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井悬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1106发布日期:2022-02-12 12:2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完井悬挂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完井悬挂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完井悬挂器。


背景技术:

2.完井是指裸眼井钻达设计井深后,使井底和油层以一定结构连通起来的工艺,完井是钻井工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又是采油工程的开端,与以后采油、注水及整个油气田的开发紧密相连。而油井完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寿命,而在采油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套管悬挂器,以此来辅助采油,套管悬挂器分为卡瓦式和芯轴式两种,卡瓦式套管悬挂器又分为:wd型卡瓦悬挂器、cg-21型卡瓦悬挂器、cg-22型卡瓦悬挂器、cg-29型卡瓦悬挂器,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和实际工况灵活设计。
3.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完井悬挂器拆装不便,从而不便检修,其次完井悬挂器的密封效果不好,从而整体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完井悬挂器,通过第二密封圈实现将活动环与第三固定环连接处密封,通过限位环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卡在第一套管内,限位条以及限位槽实现对完井悬挂器本体限位,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很好地固定,固定效果较好,且固定速率较快,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密封设置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通过正反转电机反转从而便于将完井悬挂器本体拆卸,完井悬挂器本体拆装便捷,且密封效果较好,从而整体实用性较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完井悬挂器拆装不便,从而不便检修,其次完井悬挂器的密封效果不好,从而整体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完井悬挂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外周面顶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以及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内周面连接有内齿圈,所述第二固定环一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固定环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多个转杆,多个所述转杆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外管外周面顶部设置有活动环,多个所述转杆均贯穿设置在活动环内,所述活动环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动环内周面连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侧设置有完井悬挂器本体,所述外管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环内周面连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底部连接有限位环。
6.优选的,所述完井悬挂器本体外周面连接有限位条,所述第一套管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安插在限位槽内。
7.优选的,所述限位条以及限位槽均设置有四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的夹角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
8.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外齿圈相啮合,多个所述第二齿轮均与内齿圈相啮合。
9.优选的,多个所述转杆外周面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活动环顶部开设有
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转杆分别螺纹连接在多个螺纹孔内。
10.优选的,所述外齿圈与内齿圈呈一体式结构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外周面底部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套管通过第二密封圈与外管内壁密封活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3.将多个螺钉均拧出,通过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第一齿轮、外齿圈、内齿圈、多个第二齿轮以及对应位置的转杆同时转动,多个转杆转动时从而带动活动环、第一套管、完井悬挂器本体以及第一密封圈同时向上移动,当活动环上升至与第三固定环相贴合时,通过第二密封圈实现将活动环与第三固定环连接处密封,通过限位环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卡在第一套管内,通过限位条以及限位槽实现对完井悬挂器本体限位,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很好地固定,固定效果较好,且固定速率较快,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密封设置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将多个螺钉拧下,接通正反转电机反转使得活动环、第一套管、完井悬挂器本体以及第一密封圈同时向下移动,从而便于将完井悬挂器本体拆卸,完井悬挂器本体拆装便捷,且密封效果较好,从而整体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分离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第二套管的仰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圈与第一固定圈的分离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套管、完井悬挂器本体以及活动环的分离示意图。
21.图中:1、外管;2、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外齿圈;5、内齿圈;6、固定板;7、正反转电机;8、第一齿轮;9、转杆;10、第二齿轮;11、活动环;12、第一密封圈;13、第一套管;14、完井悬挂器本体;15、第二密封圈;16、第三固定环;17、第二套管;18、限位环;19、限位条;2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完井悬挂器,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外周面顶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2以及第二固定环3,所述第一固定环2与第二固定环3之间设置有外齿圈4,所述外齿圈4内周面连接有内齿圈5,所述第二固定环3一侧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顶部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7,所述正反转电机7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8,所述第二固定环3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多个转杆9,多个所述转杆9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10,所述外管1外周面顶部设置有活动环11,多个所述转杆9均贯穿设置在活动环11内,所述活动环11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活动环11内周面连接有第一套管13,所述第一套管13内侧设置有完井悬挂器本体14,所述外管1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环16,所述第三固定环16内周面连接有第二套管17,所述第二套管17底部连接有限位环18。
24.进一步地,所述完井悬挂器本体14外周面连接有限位条19,所述第一套管13内壁开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条19安插在限位槽20内,实现对完井悬挂器本体14限位,避免完井悬挂器本体14发生旋转。
2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条19以及限位槽20均设置有四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条19之间的夹角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20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8与外齿圈4相啮合,多个所述第二齿轮10均与内齿圈5相啮合。
2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转杆9外周面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活动环11顶部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转杆9分别螺纹连接在多个螺纹孔内,实现螺纹传动,使得多个转杆9转动带动活动环11上下移动。
28.进一步地,所述外齿圈4与内齿圈5呈一体式结构设置,便于加工。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13外周面底部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5,所述第一套管13通过第二密封圈15与外管1内壁密封活动连接。
30.实施场景具体为:将第一套管13以及第二套管17固定连接在指定位置,通过导线将正反转电机7与外界电源接通,随后将多个螺钉均拧出,接通正反转电机7正转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由于第一齿轮8与外齿圈4相啮合,第一齿轮8转动从而带动外齿圈4以及内齿圈5同时转动,由于多个第二齿轮10均与内齿圈5相啮合,内齿圈5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第二齿轮10以及对应位置的转杆9同时转动,由于活动环11螺纹连接在多个转杆9外部,多个转杆9转动时从而带动活动环11、第一套管13、完井悬挂器本体14以及第一密封圈12同时向上移动,当活动环11上升至与第三固定环16相贴合时,将正反转电机7停止,通过第二密封圈15实现将活动环11与第三固定环16连接处密封,通过限位环18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卡在第一套管13内,通过限位条19以及限位槽20实现对完井悬挂器本体14限位,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很好地固定,固定效果较好,且固定速率较快,通过螺钉实现将活动环11与第三固定环16相连接,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密封设置在第一套管13与第二套管17之间,将多个螺钉拧下,接通正反转电机7反转使得活动环11、第一套管13、完井悬挂器本体14以及第一密封圈12同时向下移动,从而便于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拆卸,完井悬挂器本体14拆装便捷,且密封效果较好,从而整体实用性较强,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完井悬挂器拆装不便,从而不便检修,其次完井悬挂器的密封效果不好,从而整体
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31.工作原理:通过第二密封圈15实现将活动环11与第三固定环16连接处密封,通过限位环18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卡在第一套管13内,限位条19以及限位槽20实现对完井悬挂器本体14限位,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很好地固定,固定效果较好,且固定速率较快,从而实现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密封设置在第一套管13与第二套管17之间,通过正反转电机7反转从而便于将完井悬挂器本体14拆卸,完井悬挂器本体14拆装便捷,且密封效果较好,从而整体实用性较强。
32.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