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

文档序号:835726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综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有利于防止区段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目前无区段煤柱开采的方法,如“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专利号:98100544.6),是将连接回采工作面两端的进风巷道(一般同时为运输巷道)与回风巷道分别布置在厚煤层的不同层位,该方法将工作面回风巷道或运输巷道(靠近未开采工作面一侧的煤体巷道)沿下部工作面的煤层顶板布置,在巷道底板留设的底煤较厚,底板是煤,属于弱面,受采动影响,易引发巷道应力集中,造成巷道底板变形,巷道底煤是围岩最易发生冲击地压的位置,若出现冲击地压,底煤冲出,造成鼓出、堵死巷道,容易产生重大伤亡事故。
[0003]因此,现有厚煤层综放开采时,由于底煤较厚,容易受冲击地压影响,引发底煤冲出底板、堵死巷道的危险。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底煤较厚,容易受冲击地压的影响而引发底煤冲出底板堵死巷道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包括:在厚煤层中按多区段顺序开采,先开采区段的层位高于后开采区段的层位;当前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于其上一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的正上方,当前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
[000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的工作面由与煤层平行的直线段工作面和连接所述直线段工作面与该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的斜线段工作面构成;所述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位于所述直线段工作面的端部。
[000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布置为半煤岩巷道。
[000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的工作面的高度为2?4m。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在采煤的过程中还会对采空区进行充填。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在采煤的过程中对已采工作面的运输巷道进行分段充填。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在采煤的过程中对已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进行全工作面充填。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充填的过程采用的充填原料包括:矸石、水泥或碎煤。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发明的开采方法中,当前区段运输巷沿底板布置,为保证该巷道和下区段回风巷道的高度,多布置为半煤岩巷道,巷道的整体性被破坏,深部煤体自身或“煤体一围岩”交界处的卸载变形得以释放,能量难以积聚,有效的防治了底板的冲击地压;当前区段回风巷道临近上区段采空区,下部是已经充填了矸石的巷道,煤岩体内的能量经过释放后同样大大减小了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0015]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的巷道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0018]现在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1示出的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的巷道布置图。
[00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该开采方法包括:在厚煤层中按多区段顺序开采,先开采区段的层位高于后开采区段的层位;当前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于上一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的正上方,当前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相邻的两个开采区段的工作面之间没有区段保护煤柱。
[0020]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煤层开采中,按照开采区段1、开采区段2、开采区段3等的开采顺序依次对煤层进行开采,其中,开采区段I的层位高于开采区段2的层位,开采区段2的层位高于开采区段3的层位,依次类推,先开采区段的层位高于后开采区段的层位。在该煤层开采的巷道布置中,将当前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于其上一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的正上方,当前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例如当开采区段2为当前开采区段时,开采区段I则为其上一开采区段,将开采区段2的回风巷道4沿煤层顶板5布置于开采区段I的运输巷道6的正上方,将开采区段2的运输巷道7沿煤层底板8布置。相邻的两个开采区段的工作面之间没有区段保护煤柱,例如开采区段I和开采区段2的工作面之间没有区段保护煤柱,开采区段2和开采区段3的工作面之间也没有区段保护煤柱。
[002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的工作面由与煤层平行的直线段工作面和连接所述直线段工作面与该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的斜线段工作面构成;所述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位于所述直线段工作面的端部。例如开采区段2中的工作面9由与煤层平行的直线段工作面10和连接直线段工作面10与开采区段2的回风巷道4的斜线段工作面11构成,开采区段2的运输巷道7位于该直线段工作面10的端部。
[002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布置为半煤岩巷道。采用半煤岩巷道的布置方式可以破坏巷道的整体性,使得深部煤体自身或“煤体一围岩”交界处的卸载变形得以释放,能量难以积聚,有效的减小了冲击矿压。
[002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的工作面的高度为2?4m。
[002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采方法中每个开采区段在采煤的过程中还会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其中,有些实施例会对已采工作面的运输巷道进行分段充填,对运输巷道进行分段充填可以使采空区与外面区段巷道有效隔离,防止气体发生交流,有些实施例会对已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进行全工作面充填,在具体的充填过程中可以采用矸石、水泥或含水泥的混合物、碎煤或其它充填原料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同样,也可以采用上述几种原料的混合物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这样,在对当前开采区段进行煤层开采时,其上一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已被矸石填满,从而使得煤岩体内的能量得到释放,大大减小了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0025]采用该发明的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底板上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从而减小了底煤冲出底板,堵死巷道的危险,提高了开采的安全性。
[0026]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厚煤层中按多区段顺序开采,先开采区段的层位高于后开采区段的层位; 当前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于其上一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的正上方,当前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开采区段的工作面由与煤层平行的直线段工作面和连接所述直线段工作面与该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的斜线段工作面构成; 所述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位于所述直线段工作面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布置为半煤岩巷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采区段的工作面的高度为2?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采区段在采煤的过程中还会对采空区进行充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采区段在采煤的过程中对已采工作面的运输巷道进行分段充填。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采区段在采煤的过程中对已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进行全工作面充填。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的过程采用的充填原料包括:矸石、水泥或碎煤。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厚煤层综放采场无区段煤柱开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厚煤层中按多区段顺序开采,先开采区段的层位高于后开采区段的层位;当前开采区段的回风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于其上一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的正上方,当前开采区段的运输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采用该发明的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底板上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从而减小了底煤冲出底板,堵死巷道的危险,提高了开采的安全性。
【IPC分类】E21F15-00, E21C41-16
【公开号】CN104675397
【申请号】CN201410783304
【发明人】王德田, 庞继禄, 胡兆锋, 张宗文, 闫明晨, 吴俊杰, 成云海, 刘金亮, 赵成利
【申请人】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丰煤矿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