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379发布日期:2018-09-18 17: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梁、前托梁和后托梁,前托梁和后托梁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

底座四角部位分别向上连接有液压立柱,液压立柱的伸出杆向上与顶梁相铰接;

前托梁和后托梁分别通过滑动连接结构与顶梁滑动连接;

顶梁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前端设有供伸缩梁进出的开口;空腔前部设有护顶千斤顶,护顶千斤顶的伸出杆向前连接有伸缩梁,伸缩梁与空腔侧壁滑动配合;护顶千斤顶的伸出杆向前伸至其极限伸出位置时,伸缩梁伸出顶梁的长度为一个步距;

所述顶梁后端部向后伸出位于后部的液压立柱并向下连接有挡矸千斤顶,挡矸千斤顶的伸出杆向下伸出并连接有插板,顶梁后端向下连接有围护板,围护板由顶梁处向下延伸80±10厘米,围护板将挡矸千斤顶的缸体以及插板围护在内;挡矸千斤顶的伸出杆向下伸出至其极限位置时,插板底端与底座相接;插板的宽度与底座相匹配;

所述顶梁前端位于底座前端的前方,工作时顶梁前端部下方的工作面地面上设有前部运输机,前部运输机上设有采煤机,底座上设有后部运输机;前部运输机和后部运输机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后托梁与顶梁之间设有移顶千斤顶,移顶千斤顶的缸体或伸出杆与后托梁相铰接,移顶千斤顶的伸出杆或缸体与顶梁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梁下部的滑动腔、连接在前托梁上的前销轴、连接在后托梁上的后销轴,连接在前销轴上的前吊盘以及连接在后销轴上的后吊盘;

滑动腔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滑动腔的前端敞口设置;滑动腔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开设有长孔,长孔位于滑动腔左右方向的中部位置;

前销轴和后销轴均穿过所述长孔向上伸入滑动腔,所述前吊盘和后吊盘均位于所述滑动腔内,且前吊盘和后吊盘的直径均大于长孔的宽度;前吊盘和后吊盘均与滑动腔侧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或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端设有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的缸体或伸出杆向前铰接在前部运输机上,推移千斤顶的伸出杆或缸体向后铰接在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工作时,多个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左右并排设置共同在工作面处护顶,相邻液压支架的前托梁之间通过连接套相连接,相邻液压支架的后托梁之间通过连接套相连接;工作面处各液压支架的底座与地面的摩擦力之和大于前部输送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步距为630毫米;所述伸缩梁前端向下铰接有护帮板。

6.权利要求4中所述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煤时,前部运输机连接在工作面地面上,多个便于控制放煤量的悬移放顶煤液压支架左右并排设置共同在工作面处护顶;采煤机向前采煤一个步距之后,进行移架作业;

移架作业的第一步骤是临时护顶;

启动各液压支架的护顶千斤顶,护项千斤顶带动各液压支架的伸缩梁向前伸出顶梁一个步距,对采空部位进行临时护顶;

移架作业的第二步骤是移动前部运输机;

解除前部运输机与工作面地面间的连接,启动各液压支架的推移千斤顶,由于底座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前部输送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推移千斤顶以底座为支点,将前部运输机向前推移一个步距,然后将前部运输机连接在工作面地面上;此时推移千斤顶的伸出杆处于伸出状态;

移架作业的第三步骤是移架;

移架时,每次移动一个液压支架,然后再移动下一个液压支架,直到将工作面处的液压支架移动完毕;

移动一个液压支架的方法包括如下子步骤:

第一子步骤是落顶梁;操作各液压立柱的伸出杆向下收回20±2厘米,使顶梁下落至前托梁和后托梁上;

此时前托梁通过前托梁处的连接套由相邻液压支架的前托梁支撑,后托梁通过后托梁处的连接套由相邻液压支架的后托梁支撑,该液压支架的前吊盘和后吊盘均向上离开滑动腔底壁,其它各液压支架的前吊盘和后吊盘均压在相应滑动腔的底壁上从而悬吊相应的前托梁和后托梁;

第二子步骤是同步向前移动顶梁和底座,移动距离为一个步距;

移动顶梁的操作是:操作移顶千斤顶,使其伸出杆伸出;由于后托梁与相邻液压支架的后托梁之间通过连接套连接相连接,因此移顶千斤顶以后托梁为支点,将顶梁向前推送,推送距离为一个步距;顶梁前移时,前吊盘和后吊盘沿滑动腔与顶梁相对移动;

移动底座的操作是,操作推移千斤顶,使其伸出杆收回;由于前部运输机连接在工作面地面上,因此此时推移千斤顶以前部运输机为支点,将底座向前拉动一个步距;

第三子步骤是起顶;

操作各液压立柱,使其伸出杆向上伸出20±2厘米,带动顶梁向上顶压工作面顶板,实现护顶;起顶后,前吊盘和后吊盘重新压在滑动腔的底壁上从而悬吊前托梁和后托梁;

移架作业的第四步骤是同步移动前托梁和后托梁;

使用第三步骤即移架步骤中的方法将工作面处各液压支架的顶梁和底座均前移一个步距、并使顶梁重新护顶之后,同步操作工作面处各液压支架的移顶千斤顶,使各移顶千斤顶的伸出杆收回,将各液压支架的后托梁向前同步拉动一个步距;各后托梁通过相应的连接板带动前托梁同步前移一个步距;在后托梁和前托梁前移过程中,前吊盘和后吊盘沿滑动腔与顶梁相对移动;后托梁和前托梁前移后分别通过后吊盘和前吊盘悬吊在顶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煤过程中,需要最快速放煤时,将挡矸千斤顶的伸出杆完全收回,此时插板与底座之间的间隙高度达到最高,因而放煤速度最快;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插板向下伸出的距离来控制放煤速度,插板底端高度越低,放煤速度越慢;

放煤结束后,工作人员控制挡矸千斤顶的伸出杆向下伸至极限位置,此时插板向下与底座相接,从而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