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6509发布日期:2021-05-18 19:4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涉及一种能够在煤矿运输转载处进行多向降尘的装置,属于煤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通过主喷雾架和辅喷雾架相配合对转载点处下落的煤料进行双向双面喷雾降尘的多向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由于井下开采深度大,采掘距离长,通常对于其开采的煤矿需要通过长距离的皮带输送机进行运输,而在长距离煤矿输送中不可避免需要进行各种转载,由于开采煤矿中带有粉尘,在运输转载过程中由于煤料的下落会在转载点产生大量的扬尘,从而污染井下作业环境,传统上一般会在皮带运输转载点设置降尘喷头进行降尘,但是现有的煤矿转载点喷雾降尘装置,其降尘喷头多是设置在上方,喷出的水雾只能作用在下落煤料偏上的一侧,从而导致煤料浸湿度不够,偏向底部的煤料较为干燥,容易在运输中产生扬尘。
3.公告号cn210858795u公开了一种煤矿用皮带转载点喷雾装置,包括输送皮带一和输送皮带二,且输送皮带二位于输送输送皮带一下端一侧,输送输送皮带一和输送皮带二的交接处设有防护架,输送防护架内腔中部设有降尘箱体,降尘箱体两侧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降尘箱体的前后端内壁还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设有两根并对称分布在的降尘箱体的两侧位置,两根所述安装杆的后端均穿过降尘箱体并通过链条转动连接,该转载点喷雾装置其在对转载点煤料进行喷雾浸湿时,由于喷雾头只是从上方进行喷雾,无法将偏向底部的煤料进行浸湿,使得煤料容易在后续运输中产生扬尘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主喷雾架和辅喷雾架相配合对转载点处下落的煤料进行双向双面喷雾降尘的多向降尘装置。
5.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由移动装置和喷雾装置组成,移动装置由固定滑座、移动横杆、一号液压杆和滑槽组成,移动横杆通过多个一号液压杆置于固定滑座上,所述固定滑座的两侧内壁上均开有滑槽,移动横杆的两端对应置于两个滑槽内,喷雾装置由支撑架、二号液压杆、连接套、连接管、三通、进水管、喷雾头、主喷雾架、辅喷雾架、三号液压杆、固定转座、辅固定套、主固定套和固定轴组成,两个支撑架分别置于移动横杆的两端上,所述支撑架和移动横杆相垂直,所述支撑架的端部折弯,形成折弯部,固定转座置于折弯部上,辅喷雾架的一侧和两个固定转座相对应连接,所述辅喷雾架为框状结构,所述辅喷雾架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喷雾头,两个辅固定套分别置于辅喷雾架的两端上,且靠近辅喷雾架的一侧,二号液压杆的一端置于辅固定套上,所述二号液压杆的另一端和支撑架的端部相连接,主连接架通
过连接套可回转的置于辅连接架的内部,所述主喷雾架为框状结构,所述主喷雾架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喷雾头,两个主固定套分别置于主喷雾架的两端上,且靠近主喷雾架的一侧,三号液压杆的一端置于主固定套上,所述三号液压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对应置于辅固定套上,所述主喷雾架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辅喷雾架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和进水管通过三通相连接,且相连通,所述喷雾头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喷雾头的口部设置有筛网,所述主喷雾架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辅喷雾架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主喷雾架的一侧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板,所述移动横杆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加劲肋。
6.有益效果。
7.一、能够对转载点转载下落的煤料进行双向双面的喷雾降尘,减少煤料的干燥部位,降低扬尘与后续扬尘率。
8.二、能够自由调整主喷雾架和辅喷雾架的降尘方向角度与位置,适应不同皮带输送转载速度。
9.三、 能够调整喷雾的作用范围,减少喷雾无效损失部位的浪费。
10.四、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11.五、 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辅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中其中为:固定滑座(1),移动横杆(2),一号液压杆(3),支撑架(4),二号液压杆(5),连接套(6),连接管(7),三通(8),进水管(9),喷雾头(10),主喷雾架(11),辅喷雾架(12),三号液压杆(13),固定转座(14),滑槽(15),辅固定套(16),主固定套(17),固定轴(18),转载皮带(19)。
