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5898发布日期:2021-10-16 03:5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隧道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隧道施工中,排水是主要难点,尤其是长大隧道斜井的反坡段隧道开挖,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地下水,将导致掌子面积水,不仅会严重干扰开挖、支护和衬砌等作业的正常施工。
3.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抽水泵对掌子面处的积水进行抽吸,随着隧道的持续开挖深入,使得抽吸距离增长,同样也使得抽水泵的抽吸愈加困难,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抽水距离,本发明提供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包括若干集水坑,若干所述集水坑沿隧道的倾斜方向分布;若干所述集水坑内均设置有潜水泵,各所述潜水泵输出端均连接有连接管;在相邻两个所述集水坑中,位于下方的集水坑中的潜水泵通过连接管与位于上方的集水坑连通;隧道的倾斜上端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位于隧道洞口下方,位置最高的集水坑中的潜水泵通过连接管与集水池连通。
6.通过在隧道开挖若干集水坑和一个集水池,形成了多级储水结构,避免所有积水均聚集在隧道的掌子面,有利于减少积水对隧道开挖的影响,通过在每个集水坑内安装一个潜水泵,使得位置低的集水坑可通过潜水泵将积水抽至位置较高的集水坑,位置最高的积水坑通过潜水泵将积水抽至集水池内,从而缩短了单个潜水泵的抽吸距离,集水池内的积水可直接从隧道洞口处抽出,有利于将隧道的积水排出。
7.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集水坑之间以及相邻集水池和集水坑之间均连通有两条侧沟,两条所述侧沟分置于隧道两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洞内渗水通过侧沟引入集水坑内,在当某个集水坑的潜水泵断电或受损而导致积水溢满时,可通过侧沟流至位置较低的集水坑,减少洞内道路漫流的情况。
9.优选的,若干所述集水坑的开口处均设有过滤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用于拦截岩石石屑、泥浆、喷射砼的回弹物掺杂物等杂物,以避免杂物进入集水坑内而影响潜水泵正常工作。
11.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所述过滤网的倾斜上端连接于集水坑开口边缘,所述过滤网的倾斜下端抵接于集水坑靠近隧道洞口的一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过滤网的倾斜方向与隧道的倾斜方向方向,从而使得过滤网与集水坑侧壁形成凹陷位,边缘对杂物进行收集,避免随水流流动,降低杂物在隧
道倾斜下端堆积的概率。
13.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浮圈,当所述集水坑内的积水溢满时,所述过滤网随浮圈上浮而往上移动,所述过滤网将杂物撑起。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杂物跟随溢出的积水流向位置较低的集水坑,造成杂物堆积严重的情况。
15.优选的,所述集水坑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长度方向与集水坑的深度方向一致,所述浮圈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浮圈以及过滤网可随积水液面稳定浮动,防止浮圈脱离集水坑。
17.优选的,当所述滑块上移至滑槽的上端时,所述过滤网的倾斜下端上移,并与侧沟底壁衔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侧沟的杂物进行收集,由于过滤网倾斜设置,从而对流动的积水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过滤网的杂物被冲至集水坑内。
