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风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2262发布日期:2022-05-07 13:0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风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1.一种煤矿井下风门系统,属于煤矿井下风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煤矿井下风门自动控制装置的主要用途是:煤矿井下风门对于通风安全和生产运输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主要是采用人工启闭的普通风门,由于大巷多处在高风压区,风门面积大,造成开门阻力大,甚至单人通过时力量太小无法打开。在大门上设置一个小门,行人通过时只打开小门可缓解上述问题,但会增加漏风量。另外,对于井下生产运输系统,人工启闭风门费时费力,耽误时间,影响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气缸实现了风门的开启,相比较传统的人工启闭风门的方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的煤矿井下风门系统。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煤矿井下风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堵风墙,两堵风墙之间间隔形成缓冲过道,在每堵风墙中安装有对开的两扇风门,在缓冲过道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朝向两堵风墙,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活塞杆的端部分别引出后两条钢绳,第一气缸端部的两条钢绳与第一气缸相对应风墙中的两扇风门连接;第二气缸端部的两条钢绳与第二气缸相对应风墙中的两扇风门连接,在两堵风墙处还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分别通过电磁阀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连。
5.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内红外传感器和外红外传感器,在其中一堵风墙朝向缓冲过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内红外传感器,在背向缓冲过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外红外传感器,在另一堵风墙朝向缓冲过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内红外传感器,在背向缓冲过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外红外传感器。
6.所述第一内红外传感器、第一外红外传感器、第二内红外传感器以及第二外红外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
7.所述第一内红外传感器、第一外红外传感器、第二内红外传感器以及第二外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相对安装在相应风墙两侧的墙壁上。
8.所述第一内红外传感器、第二内红外传感器与相对应风墙的间距大于风门的宽度。
9.在每一堵所述风墙的内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轮,两个滑轮分别相对安装在缓冲过道墙壁的两侧,自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活塞杆的端部引出的两条钢绳分别绕过相应侧的滑轮后与所对应的风门相连。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1.在本煤矿井下风门系统中,通过气缸实现了风门的开启,相比较传统的人工启闭
风门的方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煤矿井下风门系统俯视图。
13.图2为煤矿井下风门系统正视图。
14.其中:1、第一外红外传感器2、风墙3、第一行程开关4、第一内红外传感器5、滑轮6、钢绳7、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第二内红外传感器10、第二行程开关11、风门12、第二外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6.如图1~2所示,一种煤矿井下风门系统,包括设置在巷道内的两堵风墙2,两堵风墙2之间间隔形成缓冲过道,在每堵风墙2中间设置有对开的两扇风门11,风门11通过常规的关闭机构(如油缸、扭簧等)始终保持关闭的趋势,即风门11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两堵风墙2上的风门11的开门方向均朝向两堵风墙2之间的缓冲过道。在本煤矿井下风门系统中,将两堵风墙2朝向缓冲过道的一侧定义为该风墙2的内侧,将两堵风墙2背向缓冲过道的一侧定义为该风墙2的外侧。
17.在其中一堵风墙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红外传感器1,第一红外传感器1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相对安装在巷道墙壁的两侧,在该风墙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相对安装在缓冲过道墙壁的两侧,在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与相对应风墙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3,第一行程开关3设置在缓冲过道其中一侧的墙壁上。
18.在另外一堵风墙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红外传感器12,第二红外传感器12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相对安装在巷道墙壁的两侧,在该风墙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相对安装在缓冲过道墙壁的两侧,在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与相对应风墙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行程开关10,第二行程开关10设置在缓冲过道其中一侧的墙壁上。
19.第一行程开关3与相对应风墙2之间的距离小于风门11的宽度,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与相对应风墙2之间的距离大于风门11的宽度;第二行程开关10与相对应风墙2之间的距离小于风门11的宽度,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与相对应风墙2之间的距离大于风门11的宽度。因此当两侧的风门完全开启时,风门11会触碰到相应的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3或第二行程开关10)并将其触发,而不会将相应的内红外传感器(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或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触发。
20.在缓冲过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组气缸: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相对固定在缓冲过道的顶部,且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分别朝向两侧的风墙2,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前端(活塞杆一端)的高度低于其后端的高度。在每一堵风墙2的内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轮5,两个滑轮5分别相对安装在缓冲过道墙壁的两侧,自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活塞杆的端部分别引出有两条钢绳6,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活塞杆端
部的两条钢绳6分别绕过相应侧的滑轮5后与所对应风墙2上的两扇风门11相连。
21.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分别通过电磁阀(图中未画出)与井下的压风系统相连。电磁阀的切换由控制器(图中未画出)进行控制,上述第一外红外传感器1、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第一行程开关3、第二外红外传感器12、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以及第二行程开关10的输出端分别接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22.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23.当工作人员需要经过风门2时,当移动至第一外红外传感器1处时,将第一外红外传感器1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遮挡,第一外红外传感器1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与第一气缸7对应的电磁阀切换,井下压风系统的高压气体通过电磁阀进入第一气缸7中,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回缩,通过钢绳6和滑轮5拉动风门11,将风门11开启,当风门11完全开启后触碰到第一行程开关3。此时工作人员3经过风门11进入缓冲过道内,当移动至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处时,将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遮挡,第一内红外传感器4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与第一气缸7对应的电磁阀切换,井下压风系统的高压气体驱动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输出,借助安装在风门11上的关闭机构,风门11关闭。
24.当工作人员移动至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处时,将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遮挡,第二内红外传感器9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与第二气缸8对应的电磁阀切换,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回缩,通过钢绳6和滑轮5拉动另一侧风门11,将另一侧的风门11开启,当另一侧风门11完全开启后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10。
25.当工作人员走出另一侧的风门11并移动至第二外红外传感12处时,将第二外红外传感器12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遮挡,第二外红外传感器12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与第二气缸8对应的电磁阀切换,井下压风系统的高压气体驱动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输出,借助安装在风门11上的关闭机构,另一侧风门11关闭。
26.当工作人员反方向经过两扇风门2时,两扇风门2的开关顺序与上述过程相反,但其开关原理与上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