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8069发布日期:2022-02-23 20:0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


背景技术:

2.探井是一种地质调查的手段(方法),基岩埋藏较深,探槽无法达到地质目的或受地面条件影响,无法施工探槽时采用的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浅部地质工程。在油气田范围内,为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圈定油气藏边界,并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取得油气开发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而钻的井称为探井。探井分类要与我国目前的勘探阶段划分、勘探程序结合起来,还要与油气勘探的钻探目的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探井分类主要有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以及水文井。详细介绍 了探井的概念、分类、成本构成、探井解释等。
3.现有的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存在的缺陷是:当探井装置探井完毕时,由于未对探井装置进行设置相关回填的机构,则需要人工或其他机械进行回填处理,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操作人员工作量。
4.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通过设有连接头和填料仓,使探井本体探测完毕后,将填料浆由连接头上的灌输管道进行灌输处理,并传输到填料仓内,可对探井装置收回过程中进行井内填料处理,实现了探井装置具有快速回填操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需要人工回填操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边缘处安装有承重架,所述承重架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承重架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开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设置有转轴a,所述转轴a的外壁上安装有卷绕辊,所述卷绕辊的外壁上设置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穿过支撑座与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底端安装有探井本体,所述探井本体的内部后端两侧均设置有转轴b,所述转轴b的外壁上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a,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安装有角板,所述角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探井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填料仓。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
8.优选的,所述承重架的一侧外壁下方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孔壁与转轴a的外壁间隙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探井本体的底端安装有穿刺头。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另一端穿过探井本体与辅助支撑轮,所述连接头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灌输管道。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b和通孔a与探井本体连接,所述限位
柱的外壁均与通孔b和通孔a的孔壁间隙连接,所述限位柱设为两组。
13.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柱的外壁另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移动板与探井本体之间,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a和通孔b与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的内螺纹与限位柱上的外螺纹啮合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填料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顶端与连接头的底端连接,所述填料仓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输送管道。
15.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b和通孔a与探井本体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外壁均与通孔b和通孔a的孔壁间隙连接,所述限位柱设为四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通过将底座的底部设置移动机构,根据施工所需的探井方位,由移动机构带动底座进行移动操作,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承重架,并在承重架上的固定块处设置伸缩气缸,利用伸缩气缸将空气压缩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到直线往复运动的作用,可对承重架进行角度调节,通过在承重架的顶部设置安装座,并在安装座相对之间一侧设置转轴a,将转轴a的外壁设置卷绕辊,使卷绕辊对绳索进行回收或拉伸处理,通过在绳索的一端设置连接头,并在连接头上设置探井本体,使绳索将探井本体放置在需要探井的井内,实现了探井装置安装与使用;
