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模拟系统及实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1226发布日期:2018-08-21 15:5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模拟系统及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结构而有别于碎屑岩储层,引起了油田开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储渗空间包括孔隙、溶洞、裂缝三类,该类油藏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极强的非均质性、岩石的润湿性和双孔隙网络特征,它们造成了复杂的液体流体系及相对较低的采收率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既不同于中东地区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也不同于我国东部典型的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更不同于常规的孔隙性砂岩油藏。它是经多期构造破裂与古风化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以灰岩岩溶为主控因素、以溶蚀缝洞储集体为主的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受裂缝、地层分布、古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后期埋藏历史等因素影响,变化大,表现为裂缝溶洞的不规则形态和不均匀分布、裂缝溶洞发育不均一、储层非均质极强。对于这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能应用碎屑岩油藏的许多理论和实践,以及受到勘探技术分辨率的限制,此类油藏的勘探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

自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这类特殊的复杂油藏类型发现以来,为了认识油藏特征及内部特征,设计了大量物理模拟装置。现有的物理模拟装置大多是针对单一缝洞组合关系,通过天然岩心或人造岩心构造形成模型,这种模型仅能模拟研究缝与洞及其组合体内的水驱规律及渗流模式,而无法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的模拟,包括下部岩溶暗河储集带、中部断控岩溶垂向渗滤带以及上部风化壳剥蚀溶蚀带,导致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误差非常大,参考意义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模拟系统及实验方法,能在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有效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有效提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参考意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能拆装地设有密封盖,所述筒体的内部同轴地设有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胶筒,所述胶筒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密封盖的朝向所述筒体的内部的一侧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与所述胶筒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腔,所述胶筒的内部设有模拟岩块,所述模拟岩块由下至上包括径流岩溶模拟结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和表层岩溶模拟结构,两所述密封盖上与所述胶筒的两端开口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多个通孔,各所述通孔分别贯穿所述密封盖的两侧表面并连通所述胶筒内侧与所述胶筒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径流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暗河模块,所述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水平溶洞模块与垂向溶洞模块,所述表层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溶蚀孔洞模块与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所述模拟岩块还包括多个基质岩块,所述基质岩块、所述暗河模块、所述水平溶洞模块、所述垂向溶洞模块、所述溶蚀孔洞模块及所述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组合形成立方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暗河模块为镂空的正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水平溶洞模块与所述垂向溶洞模块为钻设有柱形空腔的岩石方块。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能拆装地连接设有法兰盘,两所述法兰盘分别封闭所述筒体的两端,且两所述法兰盘的朝向所述筒体的内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密封盖的朝向所述筒体的外部的一侧表面贴合接触,两所述法兰盘上分别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法兰盘的两侧表面的井孔,各所述井孔与对应的所述密封盖上的各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连通。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筒体为圆柱状不锈钢筒体,所述筒体的筒壁厚度大于或等于100mm。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胶筒为径向截面呈正方形的胶筒,所述胶筒的内部形成能容纳所述模拟岩块的正方体空腔。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筒体与所述胶筒之间的所述环腔中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能支撑所述胶筒并保持所述胶筒与所述筒体的同轴性。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支架设有四个保持板,四个所述保持板分别与所述胶筒的四个外侧面相对设置,所述保持板能阻止所述胶筒的侧壁向靠近所述筒体的方向形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拟系统,其中,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拟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拟系统还包括水箱、平流泵、压力采集模块及至少一个集液量筒,所述水箱与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平流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压力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位于所述平流泵与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内的液体压力,所述集液量筒分别通过对应的集液管道与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实验方法,其中,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实验方法通过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实施,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实验方法包括:

步骤s101:拼装模拟岩块并组装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

步骤s102:向胶筒与筒体之间的环腔中注液对所述模拟岩块加压,模拟地层围压;

步骤s103:对所述胶筒的内部进行气密性测试;

步骤s104:对通过气密性测试的所述胶筒的内部进行抽真空并注入模拟原油直至所述模拟岩块中的模拟原油饱和,得到饱和量;

步骤s105:将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置入保温箱,进行原油老化;

