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3461发布日期:2020-06-26 20:4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



背景技术:

塔河油田是以岩溶型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大型油田,由于碳酸盐岩致密稳定,钻完井后期通常采用裸眼完井。

然而,裸眼完井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压差、液体冲蚀等会形成垮塌而掩埋产层,从而严重影响了油井注水、注气、生产及后期修井作业。此外,后期修井处理井筒坍塌主要采取反复钻磨洗井的处理方式将垮塌岩屑、地层出砂带出地面,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后期生产井壁坍塌掩埋储层降低产能的问题,而且完井作业效率低,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该防砂管能够有效避免后期生产过程中裸眼地层坍塌、出砂等问题,从而确保稳定生产,并且能够稳定井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该防砂管下入裸眼井段能够旋转拨屑,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后期能够打捞,降低了遇卡风险。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包括:第一套管,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设有若干沿轴向部分延伸的通缝;用于与钻杆连接的丢手接头,所述丢手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通缝在轴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且轴向相邻的所述通缝的轴向间距设置成处于19-21c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通缝在周向上均匀交错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缝的在周向上的宽度设置成处于2-3m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缝沿轴向延伸的长度设置成处于25-35m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通孔在轴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且轴向相邻的所述通孔的轴向间距设置成处于32-34c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通孔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90度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丢手接头之间设有双公短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公短节与所述丢手接头通过套管正反扣接箍形成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部构造成锯齿状,并能够旋转拨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之处在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能够有效避免后期生产过程中裸眼地层坍塌、裸眼地层坍塌出砂等问题,从而确保稳定生产,并且能够稳定井壁,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防砂管下入裸眼井段能够旋转拨屑,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后期能够打捞,降低了遇卡风险。防砂管具有良好的稳壁性能和防砂性能,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增效显著,大大提高了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的结构。

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将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下入井筒中远离井口的一端定义为下端或相似用语,将靠近井口的一端定义为上端或相似用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防砂管100包括第一套管110。第一套管110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的外径设置为139.7mm,内径设置为122mm。第一套管110的这一尺寸能够有效保证防砂管100的稳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套管11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111。若干通孔111在轴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且轴向相邻的通孔111之间的间距设置成处于32-34cm的范围内。优选地,轴向相邻的通孔111的轴向间距设置为33.3cm。若干通孔111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90度分布。优选地,通孔111的直径设置为6mm。通孔111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套管110的防砂及稳壁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增加过流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管110的下端(图1中的左端)构造成锯齿状。在一个实施例中,锯齿向圆心弯曲,并向内缩径至87m。在作业过程中,第一套管110的锯齿状的端部便于下入到裸眼井段,并且能够旋转拨屑。由此,方便了防砂管100下入井筒,提高了裸眼井段的施工作业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防砂管100还包括第二套管120。如图1所示,第二套管120与第一套管110的上端(图1中的右端)连接而形成一体。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套管120与第一套管110通过螺纹形成固定连接。第二套管120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二套管120的内径和外径分别设置成与第一套管110的内径和外径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套管120的外径也设置为139.7mm,内径也设置为122mm。第二套管120的这一尺寸能够有效保证防砂管100的稳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套管12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贯穿第二套管120的侧壁的通缝121。若干通缝121均设置成沿第二套管120的轴向部分延伸,且在轴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通缝121的在周向上的宽度设置成处于2-3mm的范围内,通缝121沿轴向延伸的长度设置成处于25-35mm的范围内。轴向上相邻的通缝121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处于19-21cm的范围内。优选地,轴向上相邻的通缝12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cm。若干通缝121在周向上均匀交错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套管120的侧壁上周向均匀交错地设有6列通缝121。通缝121能够有效提高第二套管120的防砂及稳壁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增加过流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防砂管100还包括用于与钻杆连接的丢手接头130。如图1所示,丢手接头130设置在第二套管120的端部。在一个实施例中,丢手接头130设有接头丝扣(未示出)。丢手接头130通过接头丝扣连接正扣钻杆,便于防砂管100的安装连接,并且能够有效保证防砂管100与钻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防砂管100的稳壁性能及防砂性能。

如图1所示,在第二套管120与丢手接头130之间设有双公短节140。双工短节的内径和外径分别设置成与第二套管120的内径和外径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双公短节140的长度设置成1.23m,外径设置成139.7mm,内径设置成122mm。并且,双公短节140与第二套管120采用螺纹形成连接。双公短节140能够防止钻具与第二套管120直接连接而造成粘扣等倒扣丢手问题,从而提高了丢手成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双公短节140通过套管正反扣接箍150与丢手接头130连接,从而实现倒扣丢手。如图1所示,套管正反扣接箍150的外径设置成大于双公短节140以及丢手接头130的外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管正反扣接箍150的长度设置为0.23m,外径设置为148mm,内径设置成134mm。套管正反扣接箍150的两端分别设置成正连接扣和负连接扣,套管正反扣接箍150通过正连接扣和负连接扣分别与双公短节140和丢手接头130形成固定连接。套管正反扣接箍150有效保证了双公短节140与丢手接头13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防砂管100的稳壁性能及防砂性能。

下面以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100应用于tk325井为例,来说明该防砂管100的有益效果。tk325井的完井井深为5540m,该井于2015至2017年期间三轮次注气,约为130万方氮气,2400方水。在生产过程,出现供液严重不足情况,且作业过程中探砂面高于人工井底1763m,属于严重垮塌掩埋井筒。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砂管100应用于用tk325井后,tk325井生产稳定,且油压稳定为15.3mpa,日产油18t,从而恢复了tk325井的产能,确保其能够稳定生产,单次应用约增效126.8万元。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增加了产能收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裸眼井的防砂管100能够有效避免后期生产过程中裸眼地层坍塌、裸眼地层坍塌出砂等问题,从而确保稳定生产,并且能够稳定井壁,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防砂管100下入裸眼井段能够旋转拨屑,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后期能够打捞,降低了遇卡风险。防砂管100具有良好的稳壁性能和防砂性能,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增效显著,大大提高了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