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0867发布日期:2022-07-09 19:4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钻孔止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水文地质实验中,为了收集地下各个含水层的水文数据,常会钻取穿过几个含水层的水文地质钻孔,为避免不同含水层中的水通过钻孔发生混合常需在孔中隔离相邻的含水层。
3.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11408690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涉及钻孔止水技术领域,所述的止水机构包括多个拼接机构和一个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套筒二,所述拼接机构包括套筒一,所述套筒一的环形外侧壁固定套接有气囊,所述套筒一的环形内侧壁中间位置固连有固定架;该装置通过多个卡接模块依次摞放,转动外螺纹套,从而通过连通管带动多个通气管同步下移,带动卡接模块与上方紧邻位置的卡接环卡接,使得两个相邻的套筒一之间卡接固定,通过不同数量的拼接机构的拼接组装,但是这种组装方式要将所需的卡接模块依次摞好才能进行连接,当中间或后部的卡接模块失去接触后,再转动外螺纹套,不能使所需的卡接模块依次连接,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此装置在进行分层止水时,气囊长期使用会造成破损,气囊破损后会使此装置空气外泄,导致地下水倒灌入本装置,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
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防气囊破损导致地下水倒灌的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在进行分层止水时,气囊长期使用会造成破损,气囊破损后会使此装置空气外泄,导致地下水倒灌入本装置,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气囊破损导致地下水倒灌的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包括有多个连接壳,连接壳内侧面上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内上侧面为倾斜面设置,连接壳的上侧面开设有棱形槽,连接壳的下侧面固接有橡胶密封圈,连接壳下侧面的橡胶密封圈,与下侧相邻的连接壳上棱形槽密封配合,连接壳内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位于环形槽的下侧,连接壳的下侧面固接有圆形壳,圆形壳的中部固接有圆形固定柱,圆形固定柱的外侧面上部设置有花键,连接壳、第一密封板、圆形壳和圆形固定柱配合形成密闭的空腔,连接壳的外侧面固接有气囊,气囊的材质为耐摩擦材质且外侧面涂有一层聚氨酯层,其中一个连接壳的下端固接有底板,连接壳的内部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使两个相邻连接壳密封连接,连接壳的内下部设有通气机构,通气机构相互连通用于对气囊进行鼓气,将两个连接壳首尾连接,旋动连接机构使两个连接壳密封连接,且上下相邻的通气机构连通,避免操作人员操作繁琐降低工作效率,连接壳内部设有防漏机构,防漏机构位于通气
机构的上侧,当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内,防漏机构用于阻挡地下水进入到通气机构中,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连接壳与气囊之间设有截止机构,截止机构用于避免气囊破损造成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内。
7.进一步的,连接机构包括有转动套,转动套转动连接于第一密封板中部,转动套的外侧面上部为花键设置,转动套外侧面上部花键连接有转轮,转轮位于第一密封板的上侧,转轮下侧固接有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与转动套滑动连接,转动套的外侧面上部环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一密封板和第一环形板,转动套的外侧面下部为螺纹设置,转动套的外侧面下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第一密封板与转动套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固接于第一密封板的下侧面,转动套内侧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上部嵌有排气管,通气管与转动套转动连接,通气管的内侧面上部设置有环形凹槽,螺纹套下侧面周向等间距固接有三根连接杆,通气管的下部设有卡紧组件。
8.进一步的,卡紧组件包括有锥形套,锥形套花键连接于圆形固定柱的外侧面上部,锥形套与三根连接杆下端固接,圆形壳的外侧周向等间距滑动连接有四个方形块,四个方形块的内端均与锥形套的外侧面滑动配合,四个方形块的外侧面均为弧形面,四个方形块的下侧面均固接有第一连接板,圆形壳的内侧面周向等间距固接有四个第一固定杆,四根第一固定杆分别穿过相邻的第一连接板且与其滑动连接,四根第一固定杆上分别环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相邻的第一连接板和圆形壳。
