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移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5115发布日期:2022-06-08 00:5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移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井工煤矿综采、综放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移千斤顶。


背景技术:

2.目前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管路连接形式为推移单向锁与推移千斤顶分开布置,使用胶管连接形式。该形式的单向锁一般布置在底座中间档上,对于多数液压支架,受限于底座中间档的宽度和高度,推移单向锁往往还需布置到其他位置,例如布置在立柱与前连杆中间空余位置。这种形式的管路连接较为复杂,占用空间大,使用的液压胶管较多,成本较高,并且当推移液压管路出现故障时不宜检修。
3.而且液压支架工作环境条件复杂,所处工况恶劣,支架每一工作循环都要完成移架动作,推移机构使用频率高,其液压连接管路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管路布置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的推移千斤顶。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推移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设置在所述千斤顶本体上的推移阀座和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推移阀座上的单向锁。
7.针对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单向锁与推移阀座连接在一起,减少了胶管用量,省去了传统千斤顶的单向锁和推移阀座之间的连接胶管,减小千斤顶的占地面积,使其结构更加精简。
8.优选的,所述单向锁包括阀体,在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在所述阀体内垂直方向上分别设有控制孔a、控制孔b和控制孔c,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分别与所述控制孔a和控制孔c连通,所述控制孔a、控制孔b和控制孔c分别与千斤顶的下腔胶管、上腔胶管和安全阀连接;在所述阀体内水平方向上还设有经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孔连通的工作腔,在工作腔内设有液压调节组件,所述控制孔b和控制孔c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工作腔内部连通。
9.优选的,在所述推移阀座上方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对应连通的连接孔,在其两侧分别设有上侧孔和下侧孔;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孔对应连通,且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分别通过上腔通液管和下腔通液管与所述千斤顶本体内的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
10.通过在单向锁的底部增设进液孔和出液孔,使单向锁与推移阀座上的连接孔直接连接,省去了二者之间的连接胶管;通过上腔通液管和下腔通液管直接使推移阀座和千斤顶的上腔和下腔连接,简化千斤顶而对液压管路系统,减小其占地空间,方便其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11.优选的,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腔末端的阀套、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的顶杆、阀座和阀芯,所述顶杆穿过阀座和阀芯设置,且所述顶杆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所述阀芯通过压簧与阀座顶紧,在所述顶杆后端套设有弹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上腔通液管、下腔通液管简化了液压管路的布置形式;将单向锁设置在千斤顶本体上,减少接头座的数量,使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占用空间缩小,减少胶管用量,降低成本,便于推移液压管路的检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推移阀座的安装示意图;
16.图3为单向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单向阀的立体图。
18.图中:1千斤顶本体,2推移阀座,3单向锁,4上腔通液管,5下腔通液管,6连接孔,7上侧孔,8下侧孔,9控制孔a,10控制孔b,11控制孔c,12进液孔,13出液孔,14上腔胶管,15下腔胶管,16安全阀,17连接管,31阀体,32工作腔,33顶杆,34弹簧,35阀座,36阀芯,37压簧,38阀套,39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如图1-4所示,一种推移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1、设置在千斤顶本体1上的推移阀座2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推移阀座2上的单向锁3。
21.在推移阀座2上方设有两个连接孔6,在其两侧分别设有上侧孔7和下侧孔8;上侧孔7和下侧孔8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孔6对应连通,且上侧孔7和下侧孔8分别通过上腔通液管4和下腔通液管5与千斤顶本体1内的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
22.单向锁3包括阀体31,在阀体31的底部设有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在阀体31内垂直方向上分别设有控制孔a9、控制孔b10和控制孔c11,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分别与控制孔a9和控制孔c11相对应连通,控制孔a9、控制孔b10和控制孔c11的外端分别与千斤顶的下腔胶管15、上腔胶管14和安全阀16连接;在阀体31内水平方向上还设有经进液管39与进液孔12和控制孔a9连通的工作腔32,控制孔b10和控制孔c11分别通过连接管17与工作腔32内部连通,在工作腔32内设有液压调节组件。
23.液压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工作腔32末端的阀套38、设置在工作腔32内的顶杆33、阀座35和阀芯36,顶杆33穿过阀座35和阀芯36设置,且顶杆33与阀芯36固定连接,阀芯36通过压簧37与阀座35顶紧,在顶杆33后端套设有弹簧34。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油液通过下腔胶管15进入到推移千斤顶下腔内,使千斤顶下腔进液,单向锁3打开,推移千斤顶上腔内的油液通过上腔胶管14回液,推移千斤顶伸出;推移千斤顶上腔进液,推移千斤顶下腔回液,推移千斤顶收回;当推移千斤顶处于收回状态,且推移千斤顶下腔不进液时,推移单向锁3锁紧推移千斤顶上腔,推移千斤顶上腔无法回液,推移千斤顶保持收回状态。
25.油液通过下腔胶管15经控制孔a9进入进液孔12和工作腔32内,进入进液孔12的油液再经过推移阀座2上的下侧孔8和下腔通液管5进入到推移千斤顶下腔内,使千斤顶下腔进液,进入到工作腔32内的油液推着顶杆33右移,阀芯36随顶杆33一起右移,使阀座35和阀芯36之间形成开口,即单向锁3打开,推移千斤顶上腔内的油液通过上腔通液管4经出液孔13进入到上腔胶管15内进行回液,推移千斤顶伸出。
26.油液通过上腔胶管14经过控制孔b10进入到工作腔32,推着阀芯36向右移动,阀芯36与阀座35形成开口,油液通过该开口从出液孔13进入上腔通液管4,使推移千斤顶上腔进液,推移千斤顶下腔回液,推移千斤顶收回。
27.当推移千斤顶处于收回状态,且推移千斤顶下腔不进液时,推移单向锁3锁紧推移千斤顶上腔,推移千斤顶上腔无法回液,推移千斤顶保持收回状态。
28.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所涉及的结构设置方式、工作方式或控制方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工作方式或控制方式。
2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推移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本体、设置在所述千斤顶本体上的推移阀座和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推移阀座上的单向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移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锁包括阀体,在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在所述阀体内垂直方向上分别设有控制孔a、控制孔b和控制孔c,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分别与所述控制孔a和控制孔c连通,所述控制孔a、控制孔b和控制孔c分别与千斤顶的下腔胶管、上腔胶管和安全阀连接;在所述阀体内水平方向上还设有经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孔连通的工作腔,在工作腔内设有液压调节组件,所述控制孔b和控制孔c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工作腔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移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移阀座上方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对应连通的连接孔,在其两侧分别设有上侧孔和下侧孔;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孔对应连通,且所述上侧孔和下侧孔分别通过上腔通液管和下腔通液管与所述千斤顶本体内的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移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腔末端的阀套、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的顶杆、阀座和阀芯,所述顶杆穿过阀座和阀芯设置,且所述顶杆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所述阀芯通过压簧与阀座顶紧,在所述顶杆后端套设有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移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设置在所述千斤顶本体上的推移阀座和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推移阀座上的单向锁。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上腔通液管、下腔通液管简化了液压管路的布置形式;将单向锁设置在千斤顶本体上,减少接头座的数量,使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占用空间缩小,减少胶管用量,降低成本,便于推移液压管路的检修。于推移液压管路的检修。于推移液压管路的检修。


技术研发人员:田龙 张定堂 张继业 张伟胜 刘长春 孙红发 孙攀 张少哲 张谞 徐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3
技术公布日:2022/6/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