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02287发布日期:2019-08-10 00:0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深水钻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从浅水走向深水、超深水海域;深水钻井技术及装备成为发展方向。防喷器组是钻井作业的安全保障,是预防和控制井喷事故的一道屏障。

防喷器组按作业位置可分为两大类:布置于水面以上的表面防喷器组和布置于水下的海底防喷器组。两种作业位置带来了布放回收系统组成的很大不同。

传统的布放回收系统是:采用龙门吊和台车配合的方式,由龙门吊吊运海底防喷器组至台车上,由台车将海底防喷器组运移至月池,然后连接隔水管下放至水下。

综上,现有传统的布放回收系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占用面积较大,设备之间的间距较大;2.不易于扩展应用;3.设备数量众多,运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传统的布放回收系统不易于扩展应用和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提供了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上方的钻台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内的月池,所述钻台设于所述月池的正上方,所述月池内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台车轨道,所述船体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有第一纵向轨道、第二纵向轨道以及第三纵向轨道,所述船体上端面横向设有第一横向轨道,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与所述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连通,所述台车轨道之间纵向设有第一悬挂梁和第二悬挂梁;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横向移动,第一托车和第二托车沿所述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纵向移动,第三托车沿所述第一横向轨道横向移动,第四托车沿所述第三纵向轨道纵向移动,所述第一悬挂梁和第二悬挂梁沿着所述台车轨道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车和第二托车内设有试压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台车的上端面与所述船体的上端面与所述船体的上端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台车的上端面设有台车本体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钻台的下端面对称设有吊梁。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的下端面设有吊葫芦,所述吊葫芦沿所述吊梁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悬挂梁和第二悬挂梁的侧端面开设有半圆形通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防喷器经由吊机吊运至所述第三托车上,在存放位置完成试压;

步骤二、将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设备经由吊机吊运至所述第一托车上,在存放位置完成试压;

步骤三、将井口头经由吊机吊运至所述第二托车上;

步骤四、将套管头经由吊机吊运至所述第四托车上;

步骤五、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至所述月池的一侧,所述第二托车携带井口头沿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所述台车本体轨道移上所述台车,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入所述月池后下放井口头;所述台车连带所述第二托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出所述月池,所述第二托车沿所述台车本体轨道和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移下所述台车,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六、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至月池中间,所述第四托车携带套管头沿所述第三纵向轨道和所述台车本体轨道移上所述台车,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入所述月池后下放套管头;所述第四托车沿所述台车本体轨道和所述第三纵向轨道移下所述台车,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七、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至所述月池一侧,所述第三托车托车携带防喷器沿所述第二纵向轨道和所述台车本体轨道移上所述台车,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入所述月池,将防喷器悬持在所述月池的上方由所述第一悬挂梁和第二悬挂梁将防喷器悬持,所述第一悬挂梁和第二悬挂梁悬持防喷器移至月池另一侧停靠;所述台车托带所述第三托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出所述月池,所述第三托车沿所述台车本体轨道和所述第二纵向轨道移下所述台车,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八、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至所述月池一侧,所述第一托车携带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设备沿所述第一纵向轨道和所述台车本体轨道移上所述台车,所述台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入所述月池,将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设备和防喷器组合后下放;所述台车连带所述第一托车沿所述台车轨道移出所述月池,所述第一托车沿所述台车本体轨道和所述第二纵向轨道移下所述台车,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九、回收防喷器,其回收方法与上述步骤一到步骤八相反。

进一步地,步骤一、步骤七以及步骤八中的所述防喷器为海底防喷器或表面防喷器。

进一步地,步骤七中防喷器由所述第一悬挂梁和第二悬挂梁将防喷器悬持,所述第一悬挂梁和第二悬挂梁悬持防喷器移至所述月池另一侧停靠。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以尽可能少的设备组合,实现适用于表面防喷器组和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

