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6513发布日期:2022-07-13 04:3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管滤网领域,特别涉及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


背景技术:

2.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地下水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指与地表水有显著区别的所有埋藏在地下水的水,特指含水层中饱水带的那部分水,二是向下流动或渗透,使土壤和岩石饱和,并补给泉和井的水,三是在地下的岩石空洞里、在组成地壳物质的空隙中储存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在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为了检测地块地下水情况,需要在地块进行水井建设,并进行地下水采集,在进行地下水的采集时,往往会包含过多杂质,导致在收集到水源后,还需对杂质进行剔除,过于麻烦。
3.因此,提出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外壁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外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块,所述第一加固块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加固块,所述第二加固块正面左右两侧的正中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固柱,所述加固柱的侧边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中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的一端开设有适配槽,所述适配槽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腔中设置有弹簧。
7.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槽开设在外管内腔的正中,所述外管通过第一通槽套设在内管的外壁。
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块和第二加固块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加固块固定连接在外管外壁的背面,两个所述加固柱的正面对称固定连接在第一加固块背面左右两侧的正中。
9.优选的,所述凹槽有四个,每个所述凹槽对称开设在第一通槽内腔顶部和底部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夹块和凹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适配槽为弧状,每个所述适配槽对称开设在顶部和底部夹块相对的一侧。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块有四个,每个所述固定块对称固定连接在外管外壁顶部和底部的正面和背面,每个所述固定块均为空腔结构,所述把手有四个,每个所述把手对称贴合
在固定块的一端。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通槽对称开设在每个固定块靠近外管的一端,所述固定块通过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的内腔相通,所述固定块为顶部和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二通槽和连接柱的尺寸相适配,所述连接柱通过第二通槽延伸至固定块的内腔中,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通槽的内腔中。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该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通过设置的过滤网,可过滤水中的杂质,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固块、第二加固块和加固柱,能对整体的结构起到加固效果,避免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外管和内管破损。
15.2、该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通过设置的弹簧,可将连接柱向第一通槽的内腔中弹去,以此带动夹块向第一通槽的内腔中弹去,在内管放置到外管的内腔轴,四个夹块会通过适配槽将内管的外壁进行夹紧,以此起到固定效果,不会因为水流的冲击导致内管的脱落,当需要将内管取出进行清洗或更换时,向外部拉动把手,带动连接柱通过第二通槽在固定块的内腔中进行移动,此时可带动夹块缩回至凹槽的内腔,此时即可将内管从外管的内腔中取出。
16.3、该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此装置可拆卸,经过清洗后可重复利用,环保,该装置比较灵活,可根据现场地下水水位进行长度切割,样品还可以妥善保存,便于日后溯源。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内管;2、过滤网;3、外管;4、第一加固块;5、第二加固块;6、加固柱;7、第一通槽;8、凹槽;9、连接柱;10、夹块;11、适配槽;12、固定块;13、把手;14、第二通槽;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3所示,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包括内管1,内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过滤网2的外壁设置有外管3,外管3外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块4,第一加固块4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加固块5,第二加固块5正面左右两侧的正中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固柱6,第一加固块4和第二加固块5的尺寸相同,第二加固块5固定连接在外管3外壁的背面,两个加固柱6的正面对称固定连接在第一加固块4背面左右两侧的正中,加固柱6的侧边设置有第一通槽7,第一通槽7开设在外管3内腔的正中,外管3通过第一通槽7套设在内管1的外壁,第一通槽7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凹槽8,凹槽8的内腔中设置有连接柱9,连接柱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10,夹块10的一端开设有适配槽11,凹槽8有四个,每个凹槽8对
称开设在第一通槽7内腔顶部和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夹块10和凹槽8的尺寸相适配,适配槽11为弧状,每个适配槽11对称开设在顶部和底部夹块10相对的一侧,适配槽1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3,固定块12有四个,每个固定块12对称固定连接在外管3外壁顶部和底部的正面和背面,每个固定块12均为空腔结构,把手13有四个,每个把手13对称贴合在固定块12的一端,把手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槽14,第二通槽14的内腔中设置有弹簧15,第二通槽14对称开设在每个固定块12靠近外管3的一端,固定块12通过第二通槽14与第一通槽7的内腔相通,固定块12为顶部和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结构,第二通槽14和连接柱9的尺寸相适配,连接柱9通过第二通槽14延伸至固定块12的内腔中,连接柱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弹簧15的一端,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通槽14的内腔中,通过设置的过滤网2,可过滤水中的杂质,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固块4、第二加固块5和加固柱6,能对整体的结构起到加固效果,避免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外管3和内管1破损,通过设置的弹簧15,可将连接柱9向第一通槽7的内腔中弹去,以此带动夹块10向第一通槽7的内腔中弹去,在内管1放置到外管3的内腔轴,四个夹块10会通过适配槽11将内管1的外壁进行夹紧,以此起到固定效果,不会因为水流的冲击导致内管1的脱落,当需要将内管1取出进行清洗或更换时,向外部拉动把手13,带动连接柱9通过第二通槽14在固定块12的内腔中进行移动,此时可带动夹块10缩回至凹槽8的内腔,此时即可将内管1从外管3的内腔中取出,此装置可拆卸,经过清洗后可重复利用,环保,该装置比较灵活,可根据现场地下水水位进行长度切割,样品还可以妥善保存,便于日后溯源。
23.具体实施例1:内管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管,内径为63mm,外径为68mm,其中过滤网2的缝隙缝宽0.2mm~0.5mm,并能阻挡90%的滤层材料。
24.具体实施例2:外管3的内径为69mm,外径为74mm,外管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地下水井井管滤网套筒装置,使用时过滤网2固定连接在内管1的外壁,拉动把手13,使得连接柱9能带动夹块10进入至凹槽8的内腔,将内管1通过第一通槽7插入至外管3的内腔,内管1完全进入外管3的内腔后,松开把手13,此时弹簧15将连接柱9向第一通槽7的内腔弹去,以此使得连接柱9能带动夹块10进行移动,此时四个夹块10可将内管1的外壁进行夹紧,以此起到固定的效果,进行整体的安装时,待钻机钻探结束后,将整体套入地下水井管中,并将整个地下水井管置入钻孔中,即可进行地下水井的建设。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