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井下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9043发布日期:2020-08-25 19:1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用井下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防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用井下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工运输或者运输车的运输,会在井道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当工作人员在浮尘浓度较高的环境下工作会极大的损伤身体。

传统的降尘方式多为风机将烟尘吸入装置,并通过布袋进行过滤,但是井下浮尘浓度较大,因此装置在过滤时易堵塞布袋,使得装置的过滤效果较差,因此煤井下需要一种适合在高浓度浮尘的环境下可以保持正常运行的过滤装置。

传统的过滤机构中未设置有便于更换的过滤机构,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工作人员定期更换过滤机构以保障装置的过滤效果,但是过滤装置的更换较为繁琐,且在装置运行时无法更换过滤装置,使得装置的实用性较低,并且在装置过滤的过程中需通过布袋进行收集灰尘,但是布袋在使用的过程中易磨损,使得粉尘被收集后易洒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用井下防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在过滤时易堵塞布袋,装置未设置有便于更换的过滤机构,粉尘被收集后易洒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用井下防尘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且远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部安装有管道风机,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板,且箱体的内部位于下料板的底端设置有集水室,所述集水室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集水箱,且箱体的内部位于集水室的一侧设置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且储水室的内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箱体的顶端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入口通过管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延伸至箱体的内部并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箱体的顶端位于水泵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过滤框,且过滤框的内部设置有无纺布,所述过滤框的顶端位于无纺布的一侧连接有过滤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风机的输入口通过螺纹连接有过滤筒,且过滤筒的内部设置有筒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集水箱位于第一把手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密封板,且密封板远离第一把手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所述集水箱远离第一把手一侧的底部两端设置有轮槽,且两组所述轮槽的内部皆转动连接有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料板的平面顶端设置有两组限位槽,且下料板的斜面底端设置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把手,且过滤框远离第二把手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过滤框的沉槽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且过滤框的顶端位于第一过滤网的外侧等距设置有四组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卡板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网相同的第二过滤网,且过滤卡板的外侧等距设置有四组与定位槽匹配的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水泵,且水泵通过进水管在储水室内吸水,并通过雾化喷头在箱体的内喷洒,当管道风机将外界浮尘吸入箱体时,空气可以通过两组过滤机构和出风口排出,通过雾化喷头喷洒水雾,使得粉尘被水附着掉落,通过倾斜的下料板流入通孔,并穿过通孔流入集水室内的集水箱内,通过持续喷出水雾,使得装置可以持续在浮尘浓度较高的环境下工作,且过滤的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无纺布放置在过滤框的内部,并通过过滤卡板将无纺布卡合在过滤框内部,使得无法布便于更换,由于设置有两组过滤机构,因此当装置在运行时,可以将其中一组过滤机构取出进行更换,此时装置可以保持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水室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集水箱,并且集水箱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和密封条,当集水箱被安装在集水室时,装置内部可以保持相对密封,相对于布袋收集,通过集水箱收集使得粉尘不易洒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无纺布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集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下料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过滤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集水室;104-储水室;2-管道风机;201-过滤筒;202-筒过滤网;3-集水箱;301-第一把手;302-密封板;303-密封条;304-轮槽;305-滚轮;4-进水口;5-水泵;501-进水管;502-雾化喷头;6-下料板;601-限位槽;602-通孔;7-过滤框;701-第二把手;702-第一过滤网;703-限位块;704-定位槽;8-无纺布;9-过滤卡板;901-定位块;902-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用井下防尘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101,且远离进风口10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02,进风口101的内部安装有管道风机2,管道风机2的输入口通过螺纹连接有过滤筒201,且过滤筒201的内部设置有筒过滤网202,使得管道风机2产生吸力时不易想体积较大的物体吸入装置,减小了装置损坏的机率,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板6,下料板6的平面顶端设置有两组限位槽601,且下料板6的斜面底端设置有通孔602,当水雾洒在过滤机构上凝结成水流,使得水流携带粉尘脱离过滤机构后能直接与下料板6接触,使得粉尘不易在下料板6上残留。

如图1和图3所示,箱体1的内部位于下料板6的底端设置有集水室103,集水室1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集水箱3,集水箱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把手301,集水箱3位于第一把手301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密封板302,且密封板302远离第一把手30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303,使得集水箱3被安装在集水室103内时,箱体1内部能保持相对密封的状态,因此空气不易从集水箱3的空隙处流出,集水箱3远离第一把手301一侧的底部两端设置有轮槽304,且两组轮槽304的内部皆转动连接有滚轮305,由于集水箱3的一侧两端设置有滚轮305,因此当集水箱3放置时,集水箱3远离滚轮305的一端与装置接触,使得集水箱3不易从装置内部脱离,通过提起第一把手301,使得集水箱3可以在两组滚轮305的作用下便于从装置内脱离。

如图1所示,箱体1的内部位于集水室103的一侧设置有储水室104,储水室104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4,且储水室104的内部连接有进水管501,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水泵5,且水泵5的输入口通过管道与进水管501连接,水泵5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并连接有雾化喷头502,通过水泵5将储水室104内的水通过雾化喷头502洒出,增强了装置的过滤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箱体1的顶端位于水泵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过滤框7,过滤框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把手701,且过滤框7远离第二把手70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703,当过滤框7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将限位块703卡入限位槽601内,使得过滤框7便于安装,过滤框7的沉槽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702,且过滤框7的顶端位于第一过滤网702的外侧等距设置有四组定位槽704,使得过滤卡板9被安装在过滤框7内部时,过滤框7的整体厚度不变,因此过滤框7便于重新卡入装置内部。

如图2所示,过滤框7的内部设置有无纺布8,过滤框7的顶端位于无纺布8的一侧连接有过滤卡板9,通过设置有便于拆装的过滤卡板9,使得无纺布8便于更换,过滤卡板9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网702相同的第二过滤网902,且过滤卡板9的外侧等距设置有四组与定位槽704匹配的定位块901,提升了过滤装置的稳固性,减小了过滤装置损坏的机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