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机械式自动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2498发布日期:2021-08-13 15:5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机械式自动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降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机械式自动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是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开采煤矿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有很大的安全风险,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使矿井坍塌。而粉尘浓度超标引起爆炸是较为常见的事故,其中炮掘是常用的一种采煤方式,其开采效率高、产量大,但相对所产生的粉尘量也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降尘,很有可能会引发爆炸。目前在矿井中常采用电磁阀或传感器控制喷雾装置来达到降尘的目的,但在炮掘作业中会产生大量冲击波,冲击波会致电磁阀和一些传感器控制的阀体受到损坏而无法实现自动喷雾,因而炮掘施工中常采用依靠冲击波触发的机械式的自动喷雾装置来进行降尘,业界也出现了一些机械式的自动喷雾装置,但大多结构较为零散且复位能力较差,普遍无法精准控制喷雾时间,故无法满足炮掘作业的实际需求。

已有技术中,例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4832207b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风水联动放炮自动喷雾装置”,其箱体内设有不倒翁式动作装置、杠杆式重锤升降装置和闸阀开关装置,不倒翁式动作装置位于杠杆式重锤升降装置和闸阀开关装置前侧,杠杆式重锤升降装置位于闸阀开关装置上侧,不倒翁式动作装置与杠杆式重锤升降装置传动控制,杠杆式重锤升降装置与闸阀开关装置传动控制;又例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562127b所公开的一种“联合自动喷雾装置”,包括左挂钩和右挂钩,左挂钩与右挂钩之间固定焊接有连接板,左挂钩下端开有铰接孔,铰接孔内活动连接有铰接环,铰接环下端固定连接有冲击板,冲击板右面固定连接有托板;右挂钩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上设有阀门开关,阀门开关上传动连接有坠杆,坠杆与托板相对应,坠杆的自由端搭设在托板上;控制阀门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密闭连通有雾化喷雾头和远程高压喷雾头。两者在炮掘作业时依靠冲击力都能稳定地被触发并进行喷雾降尘,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两者的结构都较为松散,导致体积偏大,不利于物流运输及安装;其次,前者采用了杠杆式重锤升降装置来复位,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步骤多而繁琐,有的甚至依然要通过电机来实现复位操作,工作稳定性差,而后者完全就没有考虑复位和喷雾时间的问题,两者都无法满足炮掘作业的需求。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廉、便于安装,能够自动复位并控制复位时间的矿用机械式自动喷雾装置。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矿用机械式自动喷雾装置,有助于改进阀体的控制结构来控制阀体的复位及复位时间并使喷雾的时长可控,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紧凑度,有效减小了装置的整体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矿用机械式自动喷雾装置,包括一底座、一旋转地支承在底座上的转盘、一与转盘固定并随转盘旋转的水箱、一固定在底座上并与水箱配合连接的控制装置和一与转盘相配合的触发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与底座固定的进水管、一与进水管一端连接的控制阀、一与控制阀连接的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上端连接的调节阀和一设置在连接管中部并向后延伸的出水管,所述的控制阀上设置有一控制阀杆,该控制阀杆向水箱一侧延伸并与水箱活动连接,所述调节阀的上方在面向水箱一侧设置有一与水箱相配合的滴水管,所述的转盘向上构成有一与触发装置连接的下锁杆,所述的转盘在下锁杆后侧斜向上的位置处固定有一配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中部沿左右方向固定有一底架,所述底架的两端分别向上固定有一侧架,两所述的侧架上端固定有一顶架,所述底架的中部向上固定有一对支撑板,所述的转盘通过一转盘螺栓旋转地支承在两支撑板之间;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一设置在顶架上并能上下滑动的上锁杆、一端部与上锁杆上端铰接并向后延伸的传动杆、一固定在顶架上并与传动杆的中部铰接的支撑杆、一与传动杆的后端固定并向下弯折的连接杆和一与连接杆固定的振动板,所述上锁杆的下端构成有一上锁舌,所述下锁杆的上端构成有一与上锁舌配合的下锁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顶架上方固定有一上锁杆座,所述的上锁杆穿设在上锁杆座内并能上下滑动,所述的顶架在上锁杆座的后侧固定有一支撑杆固定板,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杆固定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在向下的一端上构成有一连接杆固定板,所述的连接杆固定板通过一组连接杆固定板螺钉与振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振动板在对应于出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一振动板让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转盘在与水箱连接的位置处焊接固定有一水箱固定座,所述水箱的底部焊接固定在水箱固定座上,所述的转盘在配重块的位置处固定有一配重块固定杆,所述的配重块套设在配重块固定杆上,所述配重块固定杆的端部配设有一配重块固定螺母,所述的配重块固定螺母在配重块固定杆上旋紧并将配重块压固在转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前端构成有一开口,所述的开口在对应于滴水管的位置处构成有一托板,所述的水箱在与控制阀杆连接的位置处固定有一卡座,所述的控制阀杆穿设在卡座与水箱之间的位置处并随着水箱的翻转而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向后延伸并向上弯折后与控制阀连接,该进水管通过一组进水管卡箍固定在底座的下方,该进水管的前端端部构成有一进水管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管通过一连接管卡箍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出水管后端端部构成有一出水管接头,所述的调节阀上向后延伸有一调节阀旋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一组支撑脚,所述底座的周围开设有一组罩壳固定孔,在所述底座上罩设有一罩壳,该罩壳通过一组罩壳螺钉与罩壳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罩壳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间隔开设有一组通孔,所述的罩壳在对应于出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罩壳让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罩壳的上方还设置有一把手和一对吊装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采用了水箱翻转控制阀体的结构以及调节阀控制滴水速度来使水箱翻转复位的结构,因而使喷雾时长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复位动作更加稳定、可靠;其次,由于采用了在底座上紧凑排布并固定各机构再通过罩壳罩设的结构,因而大大减小了装置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在喷雾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罩设有罩壳状态下的结构简图。