9.进一步的,通气机构包括有滑动管,滑动管滑动连接于通气管的内下侧,滑动管与相邻的通气管上端环形凹槽密封配合,圆形固定柱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滑动管与圆形固定柱的圆形通孔滑动连接且密封配合,滑动管的外侧面下部安装有用于密封的橡胶环,滑动管的外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二环形板,第二环形板位于圆形固定柱的上侧,三根连接杆下部之间固接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滑动管穿过第一固定架的圆形通孔,滑动管的外侧面上部环套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二环形板和第一固定架。
10.进一步的,防漏机构包括有空心浮漂,空心浮漂套设于通气管的外侧面下部,空心浮漂与通气管滑动连接,空心浮漂的上侧固接有圆台块,连接壳的内侧面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位于圆台块的上侧,第一固定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四个方形通孔,第一固定板的方形通孔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四根转动杆的上端均为弯钩设置,四根转动杆上的转轴两侧均环套有扭簧,每个扭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相邻的转动杆和第一固定板,四根转动杆的下端均与圆台块的外侧面接触配合,通气管的外侧面上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四个方形通孔,四根转动杆上端分别穿过相邻滑动板的方形通孔且与其配合,滑动板的上侧设有关闭组件。
11.进一步的,关闭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接于通气管的外侧面下部,第二固定板位于圆台块的上侧,通气管的外侧面下部环套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滑动板和第二固定板,滑动板的侧面前部固接有弧形板,弧形板前侧面上部固接有圆形固定块,通气管的排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出气的球阀,球阀的转动轴上固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圆形固定块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的滑槽内。
12.进一步的,截止机构包括有截止机构伸缩杆,伸缩杆共设有三组,三组伸缩杆周向等间距固接于连接壳的外侧面,每组伸缩杆设有两根,三组伸缩杆上固接有弧形块,弧形块
为橡胶材质,三个弧形块均与气囊内侧面固接,右侧和后侧的弧形块与连接壳之间固接有第一拉簧,左侧的两根伸缩杆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条,两个第一固定条前后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条均固接于连接壳外侧面,两个第一固定条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上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一滑动块与左侧弧形块之间固接有第二拉簧,两个第一固定条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接于连接壳外侧面,第二固定杆穿过第一滑动块的圆形通孔且与其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杆上环套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一滑动块和连接壳,连接壳外侧面嵌有出气管,出气管位于第二固定杆上侧,出气管的上部设有截止组件。
13.进一步的,出气管的外端安装有用于密封的橡胶套,出气管的橡胶套外侧面为圆弧形。
14.进一步的,出气管的中部安装有用于过滤泥沙的金属过滤网。
15.进一步的,截止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架均固接于连接壳外侧面,两个第二固定架分别位于出气管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固定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上开设有圆形凹槽,出气管与第二密封板的圆形凹槽配合,共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条,两个第二固定条固接于连接壳外侧面,且两个第二固定条前后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条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条的上方,两个第二固定条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和第一滑动块之间固接有连接架,第二滑动块的右侧面前后两部均固接有固定钩,连接壳外侧面左部固接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位于第二固定架的上侧,第三固定板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三固定板的圆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上端安装有用于限位的圆盘,滑动杆上端固接有第三固定杆,第三固定杆与两个固定钩配合,滑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二密封板固接,滑动杆外侧面下部环套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三固定板和第二密封板上侧的连接块。