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627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拟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室内水驱实验是确定开发方式的一种物模手段,驱油效率是水驱油实验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室内水驱物理模拟实验的装置,通常采用圆柱型的面状注水,装置通常由一个注水装置、岩心和收集水、油装置组成。这种单向水驱装置可以模拟直井渗流规律,而水平井水驱是多方向的,不能有效地模拟水平井渗流。
[0003]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模拟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对于非均质砂岩地下储油的高强度注采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过程效率高的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包括平流栗、中间容器一、中间容器二、岩芯夹持器和加压装置。
[0007]所述岩芯夹持器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岩芯夹持器内设有岩芯,所述岩芯采用长方体形状,岩芯对角沿长边开有水平圆孔,分别模拟水平注入井和水平采出井,所述水平注入井入口设有注入端,所述水平采出井出口设有采出端。
[0008]所述中间容器一和中间容器二并列连接,所述平流栗与中间容器一 /中间容器二(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中间容器一用于盛放模拟地层水,所述中间容器二用于盛放模拟油。
[0009]所述中间容器一 /中间容器二的输出端与所述注入端相连,中间容器一 /中间容器二的输出端和注入端之间的注水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门和输入端压力传感器,所述输入端压力传感器用来测试注水端压力。
[0010]所述岩芯夹持器底部设置有加压管口,所述加压管口与所述加压装置连接。所述加压管口和加压装置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和加压装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加压装置和所述加压装置压力传感器可以紧密固定岩芯。
[0011]所述岩芯夹持器内设有抗压树脂,所述抗压树脂位于岩芯夹持器和岩芯之间,用于紧密固定岩芯,使岩芯能够承受试验压力。
[0012]所述采出端的注水管道上设置有输出端压力传感器、开关阀门和微计量装置,采出端流出的流体(油和水)进入液体收集器,并通过所述微计量装置分别测得相应的油和水体积量,精确计量出水量及出油量;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得实时压力。
[0013]所述岩芯夹持器的外层为夹持不锈钢外壳,所述夹持不锈钢外壳内壁上设有高性能橡胶圈。
[0014]所述岩芯夹持器两端设有封闭器,所述封闭器内设置有石蜡。
[001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计算机,所述输入端压力传感器/输出端压力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001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恒温箱,所述计算机、岩芯夹持器、输入端压力传感器和输出端压力传感器设于恒温箱内,从而保证实验在需求温度下进行。
[0017]进一步的,所述岩芯尺寸为36cmX 13cm X4.5cm。
[0018]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圆孔长度为10cm。
[0019]进一步的,所述岩芯为层理变化明显且纹层较细的区域。
[0020]进一步的,所述加压管口位于岩芯夹持器底部中心位置。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夹取不同的岩心样品,方便测量同一岩芯或不同岩芯在不同PV数下的采收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过程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岩心夹持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岩心夹持器横切面示意图;
[0025]图4为岩心夹持器纵切面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_平流栗,2-中间容器一,3-中间容器二,4-输入端压力传感器,5-计算机,6-微计量装置,7-封闭器,8-石錯,9-岩芯,10-岩芯夹持器,11-开关阀门,12-加压管口,13-恒温箱,14-加压装置,15-输出端压力传感器,16-加压装置压力传感器,17-岩心长边,18-岩心宽边,19-岩心高边,20-注入端,21-采出端,22-夹持不锈钢外壳,23-高性能橡胶圈,24-抗压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0028]如图1-图4所示,一种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包括平流栗1、中间容器一 2、中间容器二 3、计算机5、岩芯夹持器10、恒温箱13和加压装置14。
