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台车用升降装置及隧道施工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3727发布日期:2022-01-05 09:4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施工台车用升降装置及隧道施工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台车用升降装置及隧道施工台车。


背景技术:

2.在隧道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到各种工程车辆,例如在隧道施工时在施工面处安装拱架,需要使用工程台车抓取拱架并放置在施工面处,而此时工程台车两侧需要站立施工人员,从而保证拱架的安装。现有的工程台车上,通常没有设置专门供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台,施工人员如果需要安装拱架时需要借助于其他设施;或者在施工台车的旁边,单独设置一个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台,这样两个装置分开设置通常会造成工程台车的移动不便,且增加了设备购入的成本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在隧道施工中,需要将施工人员送至施工位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设备用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通过自动升降满足施工人员施工的高度需求,且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可以直接与需要升降的装置组装在一起,适用范围更广;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上还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可以进一步的增强装置的安全性,对升降装置进行限位,避免升降装置突然掉落而使得施工人员受伤。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施工台车用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和移动座,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固定连接导轨,所述移动座通过升降机构与导轨连接;所述导轨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穿过导轨上的限位孔,与导轨之间相对运动,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轮,所述第一限位轮位于导轨中,所述第一限位轮与限位轴接触限位。
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可以满足隧道内施工的多种高度需求,且升降装置设置了升降机构和限位轴的双重保障,避免了在油缸失效后,移动座会突然掉落,而使得施工人员受伤。
6.优选的,所述限位轴一端与导轨铰接,一端穿过导轨并与导轨之间相对运动。
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轴始终处于与导轨连接的状态,不用的时候抽出,使用的时候插入,避免限位轴不使用时随意放置而丢失。
8.优选的,所述限位轴与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手柄铰接,所述手柄与导轨铰接。
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扳动手柄,可以使得限位轴插入或者拔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证了限位轴动作。
10.优选的,所述限位轴上套设有导向套,所述限位轴与导向套之间相对运动,所述导向套与导轨固定连接。
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套可以在限位轴运动的过程中提供导向的作用,保证限位轴快速的动作,而不会使得限位轴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卡住或者对不准的情况。
12.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固定座两端连接的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动端连接移动座;所述导轨为c形,所述移动座的后侧两端连接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连接第一限位轮,所述第一限位轮位于导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限位轮与导轨滑动配合。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轴直接与第一限位轮限位配合,也即第一限位轮与限位轴接触后实现对移动座的限位,第一限位轮与导轨滑动配合,通过点接触的方式,降低对导轨的磨损;升降油缸主要为移动座的升降提供动力来源,保证移动座的正常工作。
14.优选的,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连接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内滚动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座连接。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链条与导向轮的设置,可以增加移动座上的载重,也能够减轻升降油缸的受力,保证升降油缸能够长期稳定的使用。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轮在导向板上设置为上下两个,所述移动座上、靠近上侧第一限位轮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轮,所述第二限位轮的外缘与导轨的外侧接触。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轮的轮子外缘与导轨外侧面接触,配合上侧的第一限位轮一起工作,能够防止偏载而导致的磨损。
18.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和移动座,所述固定座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固定连接导轨,所述移动座通过升降机构与导轨连接;所述导轨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穿过导轨上的限位孔,与导轨之间相对运动,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轮,所述第一限位轮位于导轨中,所述第一限位轮与限位轴接触限位。
1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固定座两端连接的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动端连接移动座;所述导轨为c形,所述移动座的后侧两端连接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连接第一限位轮,所述第一限位轮位于导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限位轮与导轨滑动配合。
20.优选的,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连接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内滚动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座连接。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该升降装置可通过固定座与任何设施进行组合,从而满足施工人员对高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更广;2)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设置了油缸和限位机构的双重保障,避免了在油缸失效后,移动座会突然掉落,而使得施工人员受伤;3)通过油缸的上下运动,进而保证移动座的升降,可以在施工人员进行隧道施工时,工作范围更广,且施工更加便捷,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
24.图3为局部放大剖视图。
25.图中:1