步骤s106:向所述胶筒的内部注水进行驱替模拟实验,记录所述驱替模拟实验过程中的产油量与产水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模拟系统及实验方法,通过设置具有径流岩溶模拟结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和表层岩溶模拟结构的模拟岩块,在进行注采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能有效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从而有效提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数据的参考意义。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模拟岩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模拟岩块的径流岩溶模拟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模拟岩块的径流岩溶模拟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模拟岩块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模拟岩块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模拟岩块的表层岩溶模拟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的模拟岩块的表层岩溶模拟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实验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筒体;

11、环腔;

2、密封盖;

21、通孔;

22、密封圈;

3、胶筒;

31、密封片;

32、密封筒部;

4、模拟岩块;

41、暗河模块;

42、水平溶洞模块;

43、垂向溶洞模块;

44、溶蚀孔洞模块;

45、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

46、基质岩块;

5、法兰盘;

51、螺栓组件;

52、井孔;

100、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

200、水箱;

201、第一管道;

300、平流泵;

400、压力采集模块;

401、压力传感器;

402、储存显示单元;

500、集液量筒;

501、集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体1,筒体1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能拆装地设有密封盖2,两密封盖2与筒体1共同围合成了一个密闭空间;筒体1的内部同轴地设有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胶筒3,胶筒3的两端分别与两密封盖2的朝向筒体1的内部的一侧表面密封连接,通过设置胶筒3与两个密封盖2密封连接,将筒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密封空间,其中,筒体1的内表面与胶筒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腔11,胶筒3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模拟岩块4的腔体,胶筒3的内部设有模拟岩块4,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向环腔11内注水加压能够对胶筒3内的模拟岩块4进行加压,从而模拟地层围压;模拟岩块4由下至上包括径流岩溶模拟结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和表层岩溶模拟结构,从而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模拟,以使得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具有可参照性;两密封盖2上与胶筒3的两端开口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多个通孔21,各通孔21分别贯穿密封盖2的两侧表面并连通胶筒3内侧与胶筒3的外侧,各通孔21用于在进行原油驱替模拟实验的过程中作为注水孔及采液孔向胶筒3的内部注水并收集产出液,从而实现原油驱替模拟实验的正常进行,其中,在进行原油驱替模拟实验的过程中,通常会选取其中一个密封盖2上的一个或几个通孔21作为注水孔,并选取另一个密封盖2上的一个或几个通孔21作为采液孔,而对于各密封盖2上未被选作注水孔或排液孔的通孔21,则可以选用密封件或封堵件将其封闭或直接在这些通孔21中设置单向流通元件,以防止在原油驱替实验过程中,胶筒3内的液体从未被选作注液孔或采液孔的通孔21中产生不必要的泄漏。

其中,如图1所示,为提高密封盖2与筒体1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密封盖2与筒体1的接触位置设置密封圈22,另外为增加胶筒3与密封盖2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密封盖2的朝向筒体1的内侧的表面上设置朝向伸入筒体1的方向直径渐缩的锥形凸台结构,并在胶筒3的端部沿胶筒3的径向延伸形成能与锥形凸台结构的端面贴合的密封片31,并在密封片31的外侧边缘形成有能与锥形凸台结构的锥面密封贴合的密封筒部32,以增加胶筒3与密封盖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盖2与胶筒3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3~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径流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暗河模块41,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水平溶洞模块42与垂向溶洞模块43,表层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溶蚀孔洞模块44与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45,其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为溶洞(地下河)可以通过溶蚀裂缝、溶蚀孔洞等与外界连通;周围缝洞有低角度横劈缝和高角度竖劈缝;洞内有大量的垮塌或化学充填,充填多为部分充填;较长的地下河溶洞局部会存在纵横比较大的竖井结构;较长溶洞上部有沿溶洞延展方向的大尺度、高角度溶蚀缝;溶洞(地下河)周围裂缝比较发育,可以有效地沟通溶洞与其他储集体;溶蚀孔洞一般呈带状分布,溶蚀孔洞带裂缝较发育;鉴于上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针对其纵向上的差异化特点,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结构,包括下部岩溶暗河储集带、中部断控岩溶垂向渗滤带以及上部风化壳剥蚀溶蚀带;并根据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结构,考虑几何相似、动力相似以及运动相似等,构造模拟不同结构的地质模块,具体为通过暗河模块41模拟下部岩溶暗河储集带,通过水平溶洞模块42与垂向溶洞模块43模拟中部断控岩溶垂向渗滤带,通过溶蚀孔洞模块44与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45模拟上部风化壳剥蚀溶蚀带;模拟岩块4还包括多个基质岩块46,基质岩块46、暗河模块41、水平溶洞模块42、垂向溶洞模块43、溶蚀孔洞模块44及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45组合形成立方体结构,利用不同的结构模块,在空间范围内,进行不同拼装,从而实现模拟实际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如图3~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暗河模块41为镂空的正方体框架结构,水平溶洞模块42与垂向溶洞模块43为钻设有柱形空腔的岩石方块,基质岩块46为岩石方块,由天然露头岩石切割而成,岩性为微裂缝大量发育的浅啡网纹花岗岩;水平溶洞模块42与垂向溶洞模块43是在岩石方块的基础上钻取不同大小与深度的柱形空腔,模拟天然溶洞结构;暗河模块41为镂空的正方体钢架,内部镂空空腔内可全填充或半填充或不填充模拟不同的地下河状态;溶蚀孔洞模块44则为表面具有溶蚀孔的岩石方块切割而成。最终,利用岩块与岩块之间的拼接刻画真实油藏的大裂缝结构,通过围压可以控制裂缝开度;不同模块之间的拼装位置不同,刻画真实油藏内的溶洞结构。

