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预制复合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05285发布日期:2022-08-20 02:30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预制复合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风电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钻孔预制复合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风机桩基础采用复合预制管桩施工,每基基础36根工作桩,7根试验桩。施工前确定桩位点,加固钻机就位后,通过铺设钢板或枕木使钻机稳固不倾斜、不移动;钻头尖与桩位垂直对准,并且调整好垂直度,确保成孔的垂直度。施工前,在钻机抱杆上作出明显标记,以确定钻具钻进深度;施工时,首先将钻头喷孔堵严,防止钻进过程中砂土从喷浆孔中进入,造成水泥浆输送管路堵塞。传统基础管桩施工时间周期长,工作强度大,桩基完整性不好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预制复合桩的施工方法,通过采用复合预制桩技术施工节省了时间和工作强度。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钻孔预制复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s1,稳钻工序
6.s101,确定准备施工的桩位号后,依据固定点或桩位点,按尺寸进行检查;
7.s102,钻机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铺设钢板或枕木,确保钻机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8.s103,稳钻时,钻头尖与桩位垂直对准,并且调整好垂直度;
9.s104,钻机对准桩点后必须调平,确保成孔的垂直度;
10.s2,成孔工序
11.s201,施工前,依据设计桩长及施工场地地坪标高,在钻机抱杆上作出明显标记,以确定钻具钻进深度;
12.s202,施工时,首先将钻头喷孔堵严,防止钻进过程中砂土从喷浆孔中进入,造成水泥浆输送管路堵塞;
13.s203,钻机钻至设计孔底标高后,开动注浆泵向孔内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5-6mpa;
14.s204,当水泥浆面达到足够支撑孔壁稳定且超过地下水位0.5~1.0m的位置处停止注浆,并记录注浆量;
15.s3,安置管桩工序
16.s301,司索人员先用钢丝绳捆好管桩;
17.s302,利用吊钩将管桩竖直吊起放入孔中;
18.s303,放入孔中后要控制好桩顶标高及桩位居中;
19.s4,补浆密实工序
20.s401,管桩固定后,补浆工下入补浆管;
21.s402,第一次补浆,将桩内的水及杂质拱出桩外;
22.s403,进行多次补浆后,当水泥浆饱满不再渗透且高于桩顶标高不小于50cm时,方可终止补浆,拔出短补浆管,并记录补浆量;
23.s404,补浆压力应控制在1~3mpa之间;
24.s405,补浆密实工序应在水泥浆初凝前完成;
25.s5,搅拌水泥浆工序
26.s501,水泥采用p.o42.5,水灰比控制在0.6;
27.s502,水泥搅拌时间大于3min方可出罐,一罐放净后方可进行下一罐的搅拌;
28.s503,搅拌好的水泥浆经过筛网过滤存放贮浆罐,并派专人搅拌防止沉淀,存贮时间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29.进一步地,s2中,钻机下钻速度要平稳。
30.进一步地,s2中,进尺速度越快越好,注意电流和返土情况,防止出现埋钻事故。
31.进一步地,s2中,钻进中,如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或发现地下障碍时,应立即停止钻进。
32.进一步地,s2中,开始注浆时,钻具应在孔底旋转一段时间,然后边提边注浆,但要保证钻头埋入水泥浆中不少于2m,不得使钻头提出浆面。
33.进一步地,s5中,定期检查水泥浆,水灰比符合要求才允许使用。
34.进一步地,s5中,严格按技术要求给定的数量加水及水泥;即每罐水泥1000kg,水600kg。
35.进一步地,在钻机就位前,试运转钻机并检查钻头喷孔是否堵严、泥浆泵、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钻机就位后,复测孔位,对正点位并调整钻机垂直度;
36.进一步地,钻孔时应间隔钻孔,防止塌孔埋钻,影响周围桩的质量;钻孔时,钻进的速度依据电流的变化来控制,以免烧毁电机,电流控制在不大于两倍钻机额定功率的电流值。
