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133发布日期:2020-02-07 23:5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井仪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测井仪器在井下工作时需要承受几十兆帕到上百兆帕的地层压力,一般测井仪器的外壳能够承受大约140mpa的压力。但受限于结构特征,或者受测量方式的约束,部分测井仪器无法使用高强度的仪器外壳作为保护,这时就需要加装能够缓解井下高压的装置来保护仪器组件不被高压压坏。现有缓解井下高压的装置多采用皮囊内注满硅油的压力平衡方式。利用皮囊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而产生压缩或者膨胀,皮囊内的硅油随之流动来平衡外界的压力。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缓解井下高压装置中设置的皮囊容易在井内与井壁或岩屑接触而破损;此外皮囊容易受到井内流体的腐蚀,最终导致仪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通过内部设置的活塞、压力弹簧等结构单元承担井下压力,具有结构紧凑、仪器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包括:

中空结构的压力平衡仓,压力平衡仓两端固定安装有上接头以及下接头;

压力平衡仓内部还设置有平衡活塞,平衡活塞用于将固定安装有上接头、下接头的压力平衡仓内部分隔成上部腔室与下部腔室两个独立空间单元;

上接头上设置有注油口,注油口用于向上部腔室内注入硅油;

下接头上设置有泥浆通道,泥浆通道用于将井下泥浆压力传导至平衡活塞处。

较为优选的,上接头与压力平衡仓通过压力平衡仓一侧设置的上部接头丝扣建立固定连接关系;

下接头与压力平衡仓通过压力平衡仓另一侧设置的下部接头丝扣建立固定连接关系。

优选的,上部腔室内还设置有压力弹簧。

优选的,上接头外围还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平衡活塞外围设置有密封套。

可选择的,压力平衡仓上部腔室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平衡活塞位移的限位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括有压力平衡仓、上接头、下接头、平衡活塞,上接头上设置有注油口,下接头上设置有泥浆通道。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压力平衡装置,其压力平衡仓内安装设置有平衡活塞,平衡活塞将压力平衡仓内部分隔为上部腔室与下部腔室两个独立的空间单元;下部腔室用于承受井下压力,而上部腔室内注入的硅油以及压力弹簧用于对井下压力进行再平衡,该压力平衡装置仪器的安全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接头;2、注油口;3、压力弹簧;4、平衡活塞;5、压力平衡仓;6、下接头;7、密封圈;8、上部接头丝扣;9、密封套;10、下部接头丝扣;11、泥浆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通过内部设置的活塞、压力弹簧等结构单元承担井下压力,具有结构紧凑、仪器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如图1所示,该压力平衡装置包括有压力平衡仓、上接头、下接头、平衡活塞。其中,压力平衡仓与上接头通过设置在压力平衡仓一侧的上部接头丝扣建立固定连接关系;压力平衡仓与下接头通过设置在压力平衡仓另一侧的下部接头丝扣建立固定连接关系。平衡活塞设置在中空结构的压力平衡仓内部,将该压力平衡仓分隔成上部腔室与下部腔室两个独立空间单元;而进一步优选的,该平衡活塞外围还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套。

此外,如图1所示,上接头上设置有注油口,通过注油口可向上部腔室内注入硅油;而下接头上设置有泥浆通道,泥浆通道用于将井下泥浆压力传导至平衡活塞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部腔室内还设置有压力弹簧,上接头外围还设置有密封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的工作方式进行一下描述。测井仪器在井下承压时,泥浆在地层压力作用下进入泥浆通道,泥浆推动活塞向上部腔室方向移动,压力越大活塞移动距离越大;此外,硅油体积压缩且压力弹簧压缩,从而共同承受地层压力。而当测井仪器上提,外部地层压力减小时,硅油体积膨胀和压力弹簧拉伸,最终实现平衡活塞两端压力始终保持平衡。

最后较为优选的,压力平衡仓上部腔室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销;该限位销用于对平衡活塞的位移进行限制,防止平衡活塞位移过度产生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仪器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括有压力平衡仓、上接头、下接头、平衡活塞,上接头上设置有注油口,下接头上设置有泥浆通道。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压力平衡装置,其压力平衡仓内安装设置有平衡活塞,平衡活塞将压力平衡仓内部分隔为上部腔室与下部腔室两个独立的空间单元;下部腔室用于承受井下压力,而上部腔室内注入的硅油以及压力弹簧用于对井下压力进行再平衡,该压力平衡装置仪器的安全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