18.通过将探井本体的内部设置转轴b,并在转轴b的外壁上设置移动板,使移动板在转轴b上进行上下移动,可对移动板在探井本体上进行角度调节,通过在移动板上设置角板,并在角板上开设通孔b,将限位柱设置在通孔b内,并穿过移动板上的通孔a与探井本体固定连接,将弹簧设置在限位柱上,并将弹簧设置在探井本体和移动板之间,利用弹簧受压形变后回弹的作用,可对移动板受压后,由弹簧支撑复位处理,通过在限位柱外壁另一侧设置限位板,将限位板上的螺纹孔与限位柱上的外螺纹啮合,可对限位柱进行限位处理,避免限位柱脱离角板的情况发生,实现了限位板与限位柱之间可拆卸及可安装操作,同时,在移动板上设置辅助支撑轮,使探井本体进入井内,由辅助支撑轮紧贴井壁,并配合弹簧,可对探井本体进行辅助支撑处理,避免探井装置回填过程中,由于体积过重导致断裂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探井装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19.通过在探井本体的内部设置填料仓,并将连接头上设置灌输管道,利用外部填料桨设备由灌输管道,灌输进填料仓内,通过在填料仓的底部设置输送管道,将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穿刺头的内部底端连接,使输送管道将填料仓内的填料桨进行输送,可对撤回过程中的探井本体进行回填处理,起到边撤回设备边回填操作,实现了探井装置具有快速回填操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剖面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座部分结构立体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的限位柱爆炸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的限位柱爆炸图。
26.图中:1、底座;101、移动机构;2、承重架;201、固定块;202、伸缩气缸;203、支撑座;3、安装座;301、轴承;302、转轴a;303、卷绕辊;304、绳索;4、连接头;401、探井本体;402、穿刺头;403、转轴b;404、移动板;405、通孔a;406、辅助支撑轮;407、灌输管道;5、角板;501、通孔b;502、限位柱;503、外螺纹;504、弹簧;505、限位板;506、螺纹孔;6、填料仓;601、连接管道;602、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探井装置进行快速回弹操作,增加了填料仓6,请参阅图1-5,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一侧边缘处安装有承重架2,承重架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支撑座203,承重架2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安装座3,安装座3的表面开设有轴承301,轴承301的内部设置有转轴a302,转轴a302的外壁上安装有卷绕辊303,卷绕辊303的外壁上设置有绳索304,绳索304的另一端穿过支撑座203与连接头4连接,连接头4的底端安装有探井本体401,探井本体401的内部后端两侧均设置有转轴b403,转轴b403的外壁上设置有移动板404,移动板404的表面开设有通孔a405,移动板404的顶部安装有角板5,角板5的表面开设有通孔b501,通孔b50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502,探井本体401的内部安装有填料仓6;
29.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101,具体的,根据施工所需的探井方位,由移动机构101带动底座1进行移动操作;
30.进一步的,承重架2的一侧外壁下方安装有固定块201,固定块201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气缸202,伸缩气缸202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部连接,具体的,利用伸缩气缸202将空气压缩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到直线往复运动的作用,可对承重架2进行角度调节,通过在承重架2的顶部设置安装座3,并在安装座3相对之间一侧设置转轴a302,将转轴a302的外壁设置卷绕辊303,使卷绕辊303对绳索304进行回收或拉伸处理,通过在绳索304的一端设置连接头4,并在连接头4上设置探井本体401,使绳索304将探井本体401放置在需要探井的井内,实现了探井装置安装与使用;
31.进一步的,轴承301的孔壁与转轴a302的外壁间隙连接,具体的,使转轴a302在轴承301内进行固定,且不影响转轴a302转动操作;
32.进一步的,探井本体401的底端安装有穿刺头402,移动板404的另一端穿过探井本体401与辅助支撑轮406,连接头4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灌输管道407,具体的,穿刺头402更好的进入井口内,并减少井口内移动中带来的阻力,同时,辅助支撑轮406紧贴井壁,并配合弹簧504,可对探井本体401进行辅助支撑处理;
33.进一步的,限位柱5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b501和通孔a405与探井本体401连接,限位柱502的外壁均与通孔b501和通孔a405的孔壁间隙连接,限位柱502设为两组,具体的,将限位柱502安装在角板5上的通孔b501内,并将限位柱502设为两组,节约成本,同时,
也对移动板404起到支撑力;