14.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煤矿转载点用多向降尘装置由移动装置和喷雾装置组成,移动装置由固定滑座(1)、移动横杆(2)、一号液压杆(3)和滑槽(15)组成,移动横杆(2)通过多个一号液压杆(3)置于固定滑座(1)上,所述固定滑座(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有滑槽(15),移动横杆(2)的两端对应置于两个滑槽(15)内,喷雾装置由支撑架(4)、二号液压杆(5)、连接套(6)、连接管(7)、三通(8)、进水管(9)、喷雾头(10)、主喷雾架(11)、辅喷雾架(12)、三号液压杆(13)、固定转座(14)、辅固定套(16)、主固定套(17)和固定轴(18)组成,两个支撑架(4)分别置于移动横杆(2)的两端上,所述支撑架(4)和移动横杆(2)相垂直,所述支撑架(4)的端部折弯,形成折弯部,固定转座(14)置于折弯部上,辅喷雾架(12)的一侧和两个固定转座(14)相对应连接,所述辅喷雾架(12)为框状结构,所述辅喷雾架(12)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喷雾头(10),两个辅固定套(16)分别置于辅喷雾架(12)的两端上,且靠近辅喷雾架(12)的一侧,二号液压杆(5)的一端
置于辅固定套(16)上,所述二号液压杆(5)的另一端和支撑架(4)的端部相连接,主连接架通过连接套(6)可回转的置于辅连接架的内部,所述主喷雾架(11)为框状结构,所述主喷雾架(11)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喷雾头(10),两个主固定套(17)分别置于主喷雾架(11)的两端上,且靠近主喷雾架(11)的一侧,三号液压杆(13)的一端置于主固定套(17)上,所述三号液压杆(1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18)对应置于辅固定套(16)上,所述主喷雾架(11)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辅喷雾架(12)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连接管(7),两个所述连接管(7)和进水管(9)通过三通(8)相连接,且相连通,所述喷雾头(10)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喷雾头(10)的口部设置有筛网,所述主喷雾架(11)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辅喷雾架(12)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主喷雾架(11)的一侧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板,所述移动横杆(2)和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加劲肋。
15.使用时,将固定滑座(1)安装固定在固定滑座(1)固定在转载点的上部岩壁上,通过一号液压杆(3)推动移动横杆(2)进行移动,以此调节支撑架(4)的位置关系,通过二号液压杆(5)调节辅喷雾架(12)与支撑架(4)之间的角度,通过三号液压杆(13)调节主辅喷雾架(12)之间的张合夹角,以此多种调节使得主喷雾架(11)和辅喷雾架(12)之间形成的空腔和转载点煤料的下落抛物轨迹相适配,然后通过进水管(9)向连接管(7)内注水,连接管(7)内部的水进入到主喷雾架(11)和辅喷雾架(12)中然后从喷雾头(10)中喷出,对转载皮带(19)上的煤料进行上下双面的喷雾降尘,降低转载点的扬尘率。
16.所述移动横杆(2)和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加劲肋的设计,能够增加移动横杆(2)和支撑架(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支撑架(4)折断;所述喷雾头(10)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喷雾头(10)的口部设置有筛网的设计,能够增大水流出的面积,同时配合其口部的筛网使的水呈雾状喷出,对煤料进行均匀喷洒;所述主喷雾架(11)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辅喷雾架(12)上设置有减震垫的设计,减震垫能够对主喷雾架(11)和辅喷雾架(12)进行减振,避免由于煤料下落时的磕碰造成折弯损伤;所述主喷雾架(11)的一侧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板的设计,能够对转载皮带(19)上落下的煤料进行导向,使得煤料经过主喷雾架(11)和辅喷雾架(12)形成的空腔之后落下,避免煤料磕碰在主喷雾架(11)上造成迸溅;所述二号液压杆(5)和三号液压杆(13)相配合的设计,使用时,通过二号液压杆(5)调节辅喷雾架(12)与支撑架(4)之间的角度,通过三号液压杆(13)调节主辅喷雾架(12)之间的张合夹角,以此使得主喷雾架(11)和辅喷雾架(12)之间相配合对转载点处下落的煤料进行双向双面喷雾降尘;达到能够通过主喷雾架(11)和辅喷雾架(12)相配合对转载点处下落的煤料进行双向双面喷雾降尘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