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9736发布日期:2020-04-03 18:51阅读:1226来源:国知局
稠油开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稠油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是稠油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但很多地区的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蒸汽超覆严重,油藏在深度方向吸汽不均,造成油藏顶部采出程度高,底部采出程度低,特别是油藏内存在稳定的隔层,且隔层的上油层和下油层渗透率差异大的油藏。该类油藏吞吐4-5轮后,上油层因吸汽多,采出程度高,基本形成了热连通;而下油层因吸汽少,油层动用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开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稠油油藏采收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开采方法,用于稠油油藏,稠油油藏的上油层和下油层之间具有隔层,稠油油藏中具有反九点井组,稠油开采方法包括:在反九点井组的边井和角井中分别下入封隔器,封隔器位于隔层位置;通过边井和角井向下油层注入蒸汽,以在下油层中进行蒸汽吞吐;通过反九点井组的注汽井至少向上油层注入蒸汽,以在上油层中进行蒸汽驱。

进一步地,在注汽井中注入蒸汽的过程中,上油层和下油层均吸收蒸汽。

进一步地,在注汽井中注入蒸汽的速度为60-70t/d,注汽井的井底干度大于70%。

进一步地,在下油层注入蒸汽的强度为110-130t/m,注入蒸汽的速度为60-70t/d。

进一步地,边井和角井的井底干度大于70%,边井和角井的焖井时间为5-7天。

进一步地,封隔器为热胀式封隔器,在边井和角井注入蒸汽时,封隔器能够膨胀以封堵边井和角井。

进一步地,未在边井和角井注入蒸汽时,封隔器能够收缩以避让边井和角井。

进一步地,边井和角井组成吞吐井,稠油开采方法还包括:调节注汽井和吞吐井的注采参数,直至生产结束。

进一步地,稠油开采方法适用于吞吐多轮次后的稠油油藏。

进一步地,稠油油藏单井吞吐轮次大于3轮,稠油油藏的上油层已形成热连通,稠油油藏的隔层厚度大于2m,上油层和下油层的渗透率级差大于5。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稠油油藏的反九点井组的边井和角井中分别下入封隔器,并将封隔器设置在隔层位置,这样可通过封隔器将上油层和下油层间隔,通过边井和角井向下油层注入蒸汽,可在下油层进行蒸汽吞吐,通过注汽井向上油层注入蒸汽,可在上油层进行蒸汽驱。这样下油层单独进行蒸汽吞吐,可有效动用下油层,提高采出程度,上油层采用蒸汽驱,可有效利用上油层的油量。该技术方案将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结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稠油油藏中的反九点井组的布置示意图;

图2示出了蒸汽在稠油油藏中的流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上油层;12、下油层;13、隔层;21、边井;22、角井;23、注汽井;30、封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稠油开采方法,用于稠油油藏,稠油油藏的上油层11和下油层12之间具有隔层13,稠油油藏中具有反九点井组,稠油开采方法包括:在反九点井组的边井21和角井22中分别下入封隔器30,封隔器30位于隔层13位置;通过边井21和角井22向下油层12注入蒸汽,以在下油层12中进行蒸汽吞吐;通过反九点井组的注汽井23至少向上油层11注入蒸汽,以在上油层11中进行蒸汽驱。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稠油油藏的反九点井组的边井21和角井22中分别下入封隔器30,并将封隔器30设置在隔层13位置,这样可通过封隔器30将上油层11和下油层12间隔,通过边井21和角井22向下油层12注入蒸汽,可在下油层12进行蒸汽吞吐,通过注汽井向上油层11注入蒸汽,可在上油层11进行蒸汽驱。这样下油层12单独进行蒸汽吞吐,可有效动用下油层12,提高采出程度,上油层11采用蒸汽驱,可有效利用上油层11的油量。该技术方案将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结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注汽井23中注入蒸汽的过程中,上油层11和下油层12均吸收蒸汽。这样通过注汽井23注入的蒸汽既可输送到上油层11中以使上油层11进行蒸汽驱,又可输送到下油层12以使下油层12进行蒸汽吞吐,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注汽井23中注入蒸汽的速度为60-70t/d(吨每天),注汽井23的井底干度大于70%。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蒸汽,满足工艺需求,以提高采收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油层12注入蒸汽的强度为110-130t/m,注入蒸汽的速度为60-70t/d。这样可以满足工艺需求,注入足够的蒸汽。

在本实施例中,边井21和角井22的井底干度大于70%,边井21和角井22的焖井时间为5-7天。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焖井效果,以提高稠油的开采量。

在本实施例中,封隔器30为热胀式封隔器30,在边井21和角井22注入蒸汽时,封隔器30能够膨胀以封堵边井21和角井22。这样可以通过封隔器将上油层11和下油层12间隔,以在下油层12中单独进行蒸汽吞吐。热胀式封隔器30受热膨胀,降温收缩,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封隔器30设置为蒸汽的温度大于250℃时能够膨胀到封堵边井21和角井22。

在本实施例中,未在边井21和角井22注入蒸汽时,封隔器30能够收缩以避让边井21和角井22。这样可实现边井21的连通和角井22的连通,以通过边井21和角井22采油。在采油时,可以通过边井21和角井22同时对上油层11和下油层12进行开采。

在本实施例中,边井21和角井22组成吞吐井,稠油开采方法还包括:调节注汽井23和吞吐井的注采参数,直至生产结束。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注汽井23和吞吐井的注采参数,以尽量提供油量产出。

该稠油开采方法尤其适用于吞吐多轮次后的稠油油藏。该类油藏吞吐4-5轮后,上油层因吸汽多,采出程度高,基本形成了热连通;而下油层因吸汽少,油层动用程度低。通过该方法可有效利用上油层11的剩余油量以及下油层12利用率较低的油量,从而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在本实施例中,稠油油藏单井吞吐轮次大于3轮,稠油油藏的上油层11已形成热连通,稠油油藏的隔层13厚度大于2m,上油层11和下油层12的渗透率级差大于5。对于满足上述条件的稠油油藏,可以有效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为了便于理解本方案,下面对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1,进行油藏粗筛选,所选油藏为100×140m反九点井网,已平均吞吐4轮,油藏埋深242m,上油层厚度3.2m,油层孔隙度21.5%,油层渗透率218md;下油层厚度5.6m,油层孔隙度18.6%,油层渗透率40md;中间隔层厚度2.3m,发育稳定,为泥岩隔层。20℃时原油脱气粘度平均为2423mpa.s。

2,反九点井组的角井和边井在隔层位置下入高温封隔器,下油层进行蒸汽吞吐,蒸汽注入速度为65t/d,蒸汽强度为120t/m,干度为70%,焖井5天。

3,角井和边井焖井结束,开井的同时,注汽井开始注蒸汽,注汽速度为60t/d,注汽井底干度为70%,上下油层进行合采。

与常规吞吐和蒸汽驱相比,平均产油量由1.5t/d上升至3.0t/d,最终采收率提高10.0%,油汽比提高0.1。

通过该方法,可以改善蒸汽波及体积、提高油藏底部动用程度,从而提高稠油的采收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受蒸汽超覆作用,上油层采出程度高,已形成热连通,吞吐效果变差,转蒸汽驱可有效动用井间剩余油;

(2)受蒸汽超覆作用,下油层采出程度低,对其单独进行蒸汽吞吐,可有效动用下油层,提高采出程度;

(3)通过边井和角井向下油层注入蒸汽,可对隔层起到加热作用,减少上油层的蒸汽驱热损失,提高井周围热油的流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