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7704发布日期:2019-07-06 10:3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



背景技术:

油田开采过程中,抽油机的抽油杆下入到油管中,原油通过抽油杆采出到地表。为了避免抽油杆的锈蚀,延长使用寿命,抽油杆的外壁上包覆有柔性材质的防腐层。

抽油杆发生故障导致断裂时,需要将遗留在井下的断裂部分抽油杆打捞出来,由于抽油杆上包覆层(即,柔性材质的防腐层)的存在,打捞工具不易抓紧抽油杆,造成打捞困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所述工具包括:筒体、刮体和爪体;

所述筒体的内径大于包覆层的直径;

所述刮体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刮体的内径小于所述包覆层的直径且大于所述抽油杆的直径,用于下入时刮除所述包覆层;

所述爪体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底端,所述爪体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顶端内径等于所述筒体的内径,底端内径小于所述包覆层的直径且大于所述抽油杆的直径,用于切断所述包覆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工具还包括连接短节,所述连接短节的底端与所述筒体的顶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刮体的内径与所述抽油杆直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刮体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筒体内壁同一高度的多个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凸起为锥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刮体为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壁的环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环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圈自上而下间隔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所述环圈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爪体的底端内径与所述抽油杆直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爪体为三爪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筒体与抽油杆同轴落下,抽油杆的包覆层先与爪体接触,爪体在包覆层外向下滑移,向下滑移过程中在包覆层外壁产生划痕。随着筒体向下移动,筒体内的刮体与包覆层接触,带动包覆层向下移动,将包覆层与抽油杆上刮除。包覆层在刮体作用下下移,限位于刮体下方的筒体内。下入到预设位置时,下入工具带动筒体转动,爪体转动过程中切断包覆层,爪体上方的包覆层与爪体下方的包覆层脱离。上提筒体,爪体带动已切断的包覆层在筒体中随筒体上移,将部分包覆层从抽油杆上清理。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达到预期清理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能够对抽油杆外壁的包覆层进行清理,便于抽油杆的打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筒体,

2-刮体,

3-爪体,

4-连接短节。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如附图1所示,该工具包括:筒体1、刮体2和爪体3;

筒体1的内径大于包覆层的直径;

刮体2设置在筒体1的内壁,刮体2的内径小于包覆层的直径且大于抽油杆的直径,用于下入时刮除包覆层;

爪体3连接在筒体1的底端,爪体3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顶端内径等于筒体1的内径,底端内径小于包覆层的直径且大于抽油杆的直径,用于切断包覆层。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使用时,通过下入工具与筒体1连接,将该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下入到井下,筒体1与抽油杆同轴落下,抽油杆的包覆层先与爪体3接触,爪体3在包覆层外向下滑移,向下滑移过程中在包覆层外壁产生划痕。随着筒体1向下移动,筒体1内的刮体2与包覆层接触,带动包覆层向下移动,将包覆层与抽油杆上刮除。包覆层在刮体2作用下下移,限位于刮体2下方的筒体1内。下入到预设位置时,下入工具带动筒体1转动,爪体3转动过程中切断包覆层,爪体3上方的包覆层与爪体3下方的包覆层脱离。上提筒体1,爪体3带动已切断的包覆层在筒体1中随筒体1上移,将部分包覆层从抽油杆上清理。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达到预期清理目的。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能够对抽油杆外壁的包覆层进行清理,便于抽油杆的打捞。

为了便于连接下入工具,如附图1所示,该抽油杆包覆层清理工具还包括连接短节4,连接短节4的底端与筒体1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短节4,下入工具与连接短节4连接,带动筒体1的上下平移和转动,避免下入工具与筒体1直接连接对筒体1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刮体2用于带动包覆层向下移动将包覆层从抽油杆上刮除,刮体2的内径与抽油杆直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举例来说,可以为1mm、1.5mm、2mm等。如此设置,使刮体2对包覆层的刮除效果较好。

对于刮体2的结构,以下进行示例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刮体2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筒体1内壁同一高度的多个凸起。筒体1下入时,筒体1内壁的凸起与包覆层的顶面接触,带动包覆层向下移动,达到刮除目的。且多个凸起位于同一高度,包覆层的顶面同时与多个凸起接触,受力较均匀,提高刮除效果。

进一步地,凸起为锥状结构,锥状凸起的底面与包覆层的接触较好,进而提高带动包覆层下移的效果。

其中,该锥状凸起可以通过敲击筒体1的外壁使筒体1外壁内陷而获得。

作为另一种示例,刮体2为设置在筒体1内壁的环圈,通过设置环圈,环圈与包覆层的顶面接触,推动包覆层下移,达到刮除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刮除效果,环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环圈自上而下分布,通过设置多个环圈,筒体1向下移动时,位于下方的环圈未能完全刮除的部分接触到位于上方的环圈时继续被刮除,提高刮除效果。

可选地,多个环圈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起到层层刮除效果。举例来说,环圈的数量可以为3个,位于最上方的环圈的内径比抽油杆的直径大1mm,位于中间的环圈的内径比抽油杆的直径大1.5mm,位于最下方的环圈的内径比抽油杆的直径大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爪体3用于切断包覆层并在爪体3的夹持下带动已切断包覆层的上移,爪体3的底端内径与抽油杆直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举例来说,可以为1mm、1.5mm、2mm,以使爪体3转动时能够切断包覆层,并在上移时带动包覆层上移。

其中,爪体3可以为三爪结构,且三爪沿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