图中:1.底座、11.底架、111.支撑板、12.侧架、13.顶架、14.支撑脚、15.罩壳固定孔、16.罩壳、161.罩壳螺钉、162.通孔、163.罩壳让位槽、164.把手、165.吊装环;2.转盘、21.下锁杆、211.下锁舌、22.配重块固定杆、221.配重块固定螺母、23.配重块、24.水箱固定座、25.转盘螺栓;3.水箱、31.开口、32.托板、33.卡座;4.控制装置、41.进水管、411.进水管卡箍、412.进水管接头、42.控制阀、421.控制阀杆、43.连接管、431.连接管卡箍、44.调节阀、441.滴水管、442.调节阀旋杆、45.出水管、451.出水管接头;5.触发装置、51.上锁杆、511.上锁舌、512.上锁杆座、52.传动杆、53.支撑杆、531.支撑杆固定板、54.连接杆、541.连接杆固定板、542.连接杆固定板螺钉、55.振动板、551.振动板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目前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机械式自动喷雾装置,包括一底座1、一旋转地支承在底座1上的转盘2、一与转盘2固定并随转盘2旋转的水箱3、一固定在底座1上并与水箱3配合连接的控制装置4和一与转盘2相配合的触发装置5,前述的控制装置4包括一与底座1固定的进水管41、一与进水管41一端连接的控制阀42、一与控制阀42连接的连接管43、一与连接管43上端连接的调节阀44和一设置在连接管43中部并向后延伸的出水管45,前述的控制阀42上设置有一控制阀杆421,该控制阀杆421向水箱3一侧延伸并与水箱3活动连接,前述调节阀44的上方在面向水箱3一侧设置有一与水箱3相配合的滴水管441,前述的转盘2向上构成有一与触发装置5连接的下锁杆21,前述的转盘2在下锁杆21后侧斜向上的位置处固定有一配重块23。前述水箱3的前端构成有一开口31,前述的开口31在对应于滴水管441的位置处构成有一托板32,前述的水箱3在与控制阀杆421连接的位置处固定有一卡座33,前述的控制阀杆421穿设在卡座33与水箱3之间的位置处并随着水箱3的翻转而滑动。

请参阅图1、图2,前述底座1的中部沿左右方向固定有一底架11,前述底架11的两端分别向上固定有一侧架12,两前述的侧架12上端固定有一顶架13,前述底架11的中部向上固定有一对支撑板111,前述的转盘2通过一转盘螺栓25旋转地支承在两支撑板111之间;前述的触发装置5包括一设置在顶架13上并能上下滑动的上锁杆51、一端部与上锁杆51上端铰接并向后延伸的传动杆52、一固定在顶架13上并与传动杆52的中部铰接的支撑杆53、一与传动杆52的后端固定并向下弯折的连接杆54和一与连接杆54固定的振动板55,前述上锁杆51的下端构成有一上锁舌511,所述下锁杆21的上端构成有一与上锁舌511配合的下锁舌21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顶架13上方固定有一上锁杆座512,前述的上锁杆51穿设在上锁杆座512内并能上下滑动,前述的顶架13在上锁杆座512的后侧固定有一支撑杆固定板531,前述支撑杆53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杆固定板521上。

