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921发布日期:2018-07-18 00:56阅读:24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的主体建筑物一般由洞身、衬砌和洞门组成,在洞口容易坍塌的地段,还加建明洞。隧道的附属构筑物有防水和排水设施、通风和照明设施、交通信号设施以及应急设施等。隧道并设或交叉,或接近其他建筑物时,相互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洞门是隧道两端的出入口,洞门位置的确定将影响到隧道的长度、线形和施工的难易。公路隧道纵断面的纵坡,一般在考虑使用要求、施工及排水等条件下尽可能取较平缓的坡度。纵坡坡度的确定,将影响车辆行驶时排出有害气体的数量,施工出碴和运送材料的效率,以及涌水排出的流速。由于传统的隧道洞口在排水性能方面较差,容易出现水侵蚀隧道导致坍塌,并且很多隧道洞口并未设计缓冲洞门常常导致隧道口安全性较差,那么如何设计出一种排水安全性更好的公路隧道洞门墙,这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包括缓冲门洞结构、顶帽、排水槽、山体、钢筋混凝土层、防水板层、侧沟、柱墩、拱圈和指示灯,所述缓冲门洞结构连接于连接于拱圈,所述拱圈外设有防水板层,防水板层连接钢筋混凝土层,拱圈两侧设有柱墩,柱墩两侧设有侧沟,所述柱墩顶部连接顶帽,顶帽上设有指示灯,所述山体顶部为粘土层,粘土层左侧设有排水槽,排水槽连接排水管,所述水管中间位置设有接水口,所述粘土层下设有防水板层,防水板层下设为钢筋混凝土层。

优选的,所述柱墩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柱墩整体设为钢架式结构,所述防水板层,设为二衬防水板,所述防水层焊接于钢筋混凝土层,外层通过水泥固定。

优选的,所述缓冲门洞口大小设于与拱圈大小一至,缓冲门洞结构两侧各设有三个通风口,所述缓冲门洞结构整体设为钢架是结构,缓冲门洞结构与线路中线交角小于45度角。

优选的,所述侧沟设于水平面50-70度角,所述接水口设为弧形状,接水口设于防水板层保持20-30度角。

优选的,所述指示灯电性连接隧道内部电源,左侧指示灯设为绿色,右侧指示灯设为红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冒出设计排水槽加强山体内水流收集,并在排水槽底端设计水管,直接将水从顶部排放至地表,同时山体粘土层底部设有防水板层,水流通过设计的接水口连接至水管,可将隧道积水排放至地表,且在公路隧道口两侧设计了两个侧沟,便于将隧道口水流通过侧沟进行排出,在公路隧道口添加了两个柱墩,大大提高了隧道口墙体稳定性,并通过缓冲门洞结构连接拱圈,加强安全性,整体提高了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帽出设计两个指示灯,分别为红色和绿色,通过指示灯来对汽车进行警示,大大提高了隧道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缓冲门洞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门洞结构,2-顶帽,3-排水槽,4-钢筋混凝土层,5-防水板层,6-侧沟,7-柱墩,8-拱圈,9-指示灯,10-水管,11-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隧道洞门墙,包括缓冲门洞结构1、顶帽2、排水槽3、山体、钢筋混凝土层4、防水板层5、侧沟6、柱墩7、拱圈8和指示灯9,所述缓冲门洞结构1连接于连接于拱圈8,所述拱圈8外侧设有防水板层5,防水板层5连接钢筋混凝土层4,拱圈8两侧设有柱墩7,柱墩7两侧设有侧沟6,所述柱墩7顶部连接顶帽2,顶帽2上设有指示灯9,所述山体顶部为粘土层,粘土层左侧设有排水槽3,排水槽3连接排水管10,所述水管10中间位置设有接水口11,所述粘土层下设有防水板层5,防水板层5下设为钢筋混凝土层4。

所述柱墩7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柱墩7整体设为钢架式结构,所述防水板层5,设为二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层5焊接于钢筋混凝土层4,外层通过水泥固定。通过设计两个柱墩7并且左右分布,整体加强了隧道口的支撑力,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设计了防水板层5,使隧道整体不易渗水。

所述缓冲门洞结构1洞口大小设于与拱圈8大小一至,缓冲门洞结1构两侧各设有三个通风口,所述缓冲门洞结构1整体设为钢架是结构,缓冲门洞结构1与线路中线交角小于45度角。通过设计缓冲门洞结构1,具有防止洞口出现坍塌和泥石流的作用,所设角度根据建筑要求必须设为合理角度。

所述侧沟6设与水平面50-70度角,所述接水口11设为弧形状,接水口11设与防水板层5保持20-30度角。通过设计侧沟6加强隧道洞口排水功能,接水口11的设计弧形状便于对山体内水分的排出。

所述指示灯9电性连接隧道内部电源,左侧指示灯设为绿色,右侧指示灯设为红色。通过设计两种指示灯,红色代表警示危险,绿色代表警示安全,简单设计在使用中较为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排水槽3加强山体内水流收集,山体内的水可以直接从外表流至排水槽3,内部水分由于受到防水板层5的阻止下渗,通过粘土层传输到接水口11出传送到排水管,排水管将水流传送至地表,同时隧道口水流通过侧沟6进行排出,缓冲门洞结构1连接拱圈8,由于所设缓冲门洞结构1整体设为钢架结构,在遇到坍塌或者泥石流时能对公路隧道口进行保护,设计的两个柱墩7对隧道口整体起到强力支撑作用,当顶帽2处指示灯9显示绿色即表示通畅,红色指示灯9亮起显示则警示隧道有故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