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灵活的挡墙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3966发布日期:2018-06-12 22:5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灵活的挡墙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灵活的挡墙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充填采矿法是指随着采区矿石的采出,采空区依靠充填料(如采掘的废石、尾矿、混凝土等)、支柱、充填料与支柱相配合形成的人工支撑体支撑采空区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采准切割工程量较少,适应矿体形态变化的能力强,灵活性大,矿石损失、贫化率小,能够防止矿床开采时的内因火灾,能够有效地维护采空区,对围岩的稳固性要求不高。它主要适用于开采矿石品位高的富矿、贵重、稀有矿床和地表不允许陷落的水下、建筑物下和构筑物下的矿床的开采。根据充填材料和输送方法的不同,充填采矿法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和胶结充填采矿法。在充填采矿工序中,设置隔离挡墙是采空区充填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当高浓度料浆充填入采场空区时,呈均质状态,会对挡墙产生较大的侧向压力,为了防止挡墙受料浆产生的侧向压力发生倒塌,必须对挡墙进行支护、加固。

传统的木支护存在制作工序复杂、材料损耗大、劳动强度高及污染程度大等缺点,已严重制约着采矿进度,采矿工艺与挡墙制作工艺间的问题突出。为了更好的解决采充矛盾,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低成本、循环利用率高、劳动强度低的挡墙支护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低成本、循环利用率高、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轻型灵活的挡墙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混凝土墙体、模板、立撑、横撑及斜撑,所述的混凝土墙体设置于底板与假顶之间,所述的混凝土墙体两侧面设置模板;所述的模板外侧面垂直方向紧贴设置立撑,水平方向设置横撑,非充填侧之横撑通过直角扣件固接设置斜撑;所述的立撑与横撑通过直角扣件固定连接;所述的立撑及斜撑底部嵌入底板中固定;所述的立撑、横撑及斜撑为DN50的钢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混凝土墙体外侧设置由立撑、横撑、斜撑等钢管及扣件构成的可快速装拆的支护结构,替代传统的木支护结构,克服了制作工序复杂、材料损耗大、劳动强度高及污染程度大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低成本、循环利用率高、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剖视图;

图3为图2之B-B剖视图;

图中:1-底板,2-斜撑,3-模板,4-混凝土墙体,5-立撑,6-横撑,7-充填料,8-假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土墙体4、模板3、立撑5、横撑6及斜撑2,所述的混凝土墙体4设置于底板1与假顶8之间,所述的混凝土墙体4两侧面设置模板3;所述的模板3外侧面垂直方向紧贴设置立撑5,水平方向设置横撑6,非充填侧之横撑6通过直角扣件固接设置斜撑2;所述的立撑5与横撑6通过直角扣件固定连接;所述的立撑5及斜撑2底部嵌入底板1中固定;所述的立撑5、横撑6及斜撑2为DN50的钢管。

所述的混凝土墙体4厚度为350-400mm。

所述的立撑5数量为5-10根,等距排列,其间距为450-500mm。

所述的所述的横撑6数量为2-4根,等距排列,其间距为800-1000mm。

所述的斜撑2数量与立撑5的数量相同,等距排列,其间距与立撑5的间距相同。

所述的立撑5及斜撑2底部嵌入底板1中150-200 mm。

所述的斜撑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 度。

所述的混凝土墙体4外形呈偶数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混凝土墙体外侧设置由立撑、横撑、斜撑等钢管及扣件构成的可快速装拆的支护结构,克服了制作工序复杂、材料损耗大、劳动强度高及污染程度大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低成本、循环利用率高、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挡墙支护的技术创新改造并在实际生产中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材料费用明显降低,钢管使用年限长,受井下环境影响较小,节省材料成本,一年节省费用约24万元;运输费用降低,由于钢管的更换次数较少,材料下放频数相应降低。脚手架质轻、体积小,采用扣件连接,搬运及安装方便,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