在组装模拟岩块4时,由下至上组装,首先组装下部岩溶暗河储集带,将制作的暗河模块41,沿模拟岩块4的对角排列,在模块内部填充低目数石英砂,其他部位由基质岩块46进行拼装;接着组装中部断控岩溶垂向渗滤带,主要以基质岩块46进行拼装,在其中部分位置嵌入水平溶洞模块42及垂向溶洞模块43;然后组装上部风化壳剥蚀溶蚀带,主要以基质岩块46进行拼装,在其中部分位置嵌入溶蚀孔洞模块44及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45;最后,根据需要在每两个相邻的模块之间的拼接处涂抹环氧树脂ab胶,将该处的裂缝封堵,从而达到控制裂缝数量与位置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筒体1的两端分别能拆装地连接设有法兰盘5,两法兰盘5分别封闭筒体1的两端,且两法兰盘5的朝向筒体1的内部的一侧表面与密封盖2的朝向筒体1的外部的一侧表面贴合接触,两法兰盘5均通过配套的螺栓组件51固定,且法兰盘5与筒体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通过密封垫圈配合螺栓组件51的夹持力将两法兰盘5与筒体1之间的连接处密封,从而防止筒体1内部的液体由筒体1与法兰盘5之间的连接处渗漏;同时设置法兰盘5还能有效对两密封盖2、胶筒3以及模拟岩块4在筒体1的轴向上的位置进行保持,防止两密封盖2、胶筒3以及模拟岩块4产生不必要的位移;两法兰盘5上分别设有多个贯穿法兰盘5的两侧表面的井孔52,各井孔52与对应的密封盖2上的各通孔21一一对应连通,在原油驱替模拟实验中,根据需要选取不同位置的井孔52分别作为注液模拟井与生产模拟井。其中,井孔52与通孔21均为等距分布,且两法兰盘5上的井孔52与两密封盖2上的通孔21均能作为注入连接通道也可以作为采出连接通道,在使用时可灵活选择。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筒体1为圆柱状不锈钢筒体1,筒体1的筒壁厚度大于或等于100mm,从而保证筒体1的承压能力。

