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边抗剪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1612发布日期:2021-04-13 22:1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边抗剪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锚具辅助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边抗剪套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煤矿井下有一种支护形式叫锚联网支护,锚联网支护要用一种材料叫锚索,锚索是由钢绞线、锚索托盘,锚具三部分组成,如中国专利号:cn201510538216.8公开的一种矿井巷道组合支护系统仿真模型,主要包括:料石砌碹支护系统、u型钢支护系统、锚联网支护系统、工字钢支护系统、锚喷支护系统和锚索网喷支护系统。料石砌碹支护系统、u型钢支护系统与锚联网支护系统紧密连接依次贯通,构成圆弧形巷道的组合支护模型,工字钢支护系统、锚喷支护系统与锚索网喷支护系统顺次连接贯通,构成矩形巷道的组合支护模型。圆弧形巷道的组合支护模型内铺设轻车轨道和重车轨道,其上部由入口处开始架设通信电缆和输气管道,底部内侧铺设排水管道;矩形巷道的组合支护模型内铺设合成车道,在两巷交接处内侧设计炮眼布置断面。
3.在钢绞线与锚索托盘或其他配件配合时,岩土因地质运动发生水平方向移动,岩土水平移动会带动在岩土内部的钢绞线移动,锚索托盘和钢绞线之间就会产生剪切力,钢绞线因剪切而断裂,导致需要频繁修理工作设备,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单边抗剪套,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锚索托盘和钢绞线连接配合时,由于存在剪切力的关系,而导致钢绞线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边抗剪套,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基板上由通孔的周沿向上延伸设有凸台,所述通孔上相对凸台的一侧处设有倒角,所述基板内位于通孔的圆周外侧上设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上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一支撑环位于缺口的两个端面上下错位设置,且两个端面的间隔小于1mm,所述第一支撑环设于基板横向方向的中心线处,且位于缺口的两个端面分别位于中心线的上下两端,定义基板的外径为r1、内径为r2,定义第一支撑环的外径为r1、外径为r2,满足r1>(r1+r2)/2>r2。
6.进一步的,所述倒角为圆弧倒角,所述基板上位于倒角处设有两个以上的卡置槽。
7.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内位于通孔的圆周外侧且位于靠近倒角的部位处设有第二支撑环。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环为弹簧环。
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钢绞线相对锚索托盘发生水平位移时,钢绞线首先在单边抗剪套上产生侧向力,单边抗剪套发生变形,避免应力集中,消除剪力。同时基板设置有倒角,对钢绞线与基板的接触有缓冲作用。基板内位于通孔的圆周外侧上设有第一支撑环,第一支撑环可增加基板刚性的同时又保留了一定塑性,提高单边抗剪套的使用寿命。
11.2、基板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卡置槽,能使圆弧倒角对穿过通孔的钢绞线进行过盈卡箍,避免钢绞线位移对单边抗剪套在轴向旋转的相对位移,可防止钢绞线由于在通孔中过度旋转导致扭力过大而断裂。
12.3、基板内位于通孔的圆周外侧且位于靠近倒角的部位处设有第二支撑环,第二支撑环为弹簧,能提高基板圆弧倒角的弹性,降低工作过程中钢绞线对圆弧倒角的磨损。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4.图2是本使用新型的仰视图;
15.图3是第一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第一支撑环的俯视图;
17.图5是第二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参考图1

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边抗剪套,包括基板11,所述基板11的中部设有一通孔13,所述基板11上由通孔13的周沿向上延伸设有凸台12,所述基板11与凸台12一体成型,所述基板11与凸台12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其也可以用硬质的pvc塑料、金属铝等材料替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材料上的选择、替换,当然采用尼龙材料是最佳的方案。所述通孔13上相对凸台12的一侧处设有倒角14,所述倒角14为圆弧倒角14,设置有圆弧倒角14,对钢绞线与基板11的接触有缓冲作用。所述基板11上位于倒角14处设有两个以上的卡置槽141,本方案设置为四个,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量上的选择。所述基板11内位于通孔13的圆周外侧上设有第一支撑环2,所述第一支撑环2上设有一缺口21,所述第一支撑环2位于缺口21的两个端面22上下错位设置,且两个端面22的间隔小于1mm,所述第一支撑环2设于基板11纵向方向的中心线a处,且位于缺口21的两个端面22分别位于中心线a的上下两端,定义基板11的外径为r1、内径为r2,定义第一支撑环2的外径为r1、外径为r2,满足r1>(r1+r2)/2>r2。第一支撑环2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材质,例如:65mn弹簧钢。所述基板11内位于通孔13的圆周外侧且位于靠近倒角14的部位处设有第二支撑环3。所述第二支撑环3为弹簧环。
20.上述第二支撑环3也可以不为弹簧环,其可以采用类似第一支撑环2的结构。
2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