移动座;2

固定座;3

升降油缸;4

连接轴;5

导向轮; 6

链条;7

导向板;8

导轨;9

手柄;10

导向套;11

连接板;12

第二限位轮;13

第一限位轮;15

限位轴;16

限位孔;17

第一连杆;18
‑ꢀ
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施工台车用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以隧道中用使用的工程台车为例,将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直接安装在台车上使用。
27.如图1

3是结构示意图,一种隧道施工台车用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2和移动座1,固定座2可以与工程台车上的机械臂连接,通过导轨 8上的连接板11与机械臂连接的更加稳固,从而保证升降装置的稳定,所述固定座2的两端固定连接导轨8,导轨8与固定座2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移动座1通过升降机构与导轨8连接,升降机构带动移动座1可以在导轨8上进行上下移动。
28.为了保证在移动座1移动到位后,如果升降装置失灵,不会使得移动座1突然下降而造成安全问题,在导轨8上设置了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所述导轨8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轴15;所述限位轴15穿过导轨8 上的限位孔16,与导轨8之间相对运动,所述移动座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轮13,所述第一限位轮13位于导轨8中,所述第一限位轮13与限位轴15接触限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轮13沿导轨8进行上下移动,当第一限位轮13移动至限位轴15处时,由限位轴15进行限位,避免移动座1因为升降机构失效后,因失重而向下掉落,限位轴15对称设置在移动座1的两侧,从而保证移动座1的稳定。
29.所述限位轴15一端与导轨8铰接,一端穿过导轨8并与导轨8之间相对运动;铰接的方式为,所述限位轴15与第一连杆17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18,所述第二连杆18与手柄9铰接,所述手柄9 与导轨8铰接。使用者通过手持手柄9,能够控制限位轴15进行卡接限位。
30.所述限位轴15上套设有导向套10,所述限位轴15与导向套10之间相对运动,所述导向套10与导轨8的端面固定连接。导向套10能够为限位轴15的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限位轴15快速的插入到限位孔16中,不会因为错位而耽误施工的时间。
3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固定座2两端连接的升降油缸3,所述升降油缸3的活动端连接移动座1,通过升降油缸的上下运动,可以带动移动座1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导轨8为c形,所述移动座1的后侧两端连接导向板7,导向板7垂直于移动座1安装,在导向板7的侧面上连接第一限位轮13,所述第一限位轮13与导轨8滑动配合,第一限位轮13与导轨8的内侧通过第一限位轮13的边缘处接触,也即第一限位轮13与导轨8为点接触的方式,因此可以使得升降装置在长时间的运动中,磨损最小,从而保证升降装置可以长期稳定的使用,延长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
32.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升降油缸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的两端连接导向轮5,所述导向轮5内滚动设置有链条6,所述链条6的一端与固定座2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座1连接。通过链条 6,带动移动座1上下移动,通过导向轮5和链条6的设置,能够增加移动座上的载重,同时也能够减轻升降油缸的受力,保证升降油缸能够长期稳定的使用。
33.所述第一限位轮13在导向板7上设置为上下两个,所述移动座1 上、靠近上侧第一限位轮1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轮12,所述第二限位轮12的外缘与导轨8的外侧接触。第二限位轮12的设置,能够防止偏载时导致的磨损。
34.具体工作方式为:将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组装隧道施工用的工程台车的车架上,使用时,施工人员站立在移动座1上,只需要控制升降油缸3,实现移动座1的上下移动,当移动座1移动至所需高度后,停止升降油缸3的动作,此时施工人员手握手柄9,即可以快
速的将限位轴15卡入到限位孔16中,实现对移动座1的限位,保证在升降油缸3 失效后,移动座1不会突然的下降。
35.该实施例中是以移动座1上站立施工人员为例,也可以在移动座1 上放置施工用品,通过移动座1的上下移动,运送施工用品,从而保证在高处施工的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取放用品,不必来回拿取,影响施工的时间以及施工效率。
36.上述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