的锁紧力,从而能调节震击力的大小,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调节震击力大小的震击器的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调节件41设置于通道19内,调节件41与本体11的内壁可转动连接,该调节件41相对于本体11转动时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从而当沿杆体21延伸方向移动调节件41时,调节件41压缩或者松开锁紧件39靠近调节件41的一端,从而使锁紧件39与第一配合部37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锁紧件39对第一配合部37施加的作用力变大或者变小,且当调节件41移动后能与本体11的内壁相固定,从而控制锁紧件39对第一配合部37施加的作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件41与本体11的内壁螺纹连接。该调节件41内设置有与第一贯通道43相连通的第二贯通道45,该第二贯通道45用于在井下作业时允许流体流通。该本体11上设置有锥形台肩90,当调节件41向远离锁紧件39的方向移动时,调节件41能被锥形台肩90限位,以使该调节件41被限位于本体11中,从而避免了由于调节件41伸出本体11而被破坏的情况。该锥形台肩90位于调节件41背对锁紧件39的一侧。

如图1A、图1B、图2A、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件41背对锁紧件39的一端设置有转动部49,转动部49能在外部工具51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通过转动部49能转动调节件41,从而使得调节件41能向远离或者靠近锁紧件39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转动部49为六方孔,该外部工具51具有能与六方孔相配合的端面,从而通过该外部工具51能使得调节件41发生转动。该调节件41与本体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密封件55为O型密封圈,该第二密封件55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材料,例如密封填料。该杆体21与调节件4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57,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三密封件57为O型密封圈,该第三密封件57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材料,例如密封填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