进一步地,前述连接杆54在向下的一端上构成有一连接杆固定板541,前述的连接杆固定板541通过一组连接杆固定板螺钉542与振动板55固定连接,前述的振动板55在对应于出水管45的位置处开设有一振动板让位槽551。

请继续参阅图1,前述的转盘2在与水箱3连接的位置处焊接固定有一水箱固定座24,前述水箱3的底部焊接固定在水箱固定座24上,前述的转盘2在配重块23的位置处固定有一配重块固定杆22,前述的配重块23套设在配重块固定杆22上,前述配重块固定杆22的端部配设有一配重块固定螺母221,前述的配重块固定螺母221在配重块固定杆22上旋紧并将配重块23压固在转盘2上。

进一步地,前述进水管41的一端向后延伸并向上弯折后与控制阀42连接,前述的进水管41通过一组进水管卡箍411固定在底座1的下方,前述进水管41的前端端部构成有一进水管接头412,前述的连接管43通过一连接管卡箍431固定在底座1上,具体为前述连接管卡箍431固定在顶架13上,前述的出水管45后端端部构成有一出水管接头451,前述的调节阀44上向后延伸有一调节阀旋杆442。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2,前述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一组支撑脚14,前述底座1的周围开设有一组罩壳固定孔15,前述的底座1上罩设有一罩壳16,该罩壳16通过一组罩壳螺钉161与罩壳固定孔15固定连接,前述的罩壳16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间隔开设有一组通孔162,前述的罩壳16在对应于出水管45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罩壳让位槽163,前述的罩壳16的上方还设置有一把手164和一对吊装环165。

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和图3,当需要在炮掘作业中使用喷雾装置时,先将装置放置在距离炮掘现场十到二十米的位置处并把具有前述振动板55的一侧正对炮掘现场,再将前述的进水管41通过进水管接头412与水源连接,将前述的出水管45通过出水管接头451与炮掘现场的雾化喷头连通,炮掘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波会透过前述罩壳16的通孔162冲击在振动板55上,前述振动板55带动连接杆54和传动杆52围绕支撑杆53旋转,前述传动杆52拉动上锁杆51向上滑动并使上锁舌511与下锁舌211脱离,前述的转盘2在配重块23重力的作用下围绕转盘螺栓25顺时针旋转,前述水箱3随着转盘2的旋转而翻转直至水箱3抵靠到顶架13上(如图2所示),此时前述水箱3的托板32抵靠在滴水管441的下方,前述滴水管441朝向水箱3的开口31设置,前述水箱3在翻转过程中带动控制阀杆421顺时针旋转并使控制阀42打开,水源依次流经前述的进水管41、控制阀42、连接管43进入出水管45内并通入雾化喷头进行喷雾作业;而前述连接管43中的其中一部分水则通过调节阀44进入滴水管441中并向水箱3内滴水,通过旋转前述的调节阀旋杆442可以控制调节阀44向水箱3内滴水的速率,当前述水箱3中水的重量大于配重块23的重量时,前述的转盘2则围绕转盘螺栓25作逆时针旋转,前述水箱3随着转盘2的旋转而翻转直至水箱3抵靠到底座1上(如图1所示),此时水箱3内的水通过开口31向外溢出。在翻转过程中,前述下锁杆21的下锁舌211顶开上锁杆51与上锁舌511咬合,前述控制阀杆421也随着水箱3的翻转逆时针旋转使控制阀42关闭,前述的出水管45和滴水管441的水源被切断,从而实现对喷雾时长的控制及复位,喷雾的时长随着滴水管441滴水速率的加快而缩短,并随着滴水管441滴水速率的减慢而延长。

当下次炮掘产生的冲击波到来时,前述振动板55受到冲击再次使上锁舌511与下锁舌211脱离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前述水箱3中水的重量大于配重块23时,前述水箱3带动转盘2的旋转并抵靠到底座1上,前述的下锁舌211和上锁舌511咬合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