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文档序号:986092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适用于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停产停注井失控可采储 量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胜利油田油藏类型多,开发历史时间长,地质状况复杂,由于腐蚀、老化、地层压力 变化等原因,造成停产停注井比例较高,导致注采井网失控。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深入, 油水井投产年限的不断延长,停产停注井仍将呈现出逐年加大的趋势。停产停注井的增加 会导致部分单元二次井网不完善从而造成储量失控,大大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及稳产基 础。目前在可采储量标定技术领域中,对于失控可采储量均是通过单元单井的动态资料进 行标定的。对于停产停注井,这种方法存在递减规律性差,标定依据不充分等问题。而且, 这种方法标定单井失控可采储量工作量大,效率低,实际操作性差。另外,通过文献调研,目 前对于停注水井造成的失控可采储量计算并没有做过研究。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水驱 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理论和数理统计,利用单井可采储量模型计算水驱 油藏失控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对 于停产井,该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选取对象,收集停产井的 基础资料;步骤2,进行停产前开发状况分析;步骤3,根据停产井所在单元的特征,选择水 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以及步骤4,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失控可采储量。
[0005]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06] 在步骤1中,收集的停产井的基础资料包括油层参数、原油性质。
[0007] 在步骤2中,对选取对象按照单井可采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即开发方式、油藏 类型、开发对象、液量保持程度、初含水和井型。
[0008] 在步骤3中,依据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初含水和液量保持程度,选择水 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
[0009]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对于停注井,可采储量计算以井组为单位,该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包括:步骤 1,确定选取对象,收集井组的基础资料;步骤2,进行水井停注前井组的开发状况分析;步 骤3,根据停注井所在单元的特征,选择液量保持好、液量保持差的可采储量计算模型;以 及步骤4,计算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模型。
[0010]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1] 在步骤2中,进行的水井停注前井组的开发状况分析包括井组在停注前的年均含 水,对应油井数和年均单井日油。
[0012] 在步骤3中,依据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初含水,选择液量保持好、液量 保持差的可采储量计算模型。
[0013] 在步骤3中,将停注前的年均单井日油和对应油井数代入液量保持好和液量保持 差两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
[0014] 在步骤4中,将停注前的年均单井日油和对应油井数代入液量保持好和液量保持 差两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的差值即为失控储量。
[0015] 本发明中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能够及时反映油田可采储量的增减 变化,能够及时反映停产井和停注井对可采储量的损失状况,及时、客观评价油田可采储量 的动态变化,对指导油田开发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停产井失控可采储量具体实 施流程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停注井失控可采储量具体实 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9]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停产井失控可采储量具体实施流程图。
[0020] 在步骤101,确定选取对象,收集停产井的基础资料,即油层参数、原油性质等。流 程进入到步骤103。
[0021] 在步骤103,停产前开发状况分析。对选取对象按照单井可采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 类。即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液量保持程度、初含水和井型。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0022] 在步骤105,根据停产井所在单元的特征,包括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初 含水和液量保持程度,选择水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如表1所示。表2为本发明 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模型的分类计算表。
[0023] 表1可采储量计算模型
[0024]
[0027] 其中,Np:单井可采储量,t ;
[0028] Q。:单井第一年初始产量,t。
[0029] 流程进入到步骤107。
[0030] 在步骤107,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失控可采储量。流程结束。
[0031]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停注井失控可采储量具体实施流程图。水井停注失 控可采储量计算以井组为单位计算:
[0032] 在步骤201,确定选取对象,收集井组的基础资料。流程进入到步骤203。
[0033] 在步骤203,水井停注前井组的开发状况分析。包括井组在停注前的年均含水,对 应油井数和年均单井日油等。流程进入到步骤205。
[0034] 在步骤205,根据停注井所在单元的特征,包括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初 含水,选择液量保持好、液量保持差的可采储量计算模型,见表1。将停注前的年均单井日油 和对应油井数代入液量保持好和液量保持差两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流程进入到步骤207。
[0035] 在步骤207,计算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模型。将停注前的年均单井日油和对应油井数 代入液量保持好和液量保持差两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的差值即为失控储量。
[0036] 在一实施例中,以停产井CTH1-24井为例说明停产井失控储量的计算过程。
[0037] 首先按照步骤101,确定CTH1-24井油藏类型为中高渗油藏类型。
[0038] 按照步骤103分析停产井的开发状况,该井1993年10月投产,2006年4月停产, 累油5. 79万吨。
[0039] 按照步骤105选择计算模型的依据。该井停产前单井日油为3. 57t/d,含水为 90%,属于液量保持状况较好的状况。因此选择液量保持状况好的可采储量计算模型。
[0040] 按照步骤107,将单井日油3. 57t/d代入模型计算停产井CTH1-24井失控可采储量 为1.27万吨。
[0041] 在一实施例中,以滨南油田滨649X10井组为例说明失控可采储量的计算过程。按 照步骤201,确定滨南油田滨649X10井组属于低渗透油藏,油井2 口,水井1 口,2007年8 月水井停注。
[0042] 按照步骤203,确定停注前井组的开发状况。水井停注前对应油井2 口,平均单井 日油3. 2t/d,平均含水69. 1%。以水井停注前对应油井最近12个月的平均单井日油、含水 作为初产、初含水。
[0043] 按照步骤205,选择液量保持好模型12、液量保持差模型14,将单井初产和油井数 代入计算。
[0044] 按照步骤207,计算本井组因水井停注损失的可采储量为I. 01万吨。
【主权项】
1. 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停产井,该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 量计算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选取对象,收集停产井的基础资料; 步骤2,进行停产前开发状况分析; 步骤3,根据停产井所在单元的特征,选择水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以及 步骤4,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失控可采储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 收集的停产井的基础资料包括油层参数、原油性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 对选取对象按照单井可采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即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液量 保持程度、初含水和井型。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 依据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初含水和液量保持程度,选择水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 的计算模型。5. 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停注井,可采储量计算以井组为 单位,该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选取对象,收集井组的基础资料; 步骤2,进行水井停注前井组的开发状况分析; 步骤3,根据停注井所在单元的特征,选择液量保持好、液量保持差的可采储量计算模 型;以及 步骤4,计算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模型。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 进行的水井停注前井组的开发状况分析包括井组在停注前的年均含水,对应油井数和年均 单井日油。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 依据开发方式、油藏类型、开发对象、初含水,选择液量保持好、液量保持差的可采储量计算 模型。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 将停注前的年均单井日油和对应油井数代入液量保持好和液量保持差两种计算模型进行 计算。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 将停注前的年均单井日油和对应油井数代入液量保持好和液量保持差两种计算模型进行 计算的差值即为失控储量。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对于停产井,该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选取对象,收集停产井的基础资料;步骤2,进行停产前开发状况分析;步骤3,根据停产井所在单元的特征,选择水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以及步骤4,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失控可采储量。该水驱油藏失控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能够及时反映油田可采储量的增减变化,及时、客观评价油田可采储量的动态变化,对指导油田开发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IPC分类】E21B47/003, E21B47/00
【公开号】CN105626037
【申请号】CN201410643123
【发明人】邴绍献, 苏映宏, 赵小军, 唐磊, 吕翔慧, 王 华, 张金铸, 海会荣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