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作业对扣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0201发布日期:2021-03-30 20:1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带压作业对扣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压作业对扣工具。



背景技术:

油水井带压作业是一种环保、节能、绿色施工作业。同时,带压作业在节能减排、稳产增产、保护储层方面效果显著,也为油田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目前带压作业管内封堵及起下管柱的技术不能满足各类井况的施工需求。

具体的,部分油区由于油管内稠油及结垢情况较为严重,无法实现油管投堵作业,以往使用旋塞阀等工具进行带压设备腔内对扣起管。但是,上述工具对扣用时较长且无法保证对扣成功,同时对扣作业的安全性也无法完全保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带压作业对扣工具,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压作业对扣工具,能够提高井下带压作业对扣起管的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包括矛杆、卡瓦、锥体和密封胶筒,所述矛杆竖直设置,所述卡瓦、所述锥体和所述密封胶筒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矛杆外,所述卡瓦和所述锥体对位配合并与所述矛杆滑动配合,所述矛杆的底端设置有防止所述密封胶筒脱出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矛杆的顶端设置有防止所述卡瓦脱出的第二限位结构。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锥体的底端与所述密封胶筒的顶端抵接,且所述锥体和所述密封胶筒的抵接面为水平面。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锥体其顶端的外壁面与所述卡瓦其底端的内壁面锥面配合。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锥体的内壁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矛杆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对应配合的凸台,所述限位槽其沿所述矛杆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凸台其沿所述矛杆轴向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卡瓦的顶端设有止退环,所述矛杆上设有与止退环对位配合的限位台肩。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带压作业对扣工具还包括导向锥,所述导向锥的底端为由上至下逐渐缩径的圆锥形,所述导向锥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矛杆的底端能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导向锥的外径大于所述矛杆的外径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矛杆和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配合。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带压作业对扣工具还包括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为竖直设置的筒状体,所述上接头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矛杆的顶端能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上接头的外径大于所述矛杆的外径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矛杆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

如上所述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其中,所述上接头的顶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开设有用于连接的内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利用卡瓦与井内管柱对扣连接,同时利用密封胶筒封堵该井内管柱,能够在井内管柱带压作业的情况下,顺利将该管柱起出。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卡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矛杆;

11、凸台;20、卡瓦;

21、止退环;30、锥体;

31、限位槽;32、通孔;

40、密封胶筒;50、第一限位结构;

60、第二限位结构;70、导向锥;

71、第一安装孔;80、上接头;

81、第二安装孔;82、第三安装孔;

12、限位台肩。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中所述的方位用语“上”、“下”、“顶”、“底”以图1所示为准,该些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0包括矛杆10、卡瓦20、锥体30和密封胶筒40,矛杆10竖直设置,卡瓦20、锥体30和密封胶筒40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矛杆10外并与矛杆10滑动配合,矛杆10的底端设置有防止密封胶筒40脱出的第一限位结构50,矛杆10的顶端设置有防止卡瓦20脱出的第二限位结构6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0,利用卡瓦20与井内管柱对扣连接,同时利用密封胶筒40封堵该井内管柱,能够在井内管柱带压作业的情况下,顺利将该管柱起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0下入井下的带压作业管柱内,矛杆10外的卡瓦20的外壁上的锯形卡牙与井内管柱内壁相互卡合,卡瓦20与井内管柱实现对扣;之后再上提矛杆10,锥体30随矛杆10一同上行,进一步将卡瓦20撑开使得卡瓦20与井内管柱的卡合更加稳固,同时由于卡瓦20对锥体30的阻挡作用,锥体30停止上行进而对随矛杆10上行的密封胶筒40进行挤压,密封胶筒40压缩膨胀密封管柱内腔,进而阻断管柱内压力;最后继续上提矛杆10,通过卡瓦20与管柱内壁的卡合关系即可安全起出单根管柱,并且不会造成管柱内液体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中,矛杆10呈柱状,主要负责连接各部件并将整个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0引入井下管柱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锥体30的底端与密封胶筒40的顶端抵接,且锥体30和密封胶筒40的抵接面为水平面,以便锥体30能够有效地压缩密封胶筒40。

进一步的,锥体30的顶端与卡瓦20的底端锥面配合,具体的,锥体30的外壁面为由上至下逐渐扩径的圆锥面,卡瓦20的内壁面也为由上至下逐渐扩径的圆锥面,卡瓦20的内壁面和锥体30的外壁面锥面配合,当卡瓦20相对于锥体30向下移动时,锥体30的外壁面逐渐将卡瓦20撑开,以使锥体30有效支撑卡瓦20,保证卡瓦20与管柱之间能够牢固的卡合,利于管柱的起出。卡瓦20与锥体30之间的锥面配合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锥体30的内壁面开设有限位槽31,矛杆10上设有与限位槽31对应配合的凸台11,限位槽31其沿矛杆10轴向的长度大于凸台11其沿矛杆10轴向的长度。采用上述结构,锥体30沿矛杆10向下滑动时,限位槽31随锥体30一同下滑,直至限位槽31的上壁面顶抵在凸台11上,以避免锥体30继续下行对密封胶筒40过度挤压,保证密封胶筒40不会破损。

进一步的,在锥体30上还开设有通孔32,以保证限位槽31内的空间与外部相连通,避免限位槽31内的空气压力影响锥体30的上下移动。如图4所示,通孔32位于凸台11的下方。

进一步的,卡瓦20的顶端设有止退环21,矛杆10上设置有与止退环21对位配合的限位台肩12,止退环21套设在限位台肩12外,且止推环21具有弹性,在止退环21随卡瓦20下行并与限位台肩12分离后,止退环21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缩径,缩径后的止退环21的顶端便顶抵在限位台肩12的底端,从而限制了止退环21上行,也就限制了卡瓦20上行,最终防止卡瓦20在上提负荷释放后(即无载荷时)发生上移,保证卡瓦20与管柱之间卡合连接的牢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0还包括导向锥70,导向锥70的底端为由上至下逐渐缩径的圆锥形,导向锥70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71,矛杆10的底端能拆卸地插装在第一安装孔71内,导向锥70的外径大于矛杆10的外径形成第一限位结构50。导向锥70其圆锥形的底端能够对矛杆10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矛杆10顺利进入井下管柱内,矛杆10上提时,密封胶筒40与导向锥70相抵接,进而对密封胶筒40实现限位。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矛杆10和第一安装孔71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0还包括上接头80,上接头80为竖直设置的筒状体,上接头80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81,矛杆10的顶端能拆卸地插装在第二安装孔81内,上接头80的外径大于矛杆10的外径形成第二限位结构60,第二限位结构60对卡瓦20具有阻挡作用,不但能够防止卡瓦20从矛杆10顶端脱出,还能在矛杆10下行卡瓦20与管柱内壁进行卡合时推动卡瓦20继续下行一段距离,保证卡瓦20与管柱内壁更加牢固地对扣。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上接头80不会进入到井下管柱内,因此,上接头80的外径可以大于井下管柱的外径。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矛杆10和第二安装孔81螺纹配合,以实现矛杆10和上接头80的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上接头80的顶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82,所述第三安装孔82内开设有用于连接上部管柱的内螺纹。

优选的,上接头80通过第三安装孔82与提升短节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压作业对扣工具100即使在井内油管因稠油及结垢情况较为严重,管柱内部封堵失效,管柱带压作业的情况下,顺利将井内管柱起出。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