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机卸料槽卸料位置调节及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7835发布日期:2021-05-04 09:5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转载机卸料槽卸料位置调节及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采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转载机卸料槽卸料位置调节及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桥式转载机布置在采煤工作面顺槽中,将采煤工作面前后部运输机运出的煤炭转载到带式输送机中,在采煤工作面的设备布置中,通常采用前后部运输机和转载机垂直布置形式,即前后部运输机采用端卸方式将煤炭卸载到转载机卸料槽中;由于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机行走速度不同及顶煤厚度不同造成放煤量不同,使前后部运输机卸载到转载机卸料槽内的煤量和卸载位置时刻变化,常常会将煤炭卸入转载机靠近挡板的位置,而不是均匀的卸入到转载机溜槽中部位置,长期偏载运行会造成卸料槽中板磨损不均匀,增加维修工作难度或造成卸料槽提前报废;另外大量卸载的煤炭会撞击转载机卸料槽的挡板,使挡板变形或损坏,增加维修费用或造成卸料槽报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煤炭对卸料槽挡板直接撞击,进而有效避免转载机卸料槽挡板磨损以延长使用寿命的转载机卸料槽卸料位置调节及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转载机卸料槽卸料位置调节及防护装置,其包括防护板和调节千斤顶;在卸料槽的挡板内侧活动贴合设有所述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顶端与所述挡板的顶端铰接;所述挡板的外侧上部设有所述调节千斤顶,所述调节千斤顶的缸体端部与所述挡板铰接,所述调节千斤顶的活塞杆沿所述挡板朝下设置;所述挡板的侧壁纵向开设有与所述调节千斤顶对应的第一通槽,所述调节千斤顶活动置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防护板邻近所述挡板的板面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通槽对应的下端封闭的t形槽,在所述t形槽内滑动设有连接耳,所述调节千斤顶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连接耳铰接。

进一步地,沿物料输送方向在所述卸料槽的落料点前方的上部设有探测端朝下设置的物料探测传感器,所述物料探测传感器的探测端与所述卸料槽的槽口顶面平齐,所述物料探测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所述调节千斤顶动作的电磁阀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挡板的外侧设有与所述调节千斤顶水平排布设置的一个以上支撑千斤顶,所述支撑千斤顶的缸体端部与所述挡板铰接,所述支撑千斤顶的活塞杆沿所述挡板朝下设置;所述挡板的侧壁纵向开设有与所述支撑千斤顶对应的第二通槽,所述支撑千斤顶活动置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支撑千斤顶的活塞杆与所述防护板铰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防护板两侧的所述挡板上焊接固定有楔形的防撞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当转载机内有大量、连续运输的煤炭时,煤炭将物料探测传感器碰撞倾斜,物料探测传感器将感应到的信号反馈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将信号反馈给电磁阀动作,使调节千斤顶伸出带动连接耳滑动到t形槽的底端,调节千斤顶活塞杆继续完全伸出时,带动防护板摆动10°-15°,且保持在该固定位置,此时能够保证将煤炭沿防护板均匀的卸入到转载机卸料槽中部,有效防止煤炭撞击挡板,避免挡板变形或损坏,延长挡板使用寿命,且能够有效保证正常生产;当转载机停止运行或空载运行时,防护板恢复到贴合于卸料槽的挡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板挡料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板水平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板水平时调节千斤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防护板1、t形槽1.1、调节千斤顶2、卸料槽3、挡板4、第一通槽4.1、第二通槽4.2、连接耳5、物料探测传感器6、电磁阀7、支撑千斤顶8、防撞挡块9、进液管10、回液管11、第一截止阀12、手动操作阀13、第一单向阀14、液控单向阀15、第二截止阀16、第二单向阀17、控制器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转载机卸料槽卸料位置调节及防护装置,其包括防护板1和调节千斤顶2;在卸料槽3的挡板4内侧活动贴合设有防护板1,防护板1的顶端与挡板4的顶端铰接;挡板4的外侧上部设有调节千斤顶2,调节千斤顶2的缸体端部与挡板4铰接,调节千斤顶2的活塞杆沿挡板4朝下设置;挡板4的侧壁纵向开设有与调节千斤顶2对应的第一通槽4.1,调节千斤顶2活动置于第一通槽4.1内;防护板1邻近挡板4的板面上固定有与第一通槽4.1对应的下端封闭的t形槽1.1,t形槽1.1活动置于第一通槽4.1内,在t形槽1.1内滑动设有连接耳5,调节千斤顶2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接耳5铰接,调节千斤顶2活塞杆伸出,带动连接耳5滑动到t形槽1.1的底端后,调节千斤顶2活塞杆继续伸出,带动防护板1摆动10°-15°,使前后部运输机卸载的煤炭撞击到防护板1后落入转载机的卸料槽3中部位置;沿煤炭运输方向,在卸料槽3的落料点前方的上部,即在与前部运输机机头搭接的转载机的卸料槽3的前方某节卸料槽3的上方特定位置安装有探测端朝下设置的物料探测传感器6,物料探测传感器6的探测端与卸料槽3的槽口顶面平齐,物料探测传感器6与控制器18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18的输出端与控制调节千斤顶2动作的电磁阀7电连接,电磁阀7为二位四通阀;本实施例中的物料探测传感器6的型号为kg1006a型,物料探测传感器6能够自动检测转载机的运输情况,当采煤工作面生产,转载机带载运行时,转载机内有大量、连续运输的煤炭,物料探测传感器6在煤炭作用下发生倾斜,物料探测传感器6能够将探测到的信号反馈给控制器18,通过控制器18将信号反馈给电磁阀7动作,使调节千斤顶2伸出带动连接耳5滑动到t形槽1.1的底端后,调节千斤顶2活塞杆继续完全伸出时,带动防护板1摆动10°-15°,并保持在该固定位置,此时能够保证将煤炭沿防护板1均匀的卸入到转载机的卸料槽3中部,有效防止煤炭撞击挡板4,避免挡板4变形或损坏,延长挡板4使用寿命,且能够有效保证正常生产;当转载机停止运行或空载运行时,物料探测传感器6恢复初始竖直状态,控制调节千斤顶2动作的电磁阀7复位,防护板1恢复到贴合于卸料槽3的挡板4上。

