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防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7114发布日期:2018-11-20 18:5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井控设备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防喷器。



背景技术:

钻开油气层时,为了避免钻井液液柱压力过高,以致将油气层压死或污染,常利用旋转防喷器封住井口环形空间,使钻井液液柱压力略低于底层压力,保持井底轻度溢流,实现边喷边钻或带压起下钻作业,也常用于修井作业中。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15935.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旋转环型防喷器,包括由相密封连接的上壳体(3)、下壳体(4)构成的壳体(1)和胶筒总成(2),壳体(1)上设有进油道(5)、出油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总成(2)的上、下端分别套有相固定连接的上旋转筒(7)、下旋转筒(8),上旋转筒(7)、下旋转筒(8)的筒底均开有圆形透孔,上旋转筒(7)和/或下旋转筒(8)通过销钉或螺栓固定在胶筒总成(2)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胶筒总成(2)其上固定环(9)、下固定环(10)与上旋转筒(7)、下旋转筒(8)间分别设有密封圈密封,上旋转筒(7)、下旋转筒(8)的外壁及壳体(1)的内壁分别设有轴承卡台,上旋转筒(7)、下旋转筒(8)通过轴承装置(11)分别与上壳体(3)、下壳体(4)连接,上旋转筒(7)的上部与上壳体(3)的内壁间和下旋转筒(8)的下部与下壳体(4)的内壁间分别设有密封圈密封。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旋转环型防喷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装置结构复杂,在开采现场不利于设备的安装和拆卸维修。

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上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提出一种旋转防喷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防喷器,所述旋转防喷器结构简单,利于对设备进行安装和拆卸,采用减震装置,降低了上述防喷器的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旋转防喷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衬套装置、顶推活塞、挤压装置、环状密封胶芯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能够拆卸的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均开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衬套装置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腔体中,所述顶推活塞密封配合在所述衬套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挤压装置能够转动的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推活塞的顶端,所述环状密封胶芯能够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所述挤压装置上,其中,所述挤压装置能够受所述顶推活塞的顶推力压紧所述环状密封胶芯,使所述环状密封胶芯紧贴钻具并能够随钻具转动,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胶圈和第二减震胶圈,所述第一减震胶圈设置在所述衬套装置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减震胶圈设置在所述衬套装置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装置包括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通过销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的顶部,所述顶推活塞密封配合在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装置通过轴承装置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腔体中,所述轴承装置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三轴承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还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壳体还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推瓣和推瓣转轴,所述挤压推瓣通过所述推瓣转轴能够转动的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推活塞的顶端,所述环状密封胶芯内嵌在所述挤压推瓣上,所述挤压推瓣设置有4-8瓣,所述4-8瓣挤压推瓣均匀排布在所述顶推活塞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活塞通过第二密封胶圈和第三密封胶圈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顶推活塞通过第四密封胶圈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衬套,所述顶推活塞能够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衬套之间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能够使所述顶推活塞上下移动的液压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胶圈和所述第二减震胶圈的材质为氟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防喷器,通过配合设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衬套装置、顶推活塞、挤压装置、环状密封胶芯和减震装置,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防喷器结构简单,利于对设备进行安装和拆卸;通过第一减震胶圈和第二减震胶圈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上述旋转防喷器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防喷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壳体、11-第一法兰盘、2-第二壳体、21-第二法兰盘、3-衬套装置、31-第一衬套、32-第二衬套、4-顶推活塞、5-挤压装置、51-挤压推瓣、52-推瓣转轴、6-环状密封胶芯、7-减震装置、71-第一减震胶圈、72-第二减震胶圈、8-销轴、9-轴承装置、91-第一轴承、92-第二轴承、93-第三轴承、10-螺栓、101-第一密封胶圈、102-第二密封胶圈、103-第三密封胶圈、104-第四密封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旋转防喷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衬套装置3、顶推活塞4、挤压装置5、环状密封胶芯6和减震装置7,所述第一壳体1能够拆卸的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壳体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中心均开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的顶部,所述衬套装置3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形成的腔体中,所述顶推活塞4密封配合在所述衬套装置3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所述挤压装置5能够转动的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推活塞4的顶端,所述环状密封胶芯6能够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所述挤压装置5上,其中,所述挤压装置5能够受所述顶推活塞4的顶推力压紧所述环状密封胶芯6,使所述环状密封胶芯6紧贴钻具并能够随钻具转动,所述减震装置7包括第一减震胶圈71和第二减震胶圈72,所述第一减震胶圈71设置在所述衬套装置3和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所述第二减震胶圈72设置在所述衬套装置3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1的伸出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1的通孔之外,所述第一壳体1的伸出端能够连接于钻杆卡瓦。

所述第一减震胶圈71和第二减震胶圈72兼具减震和密封的作用。

所述衬套装置3包括第一衬套31和第二衬套32,所述第一衬套31通过销轴8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32的顶部,所述顶推活塞4密封配合在所述第二衬套32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

所述衬套装置3通过轴承装置9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形成的腔体中,所述轴承装置9包括第一轴承91、第二轴承92和第三轴承93,所述第一轴承91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31和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所述第二轴承92和所述第三轴承93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32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1还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1,所述第二壳体2还设置有第二法兰盘21,所述第一法兰盘11和所述第二法兰盘21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11和所述第二法兰盘2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101。

所述挤压装置5包括挤压推瓣51和推瓣转轴52,所述挤压推瓣51通过所述推瓣转轴52能够转动的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推活塞4的顶端,所述环状密封胶芯6内嵌在所述挤压推瓣51上,所述挤压推瓣51设置有4-8瓣,所述4-8瓣挤压推瓣51均匀排布在所述顶推活塞4的顶端。

所述顶推活塞4通过第二密封胶圈102和第三密封胶圈103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顶推活塞4通过第四密封胶圈104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衬套32,所述顶推活塞4能够在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第二衬套32之间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壳体2上还开设有能够使所述顶推活塞4上下移动的液压油路(图中未示)。

所述第一减震胶圈71和所述第二减震胶圈72的材质为氟橡胶。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