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8620发布日期:2018-10-12 20:0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急避险系统,尤其是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并排到巷道内空气中,造成对巷道空气的污染,且存在着矿井水、瓦斯、煤层自然发火、煤尘爆炸等灾害发生的危险。因此,国家安全监察部门要求各井工煤矿设置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及避难硐室(舱),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及避难硐室(舱)作为煤矿安全紧急救援装备,在灾难发生时可以为无法及时撤离矿井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密闭的生存空间。但是现有硐室与硐室之间有较长距离,且避难硐室与工作人员工作地点距离有时较远,若发生紧急灾害,所有人员很难及时进入紧急避险硐室。此外,现有的井下工作环境较差,井下采掘工作面pm10、pm2.5经常爆表,工作人员以防尘面具自防,但是,实际上井下工作人员很难在整个工作期间都佩戴防尘面具,这就造成井下工作人员患病几率大大增加。因此需要研发一种使工作人员既可以在发生灾害时紧急避险又可以在工作时呼吸到新鲜空气的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在行人巷道内设置行人紧急避险走廊,各段紧急避险走廊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连接,且与进风井内封闭梯子间连接,保证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可以迅速进入紧急避险走廊内进行避险,并通过封闭梯子间返回地面;紧急避险走廊内流通净化后的新鲜风,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和避险期间能够呼吸新鲜空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包括紧急避险走廊及封闭梯子间,所述紧急避险走廊设置在行人巷道中,一端与所述封闭梯子间连通,另一端通向回风大巷,回风大巷与回风井连通;所述紧急避险走廊为多段对接连接;所述封闭梯子间设置在进风井内的一侧,所述封闭梯子间进口处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经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后利用矿井通风负压进入所述紧急避险走廊中。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紧急避险走廊每段长2~6m,相邻两段紧急避险走廊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并通过密封垫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垫为柔性阻燃材料制成的密封垫。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置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高效hepa过滤网。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紧急避险走廊为巷道一侧形状的全封闭管状,其顶部为平顶或者拱形顶,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骨架进行支撑固定;所述紧急避险走廊内宽为0.8-1.2m,内高为1.6-2.2m。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紧急避险走廊上每隔100m设置有内开门,所述内开门为方形,其宽度为0.8m-1.2m,高度为1.4m-1.8m。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紧急避险走廊为椭圆筒状,所述支撑骨架呈螺旋状固定在所述紧急避险走廊内壁上;所述紧急避险走廊竖直方向长轴长为1.6-2.2m,水平方向短轴长为0.8-1.2m。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内开门设置为椭圆形,竖直方向长轴长为1.6-2m,水平方向短轴长为0.8-1m。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回风井出风口处设置有矿井抽出式通风机,所述通风机的抽风风量为30-300m3/s。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紧急避险走廊内设置有照明系统。

上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所述走廊壁为防腐钢板壁,所述支撑骨架为钢制骨架。

本发明在行人巷道内设置多段紧急避险走廊,各段紧急避险走廊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拼接方便快捷,紧急避险走廊为行人巷道行人道处形状的全封闭管状,结构牢固,密封性好,避免紧急避险走廊外的有害气体进入到紧急避险走廊内;另一种紧急避险走廊设置为椭圆筒形,承重力更强,支撑骨架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紧急避险走廊内壁上,更加稳固;紧急避险走廊每隔100m设置由内开门,方便人员出入;紧急避险走廊与封闭梯子间连接,保证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可以迅速进入紧急避险走廊内进行避险,并通过封闭梯子间返回地面;封闭梯子间进风口处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空气利用矿井负压进入紧急避险走廊内,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保证避险人员在避险期间也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本发明紧急避险走廊既可以满足工作人员紧急避险之用,同时又可以满足工作人员呼吸到新鲜空气,一物两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井下大巷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进风井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井下大巷断面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紧急避险走廊;1-1、内开门;1-2、支撑骨架;1-3、隔板;2、封闭梯子间;3、行人巷道;4、回风大巷;5、回风井;6、进风井;7、空气净化装置;8、回采工作面;9、掘进工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看图1~图5,本发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及新风系统包括紧急避险走廊1和封闭梯子间2,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设置在行人巷道中,一端与所述封闭梯子间2连通,另一端通向回风大巷4,回风大巷4与回风井5连通;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为巷道一侧形状的全封闭管状,其顶部为平顶或者拱形顶,由防腐钢板搭成,并通过竖直方向设置的钢制的支撑骨架1-2进行支撑固定,在紧急情况下,避免有害气体进入紧急避险走廊1内,紧急避险走廊1内宽为0.8-1.2m,内高为1.6-2.2m;钢制支撑骨架支撑整个紧急避险走廊1,保证紧急避险走廊1的牢固性,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为多段对接连接,每段紧急避险走廊长2~6m,相邻两段紧急避险走廊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快速接头处通过柔性阻燃材料制成的密封垫进行密封,安装方便快捷;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上每隔100m设置有内开门1-1,内开门形状为方形,其宽度为0.8m-1.2m,高度为1.4m-1.8m,方便工作人员出入。紧急避险走廊1设置在整个行人巷道3内,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内开门1-1迅速进入到紧急避险走廊1内,防止意外发生;所述封闭梯子间2设置在进风井6内的一侧,所述封闭梯子间2进口处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7,空气净化装置7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置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高效hepa过滤网,多层过滤,保证空气更新鲜;经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7净化后的空气利用矿井负压进入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中。整个新风系统不影响矿井常规通风系统。

实施例2

参看图1、图6~图7,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设置为椭圆筒形,整个紧急避险走廊承重力更大,避免出现意外压塌造成人员伤亡;支撑骨架1-2呈螺旋状固定在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内壁上,螺旋状支撑骨架承重力更大,使得紧急避险走廊1更稳固;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竖直方向长轴长为1.6-2.2m,水平方向短轴长为0.8-1.2m,保证人员正常出入;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底部设置有隔板1-3,人员在隔板1-3上行走,所述隔板1-3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出风口,新鲜空气由封闭梯子间2进入在隔板下方通道,再通过出风口进入隔板上方通道,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上每隔100m设置有椭圆形状的内开门1-1,竖直方向长轴长为1.6-2m,水平方向短轴长为0.8-1m,更节省空间,方便工作人员出入。紧急避险走廊1设置在整个行人巷道3内,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内开门1-1迅速进入到紧急避险走廊1内,防止意外发生;所述封闭梯子间2设置在进风井6内的一侧,所述封闭梯子间2进口处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7,空气净化装置7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置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高效hepa过滤网,多层过滤,保证空气更新鲜;经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7净化后的空气利用矿井负压进入所述紧急避险走廊1中。

新风系统具体工作过程为:所述进风井6与所述回风井5之间存在自然压差,可作为新鲜风流通的动力。经过空气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封闭梯子间2进入到紧急避险走廊1中,到达掘进工作面9时,新鲜风通过鼓风机送入掘进工作面9;新鲜风通过回采工作面8进口进入,乏风再从回采工作面8出口排出进入回风大巷4,最后通过回风井5排出。整个系统满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呼吸新鲜风的需求。此外可在回风井5口处设置有矿井抽出式通风机,所述通风机的抽风风量为30-300m3/s,可以加快紧急避险走廊中新鲜空气的流通速度。整个新风系统不影响矿井常规通风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