34.进一步的,限位柱50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外螺纹503,限位柱502的外壁另一侧设置有弹簧504,弹簧504位于移动板404与探井本体401之间,限位柱5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a405和通孔b501与限位板505连接,限位板505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506,螺纹孔506上的内螺纹与限位柱502上的外螺纹503啮合连接,具体的,将弹簧504设置在探井本体401和移动板404之间,利用弹簧504受压形变后回弹的作用,可对移动板404受压后,由弹簧504支撑复位处理,通过在限位柱502外壁另一侧设置限位板505,将限位板505上的螺纹孔506与限位柱502上的外螺纹503啮合,可对限位柱502进行限位处理,避免限位柱502脱离角板5的情况发生,实现了限位板505与限位柱502之间可拆卸及可安装操作,同时,在移动板404上设置辅助支撑轮406,使探井本体401进入井内,由辅助支撑轮406紧贴井壁,并配合弹簧504,可对探井本体401进行辅助支撑处理,避免探井装置回填过程中,由于体积过重导致断裂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探井装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35.进一步的,填料仓6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管道601,连接管道601的顶端与连接头4的底端连接,填料仓6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输送管道602,具体的,利用外部填料将设备由灌输管道407,灌输进填料仓6内,通过在填料仓6的底部设置输送管道602,将输送管道602的另一端与穿刺头402的内部底端连接,使输送管道602将填料仓6内的填料桨进行输送,可对撤回过程中的探井本体401进行回填处理,起到边撤回设备边回填操作,实现了探井装置具有快速回填操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6.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快速回填探井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探井装置进行快速回弹操作,增加了填料仓6,请参阅图6,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一侧边缘处安装有承重架2,承重架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支撑座203,承重架2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安装座3,安装座3的表面开设有轴承301,轴承301的内部设置有转轴a302,转轴a302的外壁上安装有卷绕辊303,卷绕辊303的外壁上设置有绳索304,绳索304的另一端穿过支撑座203与连接头4连接,连接头4的底端安装有探井本体401,探井本体401的内部后端两侧均设置有转轴b403,转轴b403的外壁上设置有移动板404,移动板404的表面开设有通孔a405,移动板404的顶部安装有角板5,角板5的表面开设有通孔b501,通孔b50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502,探井本体401的内部安装有填料仓6。
37.进一步的,限位柱5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b501和通孔a405与探井本体401连接,限位柱502的外壁均与通孔b501和通孔a405的孔壁间隙连接,限位柱502设为四组,具体的,将角板5上的通孔b501开设两孔,并将限位柱502设为四组,可对移动板404上的辅助支撑轮406与井壁之间更为紧贴,支撑力更有力,效果更佳。
38.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施工所需的探井方位,由移动机构101带动底座1进行移动操作,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承重架2,并在承重架2上的固定块201处设置伸缩气缸202,利用伸缩气缸202将空气压缩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到直线往复运动的作用,可对承重架2进行角度调节,通过在承重架2的顶部设置安装座3,并在安装座3相对之间一侧设置转轴a302,将转轴a302的外壁设置卷绕辊303,使卷绕辊303对绳索304进行回收或拉伸处理,通过在绳索304的一端设置连接头4,并在连接头4上设置探井本体401,使绳索304将探井本体401放置在需要探井的井内,实现了探井装置安装与使用,通过将探井本体401的内部设置转轴b403,并在转轴b403的外壁上设置移动板404,使移动板404在转轴b403上
进行上下移动,可对移动板404在探井本体401上进行角度调节,通过在移动板404上设置角板5,并在角板5上开设通孔b501,将限位柱502设置在通孔b501内,并穿过移动板404上的通孔a405与探井本体401固定连接,将弹簧504设置在限位柱502上,并将弹簧504设置在探井本体401和移动板404之间,利用弹簧504受压形变后回弹的作用,可对移动板404受压后,由弹簧504支撑复位处理,通过在限位柱502外壁另一侧设置限位板505,将限位板505上的螺纹孔506与限位柱502上的外螺纹503啮合,可对限位柱502进行限位处理,避免限位柱502脱离角板5的情况发生,实现了限位板505与限位柱502之间可拆卸及可安装操作,同时,在移动板404上设置辅助支撑轮406,使探井本体401进入井内,由辅助支撑轮406紧贴井壁,并配合弹簧504,可对探井本体401进行辅助支撑处理,避免探井装置回填过程中,由于体积过重导致断裂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探井装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通过在探井本体401的内部设置填料仓6,并将连接头4上设置灌输管道407,利用外部填料将设备由灌输管道407,灌输进填料仓6内,通过在填料仓6的底部设置输送管道602,将输送管道602的另一端与穿刺头402的内部底端连接,使输送管道602将填料仓6内的填料桨进行输送,可对撤回过程中的探井本体401进行回填处理,起到边撤回设备边回填操作,实现了探井装置具有快速回填操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