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机构,锥形套挤压四个方形块,四个方形块的外端插入到下侧连接壳的环形槽内,方形块挤压到环形槽内上侧的倾斜面,使两个相邻的连接壳紧密挤压,操作简单组装方便,依次连接使本装置紧密连接;通过设置通气机构,在第三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滑动管与通气管始终有挤压力,避免在使用本装置过程中,滑动管与通气管松动漏气;通过气泵鼓入的空气从通气管上的排气管进入到连接壳、第一密封板、圆形壳和圆形固定柱配合形成密闭的空腔内,随后空气经过出气管进入到气囊内,对气囊进行充气,当气囊的内压力到达指定压强时,操作人员关闭气泵,使气囊与钻孔内壁挤压接触,实现了气囊有效适应钻孔内壁的不规则形状,止水方便简单;通过设置防漏机构,滑动板带动着弧形板和圆形固定块向上移动,圆形固定块沿第二连接板滑动,并带动第二连接板沿球阀转轴转动,使球阀关闭,避免了地下水进入到通气管内,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随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再次启动气泵,空气不能经过损坏气囊处通气管的排气管,气泵给其他完好的气囊进行鼓气充压,实现了本装置在损害其中的气囊时,仍能正常使用,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截止机构,第六弹簧带动滑动杆和第二密封板沿第三固定板向下滑动,第二密封板上的圆形凹槽与出气管外端的橡胶套挤压配合,使第二密封板对出气管进行密封,避免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内部,当操作人员再次启动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空气不能从出气管进入到破损的气囊内,实现了本装置继续正常使用,并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连接机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连接机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防漏机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防漏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截止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截止机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的截止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连接壳,101-环形槽,102-棱形槽,2-第一密封板,3-圆形壳,4-圆形固定柱,5-气囊,6-底板,701-转动套,702-转轮,703-第一环形板,704-第一弹簧,705-螺纹套,706-密封件,707-通气管,708-连接杆,709-锥形套,710-方形块,711-第一连接板,712-第一固定杆,713-第二弹簧,801-滑动管,802-第二环形板,803-第一固定架,804-第三弹簧,901-空心浮漂,902-圆台块,903-第一固定板,904-转动杆,905-扭簧,906-滑动板,907-第二固定板,908-第四弹簧,909-弧形板,910-圆形固定块,911-球阀,912-第二连接板,1001-伸缩杆,1002-弧形块,1003-第一拉簧,1004-第一固定条,1005-第一滑动块,1006-第二拉簧,1007-第二固定杆,1008-第五弹簧,1009-出气管,1010-第二固定架,1011-第二密封板,1012-第二固定条,1013-第二滑动块,1014-连接架,1015-固定钩,1016-第三固定板,1017-滑动杆,1018-第三固定杆,1019-第六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一种水文地质试验中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结构,如图1-图11所示,包括有多个连接壳1,连接壳1内侧面上部开设有环形槽101,环形槽101的内上侧面为倾斜面设置,连接壳1的上侧面开设有棱形槽102,连接壳1的下侧面固接有橡胶密封圈,连接壳1的下侧面橡胶密封圈,与下侧相邻的连接壳1上棱形槽102密封配合,连接壳1内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一密封板2,第一密封板2位于环形槽101的下侧,连接壳1的下侧面固接有圆形壳3,圆形壳3的中部固接有圆形固定柱4,圆形固定柱4的外侧面上部设置有花键,连接壳1、第一密封板2、圆形壳3和圆形固定柱4配合形成密闭的空腔,连接壳1的外侧面固接有气囊5,气囊5的材质为耐摩擦材质且外侧面涂有一层聚氨酯层,气囊5有效适应钻孔内壁的不规则形状,止水方便简单,其中一个连接壳1的下端固接有底板6,连接壳1的内部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使两个相邻连接壳1密封连接,连接壳1的内下部设有通气机构,通气机构相互连通用于对气
囊5进行鼓气,将两个连接壳1首尾连接,旋动连接机构使两个连接壳1密封连接,且上下相邻的通气机构连通,避免操作人员操作繁琐降低工作效率,连接壳1内部设有防漏机构,防漏机构位于通气机构的上侧,当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1内,防漏机构用于阻挡地下水进入到通气机构中,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连接壳1与气囊5之间设有截止机构,截止机构用于避免气囊5破损造成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1内。
