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排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1910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负压排液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井排液专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负压排液器,可单独用于油气井排液,也可与测试射孔管柱、酸化压裂管柱配合使用,实现测射排联作和酸压排联作。。
[0003]【背景技术】:
[0004]油气井勘探开发过程中,排液求产是一种重要的常用措施,目前国内各油田基本上都是采用抽汲排液或气举排液工艺,但这二种方式都存在排液慢、效率低、多次起下管柱、施工操作复杂等缺点。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排液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负压排液器,包括芯部总成与外筒总成二个部分,外筒总成处于芯部总成外,芯部总成包括:捕捉接头(1)、针阀(2)、动力接头(3)、调节螺母(4)、反洗皮碗(5)、过滤筛管(6)、内衬管(7)、上扶正块(8)、扶正环(9)、下扶正环(10)、过滤外筒(11)、筛管压帽(12)、喷嘴(13)、混液外筒(14)、混合管
(16)、负压下接头(17)、转换接头(18)和压力计托筒(19)。其中捕捉接头(I)、动力接头
(3)、调节螺母⑷、过滤外筒(11)、混液外筒(14)、负压下接头(17)、转换接头(18)、压力计托筒(19)共八个零件,依次用螺纹连接,构成芯部总成的外部框架。针阀(2)放在捕捉接头
(I)和动力接头(3)内腔,反洗皮碗(5)被调节螺母(4)限位在过滤外筒(11)的上部,过滤筛管(6)和筛管压帽(12)装在过滤外筒(11)的内腔,由内衬管(7)、上扶正块⑶、扶正环(9)、下扶正环(10)组成的扶正装置被过滤外筒(11)的台阶限制在其外径上,喷嘴(13)和混合管(16)装在混液外筒(14)的内腔。
[0008]外筒总成主要包括:扶正上接头(20)、流通心轴(21)、皮碗总成(22)、皮碗调节环
(23)、扶正下接头(24)、下接头(25)、上接头(26)、双公接头(27)、双母接头(28)、配合短节
(29)、剪销(30)、内滑套(31)、流通外筒(32)和变扣接头(33)。其中上接头(26)、双公接头(27)、双母接头(28)、配合短节(29)、流通外筒(32)、变扣接头(33)、扶正上接头(20)、流通心轴(21)、下接头(25)依次用自密封螺纹连接,内滑套(31)预装在流通外筒(32)内腔并用剪销(30)定位,皮碗总成(22)、皮碗调节环(23)、扶正下接头(24)预装在扶正上接头(20)和下接头(25)之间,通过皮碗调节环(23)来调整皮碗总成(22)与扶正上接头
(20)间距。
[0009]排液器的外筒总成是大通径工具,可随其它工具一起由油管下到井下,不影响其它工具的提放、旋转、压控操作施工,等其它工艺完成后投入排液器芯部总成,不用更换管柱,直接油管内加压,井下产生相应的负压实现排液。本实用新型可单独用于油气井排液,也可与测试射孔管柱、酸化压裂管柱配合使用,实现测射排联作和酸压排联作。
[0010]本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0011]1、施工方便:利用负压排液器可实现起下一次管柱,完成酸化、压裂、反洗井、负压排液、地层压力监测等工艺,减少起下管柱次数,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费用。
[0012]2、效率高排液量大: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反洗排液施工,避免二次沉淀,有效防止砂卡,并使酸化压裂效果达到更佳。
[0013]3、排液彻底:利用负压排液器的强抽汲能力,可使地层液体得到彻底清理。
[0014]4适应性强:对于高温井、高产井、含砂井、含腐蚀介质井、稠油井等各种复杂井况都有较强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所示:负压排液器,包括芯部总成与外筒总成二个部分,外筒总成处于芯部总成外,芯部总成包括:捕捉接头1、针阀2、动力接头3、调节螺母4、反洗皮碗5、过滤筛管6、内衬管7、上扶正块8、扶正环9、下扶正环10、过滤外筒11、筛管压帽12、喷嘴13、混液外筒14、混合管16、负压下接头17、转换接头18和压力计托筒19。其中捕捉接头1、动力接(3、调节螺母4、过滤外筒11、混液外筒14、负压下接头17、转换接头18、压力计托筒19共八个零件,依次用螺纹连接,构成芯部总成的外部框架。针阀2放在捕捉接头I和动力接头3内腔,反洗皮碗5被调节螺母4限位在过滤外筒11的上部,过滤筛管6和筛管压帽12装在过滤外筒11的内腔,由内衬管7、上扶正块8、扶正环9、下扶正环10组成的扶正装置被过滤外筒11的台阶限制在其外径上,喷嘴13和混合管16装在混液外筒14的内腔。
