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728阅读:1409来源:国知局
旋挖钻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础施工设备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对于桅杆后趴式旋挖钻机,可通过自身结构变形来实现桅杆的向后折叠,使桅杆水平支撑在转台上,大大降低整机重心,便于短距离转移。

但是旋挖钻机在工作时,首先需要将桅杆升起,现有旋挖钻机的桅杆在升起时是通过桅杆两侧的液压油缸(即桅杆油缸)来支撑起桅杆。

现有技术中,桅杆从水平位置升起时是通过桅杆两侧的桅杆油缸支撑起桅杆,但当桅杆过重或变幅结构本身的结构限制导致桅杆油缸推动桅杆的有效作用力过小时,单靠桅杆两侧的桅杆油缸不能将桅杆从水平状态向上升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挖钻机,通过在旋挖钻机的转台上增加起桅油缸和起桅油缸支座,用于辅助桅杆升起,可满足桅杆从水平位置升起时对支撑力的要求,保证桅杆能顺利升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挖钻机,包括变幅机构、驾驶室、转台、桅杆油缸和桅杆,该旋挖钻机还包括起桅油缸支座和起桅油缸,该起桅油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杆,其中该缸筒固定在该转台上,该活塞杆可相对于该缸筒伸缩,该起桅油缸的活塞杆顶端与该起桅油缸支座连接,该起桅油缸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该起桅油缸支座进行运动,该起桅油缸支座在该桅杆升起时与该桅杆接触并将该桅杆向上推起。

进一步地,该起桅油缸的活塞杆顶端与该起桅油缸支座之间通过销轴连接,该起桅油缸支座可绕该销轴相对于该起桅油缸前后旋转预定角度。

进一步地,该起桅油缸的活塞杆顶端设有前挡块和后挡块,该起桅油缸支座包括横垫板,该横垫板下表面与该前挡块、该后挡块接触限制该起桅油缸支座前后旋转的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该起桅油缸的活塞杆顶端呈半圆弧形,该前挡块和该后挡块分布设置在该活塞杆顶端的半圆弧形表面上。

进一步地,该桅杆安装有第一尼龙板,该起桅油缸支座安装有第二尼龙板,该第二尼龙板与该第一尼龙板接触并摩擦滑动传递动力。

进一步地,该起桅油缸支座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该第二尼龙板设置在该横垫板上表面且夹置固定在该前侧板和该后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该起桅油缸支座包括两个耳板,该两个耳板上侧与该横垫板焊接,该耳板中间设有安装孔用于与该起桅油缸的活塞杆顶端进行销轴连接。

进一步地,该起桅油缸支座包括限位开关座板和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安装在该限位开关座板上,该限位开关用于对该桅杆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反馈。

进一步地,该起桅油缸支座包括左外护罩和右外护罩,该左外护罩和该右外护罩外侧均是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该桅杆与该起桅油缸支座其中之一上安装有尼龙板,其中之另一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滚轮,该尼龙板与该一个或多个滚轮接触并摩擦滑动传递动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挖钻机,通过在转台上增加起桅油缸和起桅油缸支座,可满足桅杆从水平位置升起时对支撑力的要求,保证桅杆能顺利升起,在下降时也能缓慢降落,解决了单靠桅杆油缸不能将桅杆升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挖钻机在桅杆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旋挖钻机在桅杆升起一定角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起桅油缸和起桅油缸支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起桅油缸支座在移除左外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起桅油缸支座在移除第二尼龙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起桅油缸和起桅油缸支座处于缩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起桅油缸和起桅油缸支座处于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旋挖钻机包括变幅机构100、驾驶室200、转台300、桅杆油缸400(转台300两侧各有一个桅杆油缸400)、桅杆500、第一尼龙板501、起桅油缸支座600、起桅油缸700和桅杆支座800。

起桅油缸700底部固定在转台300上,具体地,起桅油缸700包括缸筒和活塞杆,其中缸筒固定在转台300上,活塞杆可相对于缸筒伸缩。

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顶端与起桅油缸支座600连接,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起桅油缸支座600进行运动,起桅油缸支座600在桅杆500升起时与桅杆500接触并将桅杆500向上推起。

优选地,起桅油缸700的安装为朝向驾驶室200一侧倾斜,起桅油缸7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例如为80°。

第一尼龙板501安装在桅杆500上,其位置与起桅油缸支座600相对应。

如图3至图5,起桅油缸支座600包括第二尼龙板601、左外护罩602、前侧板603、后侧板604、横垫板605、加强筋606、线架607、耳板608、限位开关座板609、限位开关610和右外护罩611。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顶端设有两个挡块,分别为前挡块701和后挡块702。其中为了清楚显示,在图4中移除了左外护罩602,在图5中移除了第二尼龙板601和螺钉。

起桅油缸支座600与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顶端可以通过销轴(图未标)、开口销(图未示)进行可拆卸式连接,而且起桅油缸支座600可绕销轴相对于起桅油缸700前后旋转预定角度。