32.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多个连接壳1放置于指定区域,将带有底板6的连接壳1放置于下方,随后将其中一个连接壳1的放置其上侧并使其对接,使圆形壳3插入到带有底板6的连接壳1内上侧,随后操作人员旋动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环形槽101配合,连接壳1下侧的橡胶密封圈,与带有底板6的连接壳1上侧棱形槽102挤压配合,当连接壳1下侧的橡胶密封圈受到挤压后形变与棱形槽102紧密接触,提高了两个相邻连接壳1之间的密封效果,操作人员在旋动连接机构时,通气机构相邻的通气机构连通,重复上述操作,操作人员根据地下含水层的厚度使多个连接壳1依次连接组装,使最上方的通气机构与气泵连通,随后使组装完成的连接壳1深入到钻孔中,当到达指定位置后对本装置进行固定,随后操作人员启动气泵对本装置上的气囊5进行充气,充气后的气囊5与钻孔的内壁挤压接触,有效适应钻孔内壁的不规则形状,提高止水效果,从而对钻孔止水,实现了根据不同地下含水层的厚度进行连接,连接机构使连接壳1依次紧密连接,操作简单组装方便,长时间使用会使气囊5与钻孔内壁摩擦严重,当遇到尖锐的岩石时会造成气囊5破损,当其中一个气囊5破损时,截止机构触发,避免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1内,同时避免气泵充的气从破损气囊5处泄漏,使其他气囊5不能贴合到钻孔内壁,不能对含水层进行止水,降低了工作效率,当截止机构发生失效时,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1内,防漏机构触发对相邻通气机构上的出气管1009进行关闭,避免地下水倒灌进入到通气机构内,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当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首先将气泵与最上方的通气机构断开连接,随后依次对连接壳1进行拆卸,全部拆卸完毕后,对损坏的气囊5进行维修方便下次使用。
33.实施例2
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图5所示,连接机构包括有转动套701,转动套701转动连接于第一密封板2中部,转动套701的外侧面上部为花键设置,转动套701外侧面上部花键连接有转轮702,转轮702位于第一密封板2的上侧,转轮702下侧固接有第一环形板703,第一环形板703与转动套701滑动连接,转动套701的外侧面上部环套有第一弹簧704,第一弹簧704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一密封板2和第一环形板703,转动套701的外侧面下部为螺纹设置,转动套701的外侧面下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705,第一密封板2与转动套70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706,密封件706固接于第一密封板2的下侧面,转动套701内侧设置有通气管707,通气管707上部嵌有排气管,通气管707与转动套701转动连接,通气管707的内侧面上部设置有环形凹槽,螺纹套705下侧面周向等间距固接有三根连接杆708,通气管707的下部设有卡紧组件。
35.如图5和图6所示,卡紧组件包括有锥形套709,锥形套709花键连接于圆形固定柱4的外侧面上部,锥形套709与三根连接杆708下端固接,圆形壳3的外侧周向等间距滑动连接有四个方形块710,方形块710挤压到环形槽101内上侧的倾斜面,使两个相邻的连接壳1紧密挤压,使连接壳1下侧的橡胶密封圈,与带有底板6的连接壳1上侧的棱形槽102挤压配合,四个方形块710的内端均与锥形套709的外侧面滑动配合,四个方形块710的外侧面均为弧
形面,锥形套709挤压四个方形块710,四个方形块710分别沿圆形壳3向外侧滑动,四个方形块710的下侧面均固接有第一连接板711,圆形壳3的内侧面周向等间距固接有四个第一固定杆712,四根第一固定杆712分别穿过相邻的第一连接板711且与其滑动连接,四根第一固定杆712上分别环套有第二弹簧713,第二弹簧713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相邻的第一连接板711和圆形壳3。
36.如图5所示,通气机构包括有滑动管801,滑动管801滑动连接于通气管707的内下侧,滑动管801与相邻的通气管707上端环形凹槽密封配合,圆形固定柱4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滑动管801与圆形固定柱4的圆形通孔滑动连接且密封配合,滑动管801的外侧面下部安装有用于密封的橡胶环,滑动管801的外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二环形板802,第二环形板802位于圆形固定柱4的上侧,三根连接杆708下部之间固接有第一固定架803,第一固定架803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滑动管801穿过第一固定架803的圆形通孔,滑动管801的外侧面上部环套有第三弹簧804,第三弹簧804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二环形板802和第一固定架803,滑动管801插入到相邻的通气管707上端的环形凹槽内,第三弹簧804被压缩,滑动管801下侧的橡胶环与通气管707上端的环形凹槽挤压形变,提高了滑动管801和通气管707之间的密封效果,在第三弹簧804弹力的作用下使滑动管801与通气管707始终有挤压力,避免在使用本装置过程中,滑动管801与通气管707松动漏气。
37.如图7和图8所示,防漏机构包括有空心浮漂901,空心浮漂901套设于通气管707的外侧面下部,空心浮漂901与通气管707滑动连接,空心浮漂901的上侧固接有圆台块902,连接壳1的内侧面固接有第一固定板903,第一固定板903位于圆台块902的上侧,第一固定板903周向等间距开设有四个方形通孔,第一固定板903的方形通孔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04,四根转动杆904的上端均为弯钩设置,四根转动杆904上的转轴两侧均环套有扭簧905,每个扭簧905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相邻的转动杆904和第一固定板903,四根转动杆904的下端均与圆台块902的外侧面接触配合,圆台块902的外侧面挤压四根转动杆904下端,四根转动杆904的下端向外侧相远离,使转动杆904的上端相靠近,扭簧905被旋紧,通气管707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906,滑动板906周向等间距开设有四个方形通孔,四根转动杆904上端分别穿过相邻滑动板906的方形通孔且与其配合,滑动板906的上侧设有关闭组件。
