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水管柱及其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和流入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3189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水管柱及其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和流入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水平井控水技术,特别是一种控水管柱及其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和流入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平井因产液量高,生产压差小,流动阻力小等优点,得到大量开发应用。水平井具有流动产液剖面不均衡的特点,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这种不均衡流动剖面会导致过早见水,降低井的寿命,影响井的生产能力。
[0003]现有水平井控水技术普遍采用先找水再控水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生产状态下进行,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工序多,作业难度大。而且所采用的控水方式多为被动式控水,这些控水方式在一旦发生水锥进时,就会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控水管柱及其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和流入控制装置,能根据流体特征自动控制流体的流量,平衡流入剖面,实现简单、易操作的主动控水、稳油生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其中,包括:
[0006]本体,包括中空的内圆柱、外圆柱和上盖,所述内圆柱和外圆柱同轴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内圆柱的中心孔为流体流入孔,所述外圆柱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螺纹;
[0007]下盖,与所述外圆柱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上盖及所述外圆柱共同围合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内圆柱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下盖上设有流体流出孔,所述下盖的内表面与所述内圆柱的底端面之间具有用于液体流通的间隙;以及
[0008]浮筒,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包括互相连接的端盖和套筒,所述套筒活动套装在所述内圆柱外并能沿所述内圆柱的轴线自由移动,所述端盖平行于所述上盖并位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下盖的一端。
[0009]上述的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其中,所述间隙等于所述浮筒的最大位移距离。
[0010]上述的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圆柱相对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或拆卸的工具固定孔。
[0011 ] 上述的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其中,所述工具固定孔为沉头盲孔。
[0012]上述的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其中,所述上盖、内圆柱和所述外圆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3]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流入控制装置,其中,包括:
[0014]中心管,为中空的圆柱管;
[0015]外护套,包括互相连接的套体和两套端,所述外护套通过所述两套端套装在所述中心管上并与所述中心管同轴设置,所述套体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具有用于液体流通的环形空间,所述套体包括过滤部和限流部,所述过滤部的套体壁上设置有过滤机构;以及
[0016]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安装在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对应于所述限流部交错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流入所述环形空间的液体通过所述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进入所述中心管内。
[0017]上述的流入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通过所述外圆柱的螺纹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上盖的外缘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0018]上述的流入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过滤机构为双层防砂过滤结构,所述过滤部的套体壁外层设置带有滤砂沟槽的防砂过滤网,所述过滤部的套体壁内层设置多层金属纤维致密筛网。
[0019]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平井的控水及稳油生产的控水管柱,其中,包括:
[0020]主管柱,安装在水平井的油井管柱内,所述油井管柱与所述主管柱的环空内设置有膨胀封隔器;以及
[0021]至少一组流入控水管柱,包括顺序连接的流入控制装置、筛管和盲管,所述流入控制装置与所述主管柱连接,所述流入控制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入控制装置。
[0022]上述的控水管柱,其中,所述流入控水管柱为顺序连接的多组,每组所述多组流入控水管柱的盲管与所述油井管柱之间均设置有膨胀封隔器。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002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动式控水方式,通过简单的控水管柱及智能流入控制装置,将被动控水变成主动控水,根据液体的粘度和密度自动控制液体的流量,实现了对油的开源及对水的节流作用。其有益效果如下:
[0025](I)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为自动式控水装置,流入环形空间的液体通过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进入中心管内,所述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根据油气井产量自动调节流入所述中心管的流体流量,无须任何动力及人工干预,可根据流体的粘度、密度等性能特点,自动实现流量的控制,“开源”粘度大、密度低的流体,“节流”粘度小、密度高的流体;
[0026](2)本实用新型的控水管柱,结构简单,便于下入和起出,一次入井即可实现控制产层流量,均衡流动剖面并提高产油量;
[0027](3)本实用新型确定AICD限流装置安装位置及安装数量以及布置管串连接方式,为根据油藏特征,由软件自动计算得出AICD限流装置的数量及位置的精确布置,以实现抑制高含水层产量,降低含水率,提油增效的目的。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水管柱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入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附图标记
[0033]I主管柱
[0034]2膨胀封隔器
[0035]3流入控制装置
[0036]31外护套
[0037]311 套体
[0038]312 套端
[0039]313过滤机构
[0040]314过滤部
[0041]315限流部
[0042]32中心管
[0043]33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
[0044]331 本体
[0045]3311 外圆柱
[0046]3312 内圆柱
[0047]3313 上盖
[0048]3314工具固定孔
[0049]332 浮筒
[0050]333 下盖
[0051]334流出孔
[0052]335流入孔
[0053]336容置空间
[0054]34环形空间
[0055]4 筛管
[0056]5 盲管
[0057]10油井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59]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水管柱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控水管柱,用于水平井的自动调节式控水及稳油生产,包括:主管柱1,安装在水平井的油井管柱10内,所述油井管柱10与所述主管柱I的环空内设置有膨胀封隔器2 ;以及至少一组流入控水管柱,包括顺序连接的流入控制装置3、筛管4和盲管5,所述流入控制装置3与所述主管柱I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流入控水管柱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设置为顺序连接的多组,每组所述多组流入控水管柱的盲管5与所述油井管柱10之间均设置有膨胀封隔器2。因该控水管柱的其他组成、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及其功能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流入控制装置3及其自动流入控制限流器33予以详细说明。
[0060]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入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流入控制装置3,包括:中心管32,为中空的圆柱管;外护套31,包括互相连接的套体311和两套端312,所述外护套31通过所述两套端312套装固定在所述中心管32上并与所述中心管32同轴设置,例如该外护套31可通过两套端312焊接在所述中心管32上,所述套体311与所述中心管32的外壁之间具有用于液体流通的环形空间34,流体经过外护套31上的过滤机构313过滤后,流入环形空间34,所述套体311包括过滤部314和限流部315,所述过滤部314的套体壁上设置有过滤机构313,形成自动控水限流装置的防砂过滤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