第二尼龙板601用于与第一尼龙板501接触并摩擦滑动传递动力,第二尼龙板601对角线设有相互交叉的凹槽(图未标),用于储存黄油,在摩擦时起到润滑作用。

左外护罩602、右外护罩611外侧均是圆弧过渡,当旋挖钻机外的钢丝绳碰触到起桅油缸支座600时能保护钢丝绳,并对钢丝绳的放置起到导向作用。

前侧板603、后侧板604上均有螺纹孔(图未标),通过拧入螺钉(图未标)将第二尼龙板601在前后位置上固定,使第二尼龙板601夹置固定在前侧板603和后侧板604之间。

横垫板605上表面设置第二尼龙板601,横垫板605下表面通过与前挡块701、后挡块702接触限制起桅油缸支座600前后旋转的角度范围。

加强筋606左侧有两组,右侧有两组,起到结构加强作用。

耳板608左右共有两个,上侧与横垫板605焊接,侧面与加强筋606焊接,耳板608中间设有安装孔612用于与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顶端进行销轴连接。

限位开关座板609用于安装限位开关610,限位开关610对桅杆500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反馈,线架607用于固定限位开关610引出来的电线。

请再参图1与图2,当桅杆500处于水平位置需要升起桅杆500时,机手在驾驶室内操纵手柄,两个桅杆油缸400处于浮动状态,起桅油缸700通入液压油后活塞杆向上开始升起,起桅油缸支座600的第二尼龙板601接触到桅杆500的第一尼龙板501并随着起桅油缸700的伸出动作缓慢将桅杆500向上推起,待桅杆500转到一定角度时起桅油缸700停止动作,此时两个桅杆油缸400的活塞杆开始伸出并推动桅杆500继续升起直到竖直状态。

当桅杆500向后需要倒下时,机手在驾驶室内操纵手柄保证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通过桅杆油缸400控制桅杆500向后倒下,当桅杆500后倒接触到起桅油缸支座600的限位开关610时,通过电信号反馈桅杆500的位置,桅杆油缸400停止收缩处于浮动状态,起桅油缸700开始动作,起桅油缸700向下开始收缩,起桅油缸支座600托着桅杆500向下运动直到桅杆500处于水平位置,此时桅杆500水平支撑在后侧的桅杆支座800上。此时,桅杆500水平放置,整机重心较低,可在较大坡度的地面上通行无阻,也能很好地避让高空障碍,便于短距离转移,在转移运输时对工地要求也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旋挖钻机的转台300后侧安装液压油缸(起桅油缸700),油缸上端设计可前后摆动的支座(起桅油缸支座600),起桅油缸支座600与桅杆500接触,桅杆500上的第一尼龙板501和起桅油缸支座600上的第二尼龙板601相互平移摩擦,通过起桅油缸700的伸缩将桅杆500从水平状态向上托起一定角度,之后再由桅杆油缸400将桅杆500继续向上升起直到竖直状态。

起桅油缸支座600处在缩回状态和起桅油缸支座600处在伸出状态分别如图6、图7所示,可以看出起桅油缸700的前挡块701、后挡块702与起桅油缸支座600的位置配合关系(其中左外护罩602、左侧的耳板608、左侧的加强筋606已隐藏),可见通过起桅油缸支座600在预定范围内旋转,可确保第一尼龙板501和第二尼龙板601保持面接触。在前挡块701、后挡块702的限制下,起桅油缸支座600相对于起桅油缸700旋转的角度范围并不大。如果没有前挡块701、后挡块702,则起桅油缸支座600在重力作用下旋转的角度会大幅增加,不利于第二尼龙板601与第一尼龙板501的相互接触,因此在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顶端的合适位置需要设置挡块以防止起桅油缸支座600旋转的角度过大。

本实施例中,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顶端呈半圆弧形,前挡块701和后挡块702分布设置在活塞杆顶端的半圆弧形表面上,使起桅油缸支座600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可相对于活塞杆顶端自由转动,并通过前挡块701和后挡块702限定转动角度范围,确保第一尼龙板501和第二尼龙板601保持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尼龙板501和第二尼龙板601通过面接触,滑动摩擦传递受力;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尼龙板改为一个或多个滚轮同样可实现该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为适应空间结构要求及实际受力需求,通过在转台300上增加起桅油缸700和起桅油缸支座600,可满足桅杆500从水平位置升起时对支撑力的要求,保证桅杆500能顺利升起,在下降时也能缓慢降落,解决了单靠桅杆油缸400不能将桅杆500升起的问题。

(2)、起桅油缸700的活塞杆顶端设置的前挡块701、后挡块702对起桅油缸支座600的转动角度进行了一定限制,防止转动幅度过大。

(3)、前侧板603、后侧板604上均有螺纹孔,通过拧入螺钉将第二尼龙板601夹住,起到固定第二尼龙板601的作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