38.如图7和图8所示,关闭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板907,第二固定板907固接于通气管707的外侧面下部,第二固定板907位于圆台块902的上侧,通气管707的外侧面下部环套有第四弹簧908,四根转动杆904上端的弯钩与滑动板906的方形通孔失去配合后,在第四弹簧908弹力的作用下使滑动板906和其上部的其他部件沿通气管707向上滑动,第四弹簧908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滑动板906和第二固定板907,滑动板906的侧面前部固接有弧形板909,弧形板909前侧面上部固接有圆形固定块910,通气管707的排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出气的球阀911,球阀911的转动轴上固接有第二连接板912,第二连接板912上开设有滑槽,圆形固定块910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912的滑槽内,圆形固定块910沿第二连接板912滑动,并带动第二连接板912沿球阀911转轴转动,使球阀911关闭,避免了地下水进入到通气管707内,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随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再次启动气泵。
39.如图9-图11所示,截止机构包括有截止机构伸缩杆1001,伸缩杆1001共设有三组,三组伸缩杆1001周向等间距固接于连接壳1的外侧面,每组伸缩杆1001设有两根,三组缩杆1001上固接有弧形块1002,弧形块1002为橡胶材质,三个弧形块1002均与气囊5内侧面固
接,右侧和后侧的弧形块1002与连接壳1之间固接有第一拉簧1003,左侧的两根伸缩杆100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条1004,两个第一固定条1004前后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条1004均固接于连接壳1外侧面,两个第一固定条100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005,第一滑动块1005上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一滑动块1005与左侧弧形块1002之间固接有第二拉簧1006,两个第一固定条1004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杆1007,第二固定杆1007固接于连接壳1外侧面,第二固定杆1007穿过第一滑动块1005的圆形通孔且与其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杆1007上环套有第五弹簧1008,第五弹簧1008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一滑动块1005和连接壳1,连接壳1外侧面嵌有出气管1009,出气管1009位于第二固定杆1007上侧,出气管1009的外端安装有用于密封的橡胶套,出气管1009的橡胶套外侧面为圆弧形,出气管1009的中部安装有用于过滤泥沙的金属过滤网,出气管1009的上部设有截止组件。
40.如图10-图11所示,截止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架1010,第二固定架1010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架1010均固接于连接壳1外侧面,两个第二固定架1010分别位于出气管1009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固定架1010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密封板1011,第二密封板1011上开设有圆形凹槽,出气管1009与第二密封板1011的圆形凹槽配合,共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条1012,两个第二固定条1012固接于连接壳1外侧面,且两个第二固定条1012前后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条1012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条1004的上方,两个第二固定条1012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013,第二滑动块1013和第一滑动块1005之间固接有连接架1014,第二滑动块1013的右侧面前后两部均固接有固定钩1015,连接壳1外侧面左部固接有第三固定板1016,第三固定板1016位于第二固定架1010的上侧,第三固定板1016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三固定板1016的圆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017,滑动杆1017的上端安装有用于限位的圆盘,滑动杆1017上端固接有第三固定杆1018,第三固定杆1018与两个固定钩1015配合,滑动杆1017通过连接块与第二密封板1011固接,滑动杆1017外侧面下部环套有第六弹簧1019,第六弹簧1019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三固定板1016和第二密封板1011上侧的连接块,第六弹簧1019带动滑动杆1017和第二密封板1011沿第三固定板1016向下滑动,第二密封板1011上的圆形凹槽与出气管1009外端的橡胶套挤压配合,使第二密封板1011对出气管1009进行密封,避免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1内部。
