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5166发布日期:2022-06-29 07:3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塌方,是指建筑物、山体、路面、矿井在自然力非人为的情况下,出现塌陷下坠的自然现象。多数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造成道路、堤坝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出现掉块、坍塌的现象。塌方是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最常见、最有危害力的现象之一,根据隧道塌方的情况不同必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目前隧道塌方治理主要有注浆管棚法、导管注浆法等方法。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公开号:cn205063972u,公开日:2016.03.02,其装置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但结构单一,完成支护所需时间较长,且不便于调节支护面积,不能对施工位置进行快速施工,不利于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其具有功能多样,使用灵活度高的特点。
6.(2)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包括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通过销轴与第一电动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设在第一卡槽内,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块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块活动连接在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钢板,所述弧形钢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承重底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输料泵,所述输料泵的出料端固定安装有输料管,所述输料泵的进料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承重底座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内部卡接有料筒。
8.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时,通过设置限位组件,配合限位块,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不同尺寸的弧形钢板进行更换调整,实现对不同支护面积的快捷调整,提高施工速度,保障施工安全。
9.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注浆喷嘴,所述弧形钢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所述注浆管穿设在注浆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底座下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
述第二电动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
11.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底座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活动连接有电动轮组,所述承重底座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承重底座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板。
12.(3)有益效果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当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弧形钢板对施工面进行支护时,通过拉动把手,带动限位杆向右移动,借助限位杆在限位孔内的活动作用,释放限位块,配合第一卡槽,实现对弧形钢板进行灵活更换的目的,通过设置弹簧,推动限位环,进而带动限位杆向左移动,能够实现对限位杆的快捷复位,保障使用安全,通过控制第二电动推杆进行伸长缩短,带动第二支撑板进行上下移动,能够实现对配重底座稳定性的调节,增加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15.2、通过设置输料泵,便于将料桶内的物料经输料泵输送至注浆管,通过设置注浆孔,便于使用注浆管对塌方空腔进行修补,配合注浆管实现快捷调整注浆位置以及注浆高度的目的,增加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16.3、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推杆伸长缩短,带动第一支撑板进行上下移动,实现对弧形钢板的高度的调节,通过设置电动轮组,能够实现装置便捷移动,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安全性,配合万向轮,实现装置的快捷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的标记为:
22.1、承重底座;2、第一电动推杆;3、第一支撑块;4、第一支撑板;5、弧形钢板;6、限位组件;601、限位杆;602、把手;603、弹簧;604、限位环;7、第一卡槽;8、限位块;9、注浆孔;10、注浆管;11、注浆喷嘴;12、输料管;13、输料泵;14、进料管;15、第一支撑架;16、料筒;17、控制板;18、第二支撑块;19、电动轮组;20、万向轮;21、第二电动推杆;22、第二支撑板;23、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24.实施例:
25.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隧道塌方的填补式支撑装置,包括承重底座1,所述承重底座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3,所述第一支撑块3通过销轴与第一电动推杆2活动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伸长缩短,在销轴的活动作用下,带动第一支撑板4进行上下移动,实现对弧形钢板5的高度的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板4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7,所述第一卡槽7内安装有限位组件6,所述第一支撑板4上表面设置有弧形钢板5,所述弧形钢板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限位杆601,所述限位杆601穿设在第一卡槽7内,所述限位杆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602,所述限位杆601,所述限位杆601表面套接有弹簧603,所述限位杆6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04,所述限位块8表面开设有限位孔23,所述限位块8活动连接在第一卡槽7内,通过设置限位组件6,当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弧形钢板5对施工面进行支护时,通过拉动把手602,带动限位杆601向右移动,借助限位杆601在限位孔23内的活动作用,释放限位块8,配合第一卡槽7,实现对弧形钢板5进行灵活更换的目的,通过设置弹簧603,推动限位环604,进而带动限位杆601向左移动,能够实现对限位杆601的快捷复位,保障使用安全;
27.所述承重底座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输料泵13,所述输料泵13的出料端固定安装有输料管12,所述输料泵13的进料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4,通过设置输料泵13,便于将料桶内的物料经输料泵13输送至注浆管10,所述承重底座1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5,所述第一支撑架15内部卡接有料筒16。
28.具体的,所述输料管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注浆管10,所述注浆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注浆喷嘴11,所述弧形钢板5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9,所述注浆管10穿设在注浆孔9内。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注浆孔9,便于使用注浆管10对塌方空腔进行修补,配合注浆管10实现快捷调整注浆位置以及注浆高度的目的,增加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30.具体的,所述承重底座1下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2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1进行伸长缩短,带动第二支撑板22进行上下移动,能够实现对配重底座稳定性的调节,增加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2.具体的,所述承重底座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块18,所述第二支撑块18活动连接有电动轮组19,所述承重底座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0,所述承重底座1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板17。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动轮组19,能够实现装置便捷移动,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安全性,配合万向轮20,实现装置的快捷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5.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根据不同的塌方面积,选用不同尺寸的弧形钢板5,将其搭接在第一支撑板4表面,拉动限位杆601一端的把手602,将弧形钢板5表面的限位块8,卡接至第一卡槽7内,松开把手602,在弹簧603的作用下,推动限位环604,带动限位杆601进行复位,使限位杆601穿过限位块8上的限位孔23,实现对弧形钢板5位置的固定,接着向料筒16
内添加填补物料,然后使用控制板17,控制电动轮组19工作,配合使用万向轮20,将装置移动至待施工区域,使用控制板17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1伸长,带动第二支撑板22下降,使其与地面搭接,完成对承重底座1稳固性的调节,接着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伸长,通过第一支撑板4,带动弧形钢板5升高,使其与隧道内壁搭接,完成对塌方位置的支护,将注浆管10与注浆孔9卡接,控制输料泵13工作,将料桶内的填补物料经注浆管10输送至塌方空腔内,完成对塌方区域的填补后,取出注浆管10即可。
36.待填补物料凝结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缩短,带动弧形钢板5下降,再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1缩短,完成对第二支撑板22的收纳,控制第一电机,将装置移动至收纳区域,拉动限位杆601,将弧形钢板5取下,对料筒16进行清洁,即可完成装置的收置工作。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