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8396发布日期:2021-10-27 19:2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公路及铁路隧道的大量兴建,隧道遍布各地,不再只是在荒野中穿越山岭,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隧道工程。尤其在城市核心区隧道进洞和出洞处,难免遇到隧道走向与既有道路小角度相交,导致一侧覆土层较厚,一侧覆土层较薄的情况。还有在城市里的一些隧道,这些隧道工程受周围建筑约束,平行于坡面走向,采取暗挖的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加固土体,并且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采取明挖的方式,需要大量放坡,破坏生态,隧道的施工受限。
3.发明人了解到,为了保证进洞的安全,尽量少破坏原有的植被,可采用半明半暗进洞施工方法,而隧道明洞部分,拱部明挖易产生山体滑坡和偏压隧道变形,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解决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包括设置于山坡自然坡面以下的暗洞结构和设置在山坡自然坡面以上漏空部分的明洞结构,明洞结构与暗洞结构围合形成隧道,明洞结构包括挡土墙,暗洞结构上方的山体在山坡自然坡面处具有喷锚支护,挡土墙上端与山体之间并排连接有多根管棚管,管棚管的一端插入挡土墙中,另一端插入山体中。
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明洞结构包括设置在衬砌结构上方的钢格栅网混凝土护拱,钢格栅混凝土护拱上方、钢格栅混凝土护拱与挡土墙内侧之间具有回填混凝土。
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回填混凝土上方自下向上依次设有防水层、土石层和粘土隔水层,管棚管贯穿土石层。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明洞结构和暗洞结构处的衬砌结构呈整体构造。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钢格栅混凝土护拱覆盖于明洞部分的衬砌结构外,衬砌外侧拱墙底部与挡土墙底部连接。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挡土墙底部内侧设置有预埋挡土墙预埋钢筋,隧道衬砌的外侧拱墙底部通过预埋挡土墙预埋钢筋与挡土墙固结。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钢格栅混凝土护拱内侧端部的山坡面落脚处设置有锁脚支撑锚杆。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回填混凝土为c20混凝土。
13.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施工安全有序,有效解决了半明半暗隧道工程的一个
技术难题,通过清理边坡上的危石,保证施工安全;在隧道洞口安装完成护拱后再进行暗洞开挖施工,极大减少了对周边岩层的扰动,同时减小了飞石对护拱的损坏;使用管棚管将挡土墙与岩体相连并采用反压回填的方式,可有效抵消隧道的偏压防止隧道变形,同时提升明洞上部结构稳定性;对保证项目整体建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喷锚支护结构;2、管棚管;3、挡土墙;4、挡土墙预埋钢筋;5、钢格栅混凝土护拱;6、锁脚支撑锚杆;7、回填混凝土;8、防水层;9、土石层;10、粘土隔水层;11、超前小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1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0.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包括设置于山坡自然坡面以下的暗洞结构和设置在山坡自然坡面以上漏空部分的明洞结构,明洞结构与暗洞结构围合形成隧道,明洞结构包括挡土墙3,暗洞结构上方的山体在山坡自然坡面处具有喷锚支护结构1,挡土墙3上端与山体之间并排连接有多根管棚管2,管棚管2的一端插入挡土墙3中,另一端插入山体中。
2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明洞结构包括设置在衬砌结构上方的钢格栅网混凝土护拱,钢格栅混凝土护拱5上方、钢格栅混凝土护拱5与挡土墙3内侧之间具有回填混凝土7。
2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回填混凝土7上方自下向上依次设有防水层8、土石层9和粘土隔水层10,管棚管2贯穿土石层9。
2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明洞结构和暗洞结构处的衬砌结构呈整体构造。
2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钢格栅混凝土护拱5覆盖于明洞部分的衬砌结构外,衬砌外侧拱墙底部与挡土墙3底部连接。
2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挡土墙3底部内侧设置有预埋挡土墙预埋钢筋4,隧道衬砌的外侧拱墙底部通过预埋挡土墙预埋钢筋4与挡土墙3固结。
2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钢格栅混凝土护拱5内侧端部的山坡面落脚处设置有锁脚支撑锚杆6。
2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回填混凝土7为c20混凝土。
29.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的制作方法,其中明洞结构的施作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30.a.施工准备,清除山坡上的碎石及酥松的土石,对坡面施作喷锚防护1,以保证坡面稳定;
31.b.先施作明洞外侧挡土墙3混凝土,并在墙体内侧预埋挡土墙预埋钢筋4;
32.c.在明洞拱部施做钢格栅混凝土护拱5,钢格栅混凝土护拱5顶部的山坡面落脚处设置锁脚支撑锚杆6,以保证护拱稳定;
33.d.钢格栅混凝土护拱5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管棚管打入挡土墙与岩体内,连接两者;
34.e.对管棚管进行注浆作业,按照1:1配比注入水泥浆和水玻璃配置而成的双液浆;
35.f.完成管棚管注浆作业后,在护拱5上方施作回填混凝土7,高度至挡土墙3上部;
36.g.回填混凝土7上方施作防水层8,其上夯填土石层9,最后施作粘土隔水层10,表面做成流水斜坡。
37.暗洞部分结构施作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38.a.待明洞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暗洞部分施工;
39.b.施作超前支护,拱部一定范围设置超前小导管11并预注浆加固山体,施作范围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调整;
40.c.采用台阶法依次分步开挖边坡右侧土体,并及时施作钢架和喷锚形成初期支护;
41.d.铺设防水板和排水设施,然后施做隧道的仰拱、拱墙和水沟,隧道衬砌外侧拱墙与明洞的挡土墙墙预埋钢筋4进行连接。
42.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