作为优选,不锈钢的筒体1尺寸外径为φ600mm,内径为φ400mm,筒体1高度为500mm,法兰盘5尺寸直径为φ600mm,法兰盘5的厚度为150mm,胶筒3内部形成的正方体空腔的尺寸为250mm×250mm×250mm,组成模拟岩块4的各个模块的尺寸为25mm×25mm×25mm。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胶筒3为径向截面呈正方形的胶筒3,胶筒3的内部形成能容纳模拟岩块4的正方体空腔,即胶筒3与两密封盖2围合形成能容纳模拟岩块4的正方体空腔,胶筒3为橡胶材质,能在向环腔11中注水加压时产生形变从而有效将受到的压力传递给模拟岩块4,从而更好的模拟地层围压。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筒体1与胶筒3之间的环腔11中设有支架(图中未示出),支架能支撑胶筒3,在向胶筒3内注液之后能防止胶筒3受压而朝向靠近筒体1的方向产生形变,并保持胶筒3与筒体1的同轴性。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支架设有四个保持板,四个保持板分别与胶筒3的四个外侧面相对设置,保持板能阻止胶筒3的侧壁向靠近筒体1的方向形变,四个保持板为分体设置,以保证在对环腔11中的液体加压时,液体能通过每两个保持板之间的空隙对胶筒3加压;同时,支架还可以包括四个弧形板,四个弧形板也为分体设置,四个弧形板与四个保持板一一对应设置,四个保持板分别与胶筒3的四个外侧面相对,四个弧形板均与筒体1的内壁相对,每个弧形板与对应的保持板之间通过连接杆或连接板连接,在四个保持板安装至与胶筒3的四个外侧面相对时,四个弧形板能大致拼接形成外径略小于筒体1内径的圆筒状,从而有效保证各保持板能保持与胶筒3的四个外侧面相对。

如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拟系统,其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拟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100,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拟系统还包括水箱200、平流泵300、压力采集模块400及至少一个集液量筒500,水箱200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100通过第一管道201连通,平流泵300设于第一管道201上,平流泵300用于将水箱200内的液体以压力平稳的状态输送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100的胶筒3中,压力采集模块400用于采集位于平流泵300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100之间的第一管道201内的液体压力,压力采集模块400包括压力传感器401与储存显示单元402,压力传感器401用于检测第一管道201内的液体压力,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储存显示单元402进行储存并显示,以供实验人员观察,集液量筒500分别通过对应的集液管道501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100连通,以采集产出液并记录数据,从而对原油驱替模拟实验进行分析。

如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实验方法,其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实验方法通过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实施,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实验方法包括:

步骤s101:拼装模拟岩块并组装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

步骤s102:向胶筒与筒体之间的环腔中注液对模拟岩块加压,模拟地层围压;

步骤s103:对胶筒的内部进行气密性测试;

步骤s104:对通过气密性测试的胶筒的内部进行抽真空并注入模拟原油直至模拟岩块中的模拟原油饱和,得到饱和量;

步骤s105: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置入保温箱,进行原油老化;

步骤s106:向胶筒的内部注水进行驱替模拟实验,记录驱替模拟实验过程中的产油量与产水量。

具体为:

1、对所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取典型储集空间类型,以此准备好各个模块的数量(可自行确定);

2、拼装填充各个模块,包括径流岩溶带(地下溶洞群、溶蚀裂缝)渗流岩溶带(渗流井、驻水孤洞)以及表层岩溶带(落水洞、溶蚀孔洞)。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化差异特征。具体包括:①将制作的暗河模块,沿模拟岩块的对角排列,在暗河模块的内部填充低目数石英砂,可根据需要在各模块之间的拼接处涂抹环氧树脂ab胶,将该处的裂缝封堵,从而达到控制裂缝数量与位置的目的;其他部分为基质岩块进行拼装;②在模拟岩块中部放置贯通的垂向溶洞模块与水平溶洞模块;③在模拟岩块上部放置溶蚀孔洞模块以及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同时可根据将岩块进行切割,加密裂缝数量;

3、模拟岩块拼装完毕后,置入胶筒的立方体空腔中,加盖密封盖,对胶筒与筒体之间的环腔中填充水体至充满,同时利用手摇泵对环腔加压,模拟地层围压;

4、连接管线,利用氮气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进行气密性测试,测试压力为3mpa,若12h后压力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5、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抽真空,利用平流泵,将中间容器内的模拟原油,通过模拟井孔注入,使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饱和,注入速度尽量小,确保饱和充分,待出口端稳定出液后,停止饱和,同时计算饱和量。

6、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置于恒温箱中,设定为油藏温度,进行原油老化;

7、将水箱、压力采集系统、集液管道、集液量筒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连接完毕,进入原油驱替模拟开发阶段,研究注采井组水驱动态特征及开发规律,其中,驱替速度可根据方案需要进行设置;

8、记录原油驱替模拟实验过程中的产油量与产水量,分析动态特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模拟系统及实验方法,通过设置具有径流岩溶模拟结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和表层岩溶模拟结构的模拟岩块,在进行注采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能有效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从而有效提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参考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