37.进一步地,安放管桩:由于管桩较长,造成起吊困难,先用钢丝绳捆好管桩,利用吊钩将管桩竖直吊起放入孔中,固定好的管桩要保证在孔内居中。
3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基础管桩桩芯施工进行改进,采用二次填芯方法施工,进一步完善了预制复合桩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复合预制桩技术施工节省了时间和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
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实施例1
45.如图1所示,
46.一种钻孔预制复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1、稳钻工序
48.1.1确定准备施工的桩位号后,由技术人员按图纸找点,以露出圆状白点为准。依据固定点或其它准确的桩位点,按图示尺寸进行检查。点位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49.1.2钻机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铺设钢板或枕木,确保钻机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50.1.3稳钻时,钻头尖与桩位垂直对准,并且调整好垂直度。如发现钻尖离开点位要重新调整,重新稳点,直到钻头尖对准桩位为止;
51.1.4钻机对准桩点后必须调平,确保成孔的垂直度。
52.2成孔工序
53.2.1施工前,技术员应依据设计桩长及施工场地地坪标高,在钻机抱杆上作出明显标记,以确定钻具钻进深度;
54.2.2施工时,首先将钻头喷孔堵严,防止钻进过程中砂土从喷浆孔中进入,造成水泥浆输送管路堵塞;
55.2.3钻机下钻速度要平稳;
56.2.4在可能的情况下,进尺速度越快越好,但要注意电流和返土情况,防止出现埋钻事故;
57.2.5钻进中,如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或发现地下障碍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与甲方协商解决处理;
58.2.6钻机钻至设计孔底标高后,开动注浆泵向孔内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5-6mpa;
59.2.7开始注浆时,钻具应在孔底旋转一段时间,然后边提边注浆,但要保证钻头埋入水泥浆中不少于2m,不得使钻头提出浆面;
60.2.8当水泥浆面达到足够支撑孔壁稳定且超过地下水位0.5~1.0m的位置处停止注浆,并记录注浆量。
61.3安置管桩工序
62.3.1司索人员先用钢丝绳捆好管桩;
63.3.2利用吊钩将管桩竖直吊起放入孔中;
64.3.3放入孔中后要控制好桩顶标高及桩位居中。
65.4补浆密实工序
66.4.1管桩固定后,补浆工下入补浆管;
67.4.2第一次补浆,将桩内的水及杂质拱出桩外;
68.4.3进行多次补浆后。当水泥浆饱满不再渗透且高于桩顶标高不小于50cm时,在现场技术员认可的情况下,方可终止补浆,拔出短补浆管,并记录补浆量;
69.4.4补浆压力应控制在1~3mpa之间;
70.4.5补浆密实工序应在水泥浆初凝前完成。
71.5搅拌水泥浆工序
72.5.1水泥采用p.o42.5,水灰比控制在0.6;定期检查水泥浆,水灰比符合要求才允许使用;
73.5.2严格按技术要求给定的数量加水及水泥;即每罐水泥1000kg,水600kg;
74.5.3水泥搅拌时间大于3min方可出罐,一罐放净后方可进行下一罐的搅拌;
75.5.4搅拌好的水泥浆经过筛网过滤存放贮浆罐,并派专人搅拌防止沉淀,存贮时间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76.6本项目施工要点
77.6.1在钻机就位前,试运转钻机并检查钻头喷孔是否堵严、泥浆泵、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
78.6.2钻机就位后,复测孔位,对正点位并调整钻机垂直度;
79.6.3钻孔时应间隔钻孔,防止塌孔埋钻,影响周围桩的质量;
80.6.4钻孔时,钻进的速度依据电流的变化来控制,以免烧毁电机,电流控制在不大于两倍钻机额定功率的电流值;
81.6.5安放管桩:
82.由于管桩较长,造成起吊困难,先用钢丝绳捆好管桩,利用吊钩将管桩竖直吊起放入孔中,固定好的管桩要保证在孔内居中。
83.本发明对基础管桩桩芯施工进行改进,采用二次填芯方法施工,进一步完善了预制复合桩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复合预制桩技术施工节省了时间和工作强度。
8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