(2)与传统的防喷器组处理方法相比,无需防喷器组龙门吊,占用面积小,布置紧凑,易于扩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在下放井口头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在下放套管头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在下放海底防喷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在下放隔水管下部总成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在下放应急关断装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在下放表面喷砂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船体,2-钻台,3-月池,4-第一托车,5-第一纵向轨道,6-第三托车,7-第一横向轨道,8-第二托车,9-第二纵向轨道,10-第四托车,11-第三纵向轨道,12-台车,13-台车轨道,14-吊梁,15-吊葫芦,16-第一悬挂梁,17-第二悬挂梁,18-台车本体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上方设有钻台2,船体1内设有月池3,钻台2设于月池3的正上方,月池3内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台车轨道13,船体1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有第一纵向轨道5、第二纵向轨道9以及第三纵向轨道11,船体上端面横向设有第一横向轨道7,第一横向轨道7与第一纵向轨道5和第二纵向轨道9连通,台车轨道13之间纵向设有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横向移动,第一托车4和第二托车8沿第一纵向轨道5和第二纵向轨道9纵向移动,第三托车6沿第一横向轨道7横向移动,第四托车10沿第三纵向轨道11纵向移动,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沿着台车轨道13横向移动。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1-2所示,第一托车4和第二托车8内设有试压法兰,试压法兰用于水下防喷器、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装置以及表面防喷器的试压。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2所示,台车12的上端面与船体1的上端面与船体1的上端面齐平,保证台车12在运输托车至不同位置时,托车可以顺利进入或退出台车12的上端面。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1-2所示,台车12的上端面设有台车本体轨道18,台车本体轨道18,第四托车10可沿第三纵向轨道11和台车本体轨道18移上台车12。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2所示,钻台2的下端面对称设有吊梁14,吊梁14用于承载吊葫芦15以便进行水下防喷器、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装置以及表面防喷器的下放。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2所示,吊梁14的下端面设有吊葫芦15,吊葫芦15沿吊梁14横向移动,吊葫芦15用于将水下防喷器、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装置以及表面防喷器下放至月池3内,同时吊葫芦15也可将月池3内的设备吊至各个托车内实现设备回收。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1-2所示,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的侧端面开设有半圆形通孔,该半圆形通孔尺寸与隔水管相适应,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并车后可将隔水管卡住,然后携带隔水管及其悬挂的隔水管下部总成一起移动。

如图3-8所示,本实施例根据上述布放回收系统提供了一种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防喷器经由吊机吊运至第三托车8上,在存放位置完成试压;

步骤二、将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设备经由吊机吊运至第一托车4上,在存放位置完成试压;

步骤三、将井口头经由吊机吊运至第二托车6上;

步骤四、将套管头经由吊机吊运至第四托车10上;

步骤五、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至月池3的一侧,第二托车6携带井口头沿第一横向轨道7和台车本体轨道18移上台车12,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入月池3后下放井口头;台车12连带第二托车6沿台车轨道13移出月池3,第二托车6沿台车本体轨道18和第一横向轨道7移下台车12,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六、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至月池3中间,第四托车10携带套管头沿第三纵向轨道11和台车本体轨道18移上台车12,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入月池3后下放套管头;第四托车10沿台车本体轨道18和第三纵向轨道11移下台车12,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七、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至月池3一侧,第三托车8托车携带防喷器沿第二纵向轨道9和台车本体轨道18移上台车12,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入月池3,将防喷器悬持在月池3的上方由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将防喷器悬持,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悬持防喷器移至月池另一侧停靠;台车12托带第三托车8沿台车轨道13移出月池3,第三托车8沿台车本体轨道13和第二纵向轨道9移下台车12,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八、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至月池3一侧,第一托车4携带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设备沿第一纵向轨道5和台车本体轨道18移上台车12,台车12沿台车轨道13移入月池3,将隔水管下部总成或应急关断设备和防喷器组合后下放;台车12连带第一托车4沿台车轨道13移出月池3,第一托车4沿台车本体轨道13和第二纵向轨道9移下台车12,移至存放位置;

步骤九、回收防喷器,其回收方法与上述步骤一到步骤八相反。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5,8所示,s1、s7以及s8中的防喷器为海底防喷器或表面防喷器,该方法适用于海底防喷器的表面防喷器的布置与运输。

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如图3-8所示,s7中防喷器由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将防喷器悬持,第一悬挂梁16和第二悬挂梁17悬持防喷器移至月池3另一侧停靠。

本发明针对现有传统的布放回收系统占用面积较大,设备之间的间距较大、不易于扩展应用以及设备数量众多,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以尽可能少的设备组合,实现适用于表面防喷器组和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以及与传统的防喷器组处理方法相比,无需防喷器组龙门吊,占用面积小,布置紧凑,易于扩展。

以上对本发明适合表面防喷器组合海底防喷器组的布放回收系统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