[0029]岩芯夹持器10为圆筒状,圆形岩芯夹持器10内设有岩芯9,岩芯9采用长方体形状,尺寸为36cmX13cm X4.5cm,岩心对角沿长边开有长度为10cm的水平圆孔,分别模拟水平注入井和水平采出井。水平注入井入口设有注入端20,水平采出井出口设有采出端21,实验所用样品岩芯9为层理变化明显且纹层较细的区域。
[0030]中间容器一 2和中间容器二 3并列连接,平流栗1通过注水管道与中间容器一 2/中间容器二 3 (的输入端)相连接。中间容器一 2用于盛放模拟地层水,中间容器二 3用于盛放模拟油。
[0031]中间容器一 2/中间容器二 3的输出端通过注水管道与注入端20相连,中间容器一 2/中间容器二 3的输出端和注入端20之间的注水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门11和输入端压力传感器4,输入端压力传感器4用来测试注水端压力。
[0032]岩芯夹持器10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加压管口 12,加压管口 12通过管道与加压装置14连接;加压管口 12和加压装置14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门11和加压装置压力传感器16 ;加压装置14和加压装置压力传感器16可以紧密固定岩芯9。
[0033]岩芯夹持器10内设有抗压树脂,抗压树脂位于岩芯夹持器10和岩芯9之间,用于紧密固定岩芯9,使岩芯9能够承受试验压力。
[0034]采出端21的注水管道上设置有输出端压力传感器15、开关阀门11和微计量装置6,采出端21流出的流体(油和水)进入液体收集器,并通过微计量装置6分别测得相应的油和水体积量,精确计量出水量及出油量;压力传感器15用于获得实时压力。
[0035]岩芯夹持器10的外层为夹持不锈钢外壳22,夹持不锈钢外壳22内壁上设置有高性能橡胶圈23。
[0036]岩芯夹持器10两端设有封闭器7,封闭器7内设置有石蜡8。
[0037]输入端压力传感器4/输出端压力传感器15与计算机5连接,由计算机5自动控制。
[0038]计算机5、岩芯夹持器10、输入端压力传感器4和输出端压力传感器15设于恒温箱13内,从而保证实验在需求温度下进行。
[0039]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或解释,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修改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包括平流栗、中间容器一、中间容器二、岩芯夹持器和加压装置; 所述岩芯夹持器为圆筒状,所述圆筒状岩芯夹持器内设有岩芯,所述岩芯采用长方体形状,岩芯对角沿长边开有水平圆孔,分别模拟水平注入井和水平采出井,所述水平注入井入口设有注入端,所述水平采出井出口设有采出端; 所述中间容器一和中间容器二并列连接,所述平流栗与中间容器一 /中间容器二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中间容器一 /中间容器二的输出端与所述注入端相连,中间容器一 /中间容器二的输出端和注入端之间的注水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门和输入端压力传感器; 所述岩芯夹持器底部设置有加压管口,所述加压管口与所述加压装置连接,所述加压管口和加压装置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和加压装置压力传感器; 所述岩芯夹持器内设有抗压树脂,所述抗压树脂位于岩芯夹持器和岩芯之间; 所述采出端的注水管道上设置有输出端压力传感器、开关阀门和微计量装置; 所述岩芯夹持器的外层为夹持不锈钢外壳,所述夹持不锈钢外壳内壁上设有高性能橡胶圈; 所述岩芯夹持器两端设有封闭器,所述封闭器内设置有石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实验装置设有计算机,所述输入端压力传感器/输出端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计算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实验装置设有恒温箱,所述计算机、岩芯夹持器、输入端压力传感器和输出端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恒温箱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芯尺寸为36cmX 13cm X4.5cm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圆孔长度为10c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芯为层理变化明显且纹层较细的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管口位于岩芯夹持器底部中心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模拟低渗水平井渗流规律的新型实验装置,包括平流泵、中间容器、圆筒状岩芯夹持器和加压装置。圆筒状岩芯夹持器内设有长方体岩芯,岩芯对角沿长边开有水平圆孔,模拟水平注入井和水平采出井,水平注入井入口设有注入端,水平采出井出口设有采出端。平流泵与中间容器输入端相连接,中间容器输出端与注入端相连,中间容器输出端和注入端之间设有输入端压力传感器。岩芯夹持器底部设有加压管口,加压管口与加压装置连接。岩芯夹持器内设有抗压树脂。采出端的注水管道上设有微计量装置。岩芯夹持器两端设有封闭器,封闭器内设有石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过程效率高。
【IPC分类】E21B43/20, E21B47/10
【公开号】CN205036373
【申请号】CN201520731636
【发明人】王金凯, 卢浩, 谢俊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