19.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倾斜上端设置有折弯板,所述折弯板搭设于集水坑开口边缘,当所述集水坑的积水溢满时,所述折弯板上移并与集水坑开口分离。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坑内的积水较少时,折弯板起到连接过滤网和集水坑的作用,当所述集水坑的积水溢满时,折弯板起到隔挡作用,避免过滤网的杂物被冲至集水坑内。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隧道;2、集水坑;3、集水池;4、侧沟;5、洞口; 6、滑槽;7、过滤网;71、折弯板;8、潜水泵;81、连接管;9、浮圈;91、滑块;9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长隧道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参照图1,一种长隧道1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包括开设于隧道1底面的集水池3以及若干个集水坑2,集水池3位于隧道1的倾斜上端,集水池3位于隧道1洞口5的下方。若干集水坑2沿隧道1的倾斜方向分布。在隧道1施工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段距离便开挖一个集水坑2,随着隧道1逐步开挖,若干集水坑2形成了多级储水结构,避免所有积水均聚集在隧道1的掌子面,有利于减少积水对隧道1开挖的影响。
27.参照图2,若干集水坑2内底壁均安装有潜水泵8,各潜水泵8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连接管81,连接管81为软管。在相邻两个集水坑2中,位于下方的集水坑2中的潜水泵8通过连接管81与位于上方的集水坑2连通。位置最高的集水坑2中的潜水泵8通过连接管81与集水池3连通。位置低的集水坑2可通过潜水泵8将积水抽至位置较高的集水坑2,位置最高的积水坑通过潜水泵8将积水抽至集水池3内,从而缩短了单个潜水泵8的抽吸距离,有利于将隧
道1的积水排出。
28.相邻两个集水坑2之间以及相邻集水池3和集水坑2之间均连通有两条侧沟4,两条侧沟4分置于隧道1两侧。以确保洞内渗水通过侧沟4引入集水坑2内,或当某个集水坑2的潜水泵8断电或受损而导致积水溢满时,可通过侧沟4流至位置较低的集水坑2,减少洞内道路漫流的情况。
29.若干集水坑2的开口处均设有过滤网7,过滤网7用于拦截岩石石屑、泥浆、喷射砼的回弹物掺杂物等杂物,以避免杂物进入集水坑2内而影响潜水泵8正常工作。连接管81两端分别埋设于隧道1底面,并分别与相邻两个集水坑2内侧壁连通,以便对过滤网7进行安装。
30.过滤网7倾斜设置,且过滤网7的倾斜上端固定有折弯板71,折弯板71搭设于集水坑2开口边缘,且折弯板71位于集水坑2远离隧道1洞口5的一侧。过滤网7的倾斜下端抵接于集水坑2靠近隧道1洞口5的一侧,且过滤网7的倾斜下端低于侧沟4底壁,以便对积水中的杂物进行收集。
31.参照图2和图3,过滤网7下方设有浮圈9,过滤网7员浮圈9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撑杆92,以使过滤网7随浮圈9上升而上升。集水坑2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 6,滑槽 6长度方向与集水坑2的深度方向一致。浮圈9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91,两个滑块91与两条滑槽 6一一对应,两个滑块91分别滑动卡接于对应的滑槽 6内,使得浮圈9以及过滤网7可随积水液面稳定浮动。
32.参照图2和图3,当集水坑2内的积水溢满时,过滤网7随浮圈9上浮而往上移动,从而将过滤网7的倾斜上端撑离相邻侧沟4的上端开口,避免杂物跟随溢出的积水流向位置较低的集水坑2,造成杂物堆积严重的情况。当滑块91上移至滑槽 6的上端时,过滤网7的倾斜下端上移,并与侧沟4底壁衔接,便于对侧沟4的杂物进行收集,由于过滤网7倾斜设置,对流动的积水起到缓冲作用,此时折弯板71起到隔挡作用,避免过滤网7的杂物被冲至集水坑2内。
33.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长隧道1斜井进洞施工反坡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隧道1施工开挖过程中,先在隧道1洞口5下方开挖一个集水池3,然后每隔一段距离便在隧道1底面开挖一个集水坑2,从而形成多级储水结构,通过侧沟4将相邻两个水坑之间,使得洞内渗水通过侧沟4引入集水坑2内。在集水坑2内安装潜水泵8并在相邻集水坑2之间安装连接管81,位置低的集水坑2可通过潜水泵8将积水抽至位置较高的集水坑2,从而缩短了单个潜水泵8的抽吸距离,有利于将隧道1的积水排出。
34.为了防止杂物影响潜水泵8正常工作,施工人员在完成潜水泵8安装后,并可在集水坑2开口处安装带有浮圈9的过滤网7,使得浮圈9以及过滤网7可随积水液面稳定浮动,在达到阻隔杂物的同时,也可防止载有杂物的过滤网7沉浸在积水内的情况,避免杂物跟随溢出的积水流向位置较低的集水坑2,便于对进行杂物进行收集。
35.以上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