在挡板4的外侧设有与调节千斤顶2水平排布设置的一个以上支撑千斤顶8,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相对于调节千斤顶2对称设置的支撑千斤顶8,支撑千斤顶8的缸体端部与挡板4铰接,支撑千斤顶8的活塞杆沿挡板4朝下设置;挡板4的侧壁纵向开设有与支撑千斤顶8对应的第二通槽4.2,支撑千斤顶8活动置于第二通槽4.2内,支撑千斤顶8的伸缩端与防护板1铰接;当有行人跨越转载机时,人工操作手动操作阀13,手动操作阀13为三位四通阀,支撑千斤顶8完全伸出带动防护板1向上摆动90°至水平位置,此时可充当行人过桥,减少了另行加工过桥及安装的工作量;在防护板1两侧的挡板4上焊接固定有楔形的防撞挡块9;楔形的防撞挡块9高度大于防护板1的厚度,当不需要防护板1工作,与挡板4贴合时,通过防撞挡块9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大块物料从侧面撞击防护板1,另外,当转载机用于运输其他物料时,防护板1两侧的防撞挡块9能够有效防止物料将防护板1撞坏;楔形的防撞挡块9的斜面相对于防护板1朝外设置,有利于减轻对防撞挡块9的冲击力。

使用说明:初始状态为调节千斤顶2和支撑千斤顶8处于收缩状态,防护板1与挡板4贴合;转载机带载运行时,开启第一截止阀12,当转载机内有大量连续运输的煤炭,物料探测传感器6在煤炭作用下发生倾斜,物料探测传感器6能够将探测到的信号反馈给控制器18,通过控制器18将信号反馈给电磁阀7动作,电磁阀7置于右位,液压油从进液管10进入调节千斤顶2无杆腔,有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单向阀14后从回液管11排出,调节千斤顶2的活塞杆快速伸出,带动连接耳5滑动到t形槽1.1的底端后,调节千斤顶2的活塞杆继续伸出带动防护板1摆动一定角度,此时防护板1相对于挡板4摆动的角度为10°-15°,调节卸载的煤炭下落到卸料槽3的中部;防护板1摆动的同时,拉动支撑千斤顶8伸出,由于手动操作阀13处于中位,支撑千斤顶8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支撑千斤顶8伸出时,有杆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无杆腔。

当转载机停止运行或空载运行时,物料探测传感器6恢复到初始竖直状态,通过控制器18将信号反馈控制电磁阀7复位,电磁阀7置于左位,液压油从进液管10进入调节千斤顶2有杆腔,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单向阀14后从回液管11排出,调节千斤顶2的活塞杆收缩,防护板1恢复到贴合于卸料槽3的挡板4上;当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转载机时,开启第二截止阀16,人工控制手动操作阀13,液压油从进液管10进入支撑千斤顶8无杆腔,支撑千斤顶8进行伸出动作,直至使防护板1转动到水平状态,用于充当行人过桥,支撑千斤顶8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第二单向阀17从回液管11卸压排出;防护板1转动的同时,拉动调节千斤顶2伸出,调节千斤顶2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液控单向阀15的进口后通过第一单向阀14从回液管11卸压排出,同时连接耳5沿t形槽1.1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