[0018]外筒总成主要包括:扶正上接头20、流通心轴21、皮碗总成22、皮碗调节环23、扶正下接头24、下接头25、上接头26、双公接头27、双母接头28、配合短节29、剪销30、内滑套31、流通外筒32和变扣接头33。其中上接头26、双公接头27、双母接头28、配合短节29、流通外筒32、变扣接头33、扶正上接头20、流通心轴21、下接头25依次用自密封螺纹连接,内滑套31预装在流通外筒32内腔并用剪销30定位,皮碗总成22、皮碗调节环23、扶正下接头24预装在扶正上接头20和下接头25之间,通过皮碗调节环23来调整皮碗总成22与扶正上接头20间距整。
[0019]工作原理:负压排液器是利用二种液体(动力液和井内流体)之间传递能量来实现抽汲作用的井下装置。与高压地面泵结合,靠液压传递能量,组成一套完整的井下排液系统。当来自地面的高压动力液,经过过滤筛管(6)过滤后,流过喷嘴(13)时,其势能(压能)便转换成高速喷射的动能。在喷嘴(13)头的位置,井内流体环绕在动力液喷射流的周围。喷嘴位于混合管(16)的上部喉管的入口处,井内流体在喷射流周围流动并被喷射流周围形成的负压吸进喉管,动力液在喉管内和井内流体混合并把动量传给井内流体,使其中的动能增加。在混合管(16)的下部扩散管出口端,二种流体充分混合,并保持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大的动能,混合流体进入截面逐渐增加的扩散管,流速逐渐降低,将剩余的动能转换成静压力,此压力足以使混合液体从井下流到地面。
【主权项】
1.负压排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部总成与外筒总成二个部分,外筒总成处于芯部总成外,芯部总成包括:捕捉接头(1)、针阀(2)、动力接头(3)、调节螺母(4)、反洗皮碗(5)、过滤筛管(6)、内衬管(7)、上扶正块(8)、扶正环(9)、下扶正环(10)、过滤外筒(11)、筛管压帽(12)、喷嘴(13)、混液外筒(14)、混合管(16)、负压下接头(17)、转换接头(18)和压力计托筒(19),其中捕捉接头(I)、动力接头(3)、调节螺母(4)、过滤外筒(11)、混液外筒(14)、负压下接头(17)、转换接头(18)、压力计托筒(19)共八个零件,依次用螺纹连接,构成芯部总成的外部框架,针阀(2)放在捕捉接头(I)和动力接头(3)内腔,反洗皮碗(5)被调节螺母(4)限位在过滤外筒(11)的上部,过滤筛管(6)和筛管压帽(12)装在过滤外筒(11)的内腔,由内衬管(7)、上扶正块(8)、扶正环(9)、下扶正环(10)组成的扶正装置被过滤外筒(11)的台阶限制在其外径上,喷嘴(13)和混合管(16)装在混液外筒(14)的内腔;外筒总成主要包括:扶正上接头(20)、流通心轴(21)、皮碗总成(22)、皮碗调节环(23)、扶正下接头(24)、下接头(25)、上接头(26)、双公接头(27)、双母接头(28)、配合短节(29)、剪销(30)、内滑套(31)、流通外筒(32)和变扣接头(33),其中上接头(26)、双公接头(27)、双母接头(28)、配合短节(29)、流通外筒(32)、变扣接头(33)、扶正上接头(20)、流通心轴(21)、下接头(25)依次用自密封螺纹连接,内滑套(31)预装在流通外筒(32)内腔并用剪销(30)定位,皮碗总成(22)、皮碗调节环(23)、扶正下接头(24)预装在扶正上接头(20)和下接头(25)之间,通过皮碗调节环(23)来调整皮碗总成(22)与扶正上接头(20)间距。
【专利摘要】负压排液器,包括芯部总成与外筒总成二个部分,外筒总成处于芯部总成外,捕捉接头、动力接头、调节螺母、过滤外筒、混液外筒、负压下接头、转换接头、压力计托筒共八个零件,依次用螺纹连接,构成芯部总成的外部框架。上接头、双公接头、双母接头、配合短节、流通外筒、变扣接头、扶正上接头、流通心轴、下接头)依次用自密封螺纹连接,内滑套预装在流通外筒(32)内腔并用剪销(30)定位,排液器的外筒总成是大通径工具,可随其它工具一起由油管下到井下,不影响其它工具的提放、旋转、压控操作施工,本实用新型可单独用于油气井排液,也可与测试射孔管柱、酸化压裂管柱配合使用,实现测射排联作和酸压排联作。
【IPC分类】E21B43-00
【公开号】CN204327052
【申请号】CN201420670137
【发明人】黄建智, 王海兵, 黄亮, 都书平
【申请人】沈阳大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