41.操作人员将带有底板6的连接壳1放置于最下方,将另一个连接壳1与其连通,圆形壳3插入到下侧连接壳1内上部,随后操作人员顺时针旋动上侧连接壳1内的转轮702,转轮702带动转动套701和其上部其他部件顺时针转动,转动套701顺时针转动使螺纹套705向下移动,螺纹套705带动三根连接杆708向下移动,三根连接杆708带动锥形套709沿圆形固定柱4向下滑动,锥形套709挤压四个方形块710,四个方形块710分别沿圆形壳3向外侧滑动,四个方形块710分别带动其上的第一连接板711,沿相邻的第一固定杆712向外侧滑动,四个第二弹簧713被压缩,四个方形块710的外端插入到下侧连接壳1的环形槽101内,方形块710挤压到环形槽101内上侧的倾斜面,使两个相邻的连接壳1紧密挤压,使连接壳1下侧的橡胶密封圈,与带有底板6的连接壳1上侧的棱形槽102挤压配合,重复上述操作使连接壳1依次连接,操作简单组装方便,使本装置紧密连接。
42.三根连接杆708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固定架803向下移动,第一固定架803向下挤压第三弹簧804,第三弹簧804向下挤压第二环形板802,使滑动管801沿通气管707向下滑动,滑动管801穿过圆形固定柱4向下滑动,滑动管801插入到相邻通气管707上端的环形
凹槽内,第三弹簧804被压缩,滑动管801下侧的橡胶环与通气管707上端的环形凹槽挤压形变,提高了滑动管801和通气管707之间的密封效果,在第三弹簧804弹力的作用下使滑动管801与通气管707始终有挤压力,避免在使用本装置过程中,滑动管801与通气管707松动漏气。
43.随后重复上述操作,再次将相邻的连接壳1连接,此时上侧的圆形固定柱4下端外侧面挤压下侧的转轮702,随后转轮702带动第一环形板703沿转动套70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704被压缩。
44.操作人员将最上侧的通气管707与气泵连通,随后将组装好的本装置放置于钻孔内部,当本装置到达指定位置后对其进行固定,随后启动气泵,气泵向连通的通气管707内进行充气,气泵鼓入的空气从通气管707上的排气管进入到连接壳1、第一密封板2、圆形壳3和圆形固定柱4配合形成密闭的空腔内,随后空气经过出气管1009进入到气囊5内,对气囊5进行充气,当气囊5的内压力到达指定压强时,操作人员关闭气泵,使气囊5与钻孔内壁挤压接触,气囊5向外扩张时,气囊5会带动其上的三个弧形块1002相远离移动,三个弧形块1002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伸缩杆1001伸出,同时两个第一拉簧1003和第二拉簧1006被拉伸,实现了气囊5有效适应钻孔内壁的不规则形状,止水方便简单。
45.长时间的使用,气囊5的外侧磨损严重,当气囊5与尖锐的岩石发生触碰摩擦后,造成气囊5破损,本装置内部的空气从气囊5破损处从溢出,所有的气囊5都复位,随后地下水不断流动从气囊5破损处进入其内,当地下水进入到气囊5内其发生形变,气囊5在地下水的重力作用下使第二拉簧1006挤压到第一滑动块1005,第一滑动块1005沿第一固定条1004向右侧滑动,第五弹簧1008被压缩,第一滑动块1005通过连接架1014带动第二滑动块1013沿第二固定条1012向右侧滑动,第二滑动块1013带动两个固定钩1015向右侧滑动,两个固定钩1015与第三固定杆1018失去配合,随后第六弹簧1019带动滑动杆1017和第二密封板1011,沿第三固定板1016向下滑动,第二密封板1011上的圆形凹槽与出气管1009外端的橡胶套挤压配合,使第二密封板1011对出气管1009进行密封,避免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1内部,当操作人员再次启动气泵对气囊5进行充气,空气不能从出气管1009进入到破损的气囊5内,实现了本装置继续正常使用,并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46.气囊5破损后,地下水进入到气囊5内,当气囊5破损处与出气管1009相对时,第二密封板1011不能及时与出气管1009配合,通过出气管1009内的过滤网避免地下水内的沙石进入到连接壳1内,当地下水进入到连接壳1内部后,地下水的浮力使空心浮漂901带动着圆台块902向上移动,圆台块902的外侧面挤压四根转动杆904下端,四根转动杆904的下端向外侧相远离,四个转动杆904的上端相靠近,扭簧905被旋紧,当四根转动杆904上端的弯钩与滑动板906的方形通孔失去配合后,在第四弹簧908弹力的作用下,使滑动板906和其上部的其他部件沿通气管707向上滑动,滑动板906带动着弧形板909和圆形固定块910向上移动,圆形固定块910沿第二连接板912滑动,并带动第二连接板912沿球阀911转轴转动,使球阀911关闭,避免了地下水进入到通气管707内,造成本装置不能正常使用,随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再次启动气泵,空气不能经过损坏气囊5处通气管707的排气管,气泵给其他完好的气囊5进行鼓气充压,实现了本装置在损坏其中一个气囊5时,仍能正常使用,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47.当使用完毕后,将本装置从钻孔中取出,操作人员将气泵与最上侧的通气管707断
开连接,随后操作人员依此逆时针转动转轮702,使螺纹套705通过连接杆708带动锥形套709复位,在四个第二弹簧713弹力的作用下使四个方形块710复位,同时第一固定架803带动滑动管801向上移动复位,使滑动管801与相邻的通气管707断开连接,当两个相邻的连接壳1分离后,在第一弹簧704弹力的作用下使转轮702和其上部的其他部件复位,当将本装置分离完毕后,操作人员对损坏的气囊5进行维修,并使球阀911和第二密封板1011复位,方便下次使用。
48.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