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2378发布日期:2022-01-19 13:2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井巷支护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如今,顶板管理是煤矿掘进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减少顶板事故,对巷道顶板及山墙管理尤为重要。传统的炮掘施工,顶板采用点柱作为临时支护,山墙采用护山网+护山梁护山;综掘施工采用机载临时支护作为顶板临时支护,山墙采用钢筋网+树脂锚杆护山。使用钢筋网和树脂锚杆封山,钢筋搭接、链接较为繁琐,来回拆卸钢筋网,钢筋网开焊破碎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材料大量浪费,且因钢筋网形状影响不能全覆盖巷道山墙,可能造成山墙局部矸石掉落伤人。而传统的炮掘护山网和护山梁,因综掘施工没有专门护山网安装橛子固定眼,重新打设,造成工时极大浪费,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牢固强度大,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包括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第一护山网网体与第二护山网网体之间的公共连接半径为可拆卸连接,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圆周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底部的水平半径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部。
5.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均是圆心角为九十度的扇形且扇形的半径为1900mm,第一护山网网体与第二护山网网体的网面均通过固定设置圆钢组成,圆钢通过半径的十九个十九等分点垂直引向对应的圆弧上固定。
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是由一号锚索块和二号锚索块组成,一号锚索块焊接在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位置且位于第一护山网网体的网面内,二号锚索块对应焊接在所述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位置且伸出第二护山网网体的网面,一号锚索块和二号锚索块的中心均设置有直径相同的锚杆孔。
7.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是由三号锚索块和四号锚索块组成,三号锚索块焊接在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的底部位置且位于第一护山网网体的网面内,四号锚索块对应焊接在所述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位置且伸出第二护山网网体的网面,三号锚索块和四号锚索块的中心均设置有直径相同的锚杆孔。
8.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所述第一固定部是由螺柱和螺母组成,螺柱水平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中部且朝向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螺母对应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中部且朝向所述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公共连接半径,所述螺柱与螺母的螺纹相互适应。
9.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所述第二固定部是由五号锚索块、六号锚索块、七号锚索块和八号锚索块组成,五号锚索块和六号锚索块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圆周中点位置且位于网面内,七号锚索块和八号锚索块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圆周与底部水平半径的交点位置且位于网面内;五号锚索块、六号锚索块、七号锚索块和八号锚索块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锚杆孔。
10.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所述第三固定部是由九号锚索块和十号锚索块组成,九号锚索块和十号锚索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底部水平半径的中点位置且位于网面内,九号锚索块和十号锚索块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锚杆孔。
11.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所述第一护山网网体和第二护山网网体的圆周和半径均为金属骨架网边框。
12.采用本技术方案,刚性护山网装置采用锚索和钢筋网加工,为两块搭接的网体而成,大小可根据巷道断面的大小进行加工,然后用玻璃钢锚杆固定在岩面上,该装置的牢固强度较大,且加工、安装和拆除较为方便,且金属骨架护山网较为牢固,能够反复使用,也可极大程度的减少材料浪费;该装置能够覆盖巷道全断面,不留死角、边角,可以提高顶板管理的安全性;金属骨架护山网可根据岩石情况,能够随时调整固定锚杆参数,加强护山强度;此装置可较大程度的提升支护强度和支护效率,也可以较大幅度的提升经济效益。
13.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4.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记为:1、第一护山网网体;2、第二护山网网体;3、一号锚索块;4、二号锚索块;5、三号锚索块;6、四号锚索块;7、五号锚索块;8、六号锚索块;9、七号锚索块;10、八号锚索块;11、九号锚索块;12、十号锚索块;13、螺母;14、螺柱;15、圆钢;16、金属骨架网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8.图1所示的一种刚性护山网装置包括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第一护山网网体1与第二护山网网体2之间的公共连接半径为可拆卸连接,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圆周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底部的水平半径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部。
19.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均是圆心角为九十度的扇形且扇形的半径为1900mm,第一护山网网体1与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网面均通过固定设置圆钢15组成,圆钢15通过半径的十九个十九等分点垂直引向对应的圆弧上固定。
20.第一连接部是由一号锚索块3和二号锚索块4组成,一号锚索块3焊接在第一护山网网体1的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位置且位于第一护山网网体1的网面内,二号锚索块4对应焊接在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位置且伸出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网面,一号锚索块3和二号锚索块4的中心均设置有直径相同的锚杆孔。一号锚索块3和二号锚索块4的锚杆孔对应重叠后通过设置锚杆与顶部的岩体固定。
21.第二连接部是由三号锚索块5和四号锚索块6组成,三号锚索块5焊接在第一护山网网体1的公共连接半径的底部位置且位于第一护山网网体1的网面内,四号锚索块6对应焊接在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公共连接半径的顶部位置且伸出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网面,三号锚索块5和四号锚索块6的中心均设置有直径相同的锚杆孔。三号锚索块5和四号锚索块6的锚杆孔对应重叠时,通过设置锚杆与底部岩体固定。
22.第一固定部是由螺柱14和螺母13组成,螺柱14水平铰接设置在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公共连接半径中部且朝向第一护山网网体1的公共连接半径,螺母13对应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一护山网网体1的公共连接半径中部且朝向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公共连接半径,螺柱14与螺母13的螺纹相互适应。
23.第二固定部是由五号锚索块7、六号锚索块8、七号锚索块9和八号锚索块10组成,五号锚索块7和六号锚索块8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圆周中点位置且位于网面内,七号锚索块9和八号锚索块10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圆周与底部水平半径的交点位置且位于网面内;五号锚索块7、六号锚索块8、七号锚索块9和八号锚索块10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锚杆孔。五号锚索块7、六号锚索块8、七号锚索块9和八号锚索块10的锚杆孔通过设置锚杆与对应位置的岩体固定。
24.第三固定部是由九号锚索块11和十号锚索块12组成,九号锚索块11和十号锚索块12分别设置于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底部水平半径的中点位置且位于网面内,九号锚索块11和十号锚索块12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锚杆孔。九号锚索块11和十号锚索块12的锚杆孔通过设置锚杆与底部岩体固定。
25.第一护山网网体1和第二护山网网体2的圆周和半径均为金属骨架网边框16。
26.金属骨架网边框16采用φ17.8mm锚索加工,边框形状与巷道的轮廓线相同,边框内焊接钢筋网,钢筋网是由直径为6mm的圆钢15组成,网面中正方形的网格100mm
×
100mm,金属骨架网周边及两块搭接处焊接锚索板,锚索板中心的锚杆孔用来安装玻璃钢锚杆以与巷道的岩体固定。将上述中的锚索块均对应固定后,所述护山网的支护强度极大程度增强。
27.采用本技术方案,刚性护山网装置采用锚索和钢筋网加工,为两块搭接的网体而成,大小可根据巷道断面的大小进行加工,然后用玻璃钢锚杆固定在岩面上,该装置的牢固强度较大,且加工、安装和拆除较为方便,且金属骨架护山网较为牢固,能够反复使用,也可极大程度的减少材料浪费;该装置能够覆盖巷道全断面,不留死角、边角,可以提高顶板管理的安全性;金属骨架护山网可根据岩石情况,能够随时调整固定锚杆参数,加强护山强
度;此装置可较大程度的提升支护强度和支护效率,也可以较大幅度的提升经济效益。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