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172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动气泵,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运作时噪音较小的高压电动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压电动气泵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为传统充气泵,采用直接进气,直接出气的方式供气。如图5所示,一管状外壳60的两端组装有护盖61、62,在该两护盖61、62中央分别形成进气口63与出气口64,同时在筒中心轴的方向上组装第一叶片65、第二叶片66和一电动机67,并由隔板分隔出第一叶片室68、第二叶片室69与电动机室70。当电动机67运转时带动两叶片65、66转动,会将外界空气导入第一叶片室68中,然后借由离心力向周围推送,使空气依次进入第二叶片室69和电动机室70,最后由管状外壳60另一端的出气口64送出。该气泵虽能达到高压供气的目的,但是电动机的噪声过大,造成相当严重的噪声污染,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另一种气泵为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0255071.7所公开的高压电动泵,如图4所示,其在一筒状外壳40上设有进气口41与出气口42,并在筒状外壳40侧边形成侧筒,在该侧筒中形成导气管,在外壳40两端组装有护盖43、44,并形成护盖内侧气室45、46;在筒状本体40的内侧组装一电动机47,并在电动机47的轴的一侧组装第一叶片48、第二叶片49,并由隔板分隔出电动机室50及第一叶片室51、第二叶片室52。当电动机47运转时,空气由进气口41进入电动机室50,并由护盖内侧气室45进入侧筒的导气管导引至另一端护盖内侧气室46,然后进入第一叶片室51、第二叶片室52,最后由出气口42送出。这种高压电动泵,虽然空气在多次弯折过程中可使电动机的噪声降低,但出气口采用直接出气的方式,实际使用中仍存在噪音过大的缺点,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高压电动气泵运作时噪声过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高压电动气泵。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电动气泵包括一筒状外壳,在该筒状外壳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侧筒,在该侧筒中形成导气管,上侧的导气管为出气管,下侧的导气管为进气管。在筒状外壳的两端组装有护盖,在一端护盖上设有一进气口、一出气口和一把手,该两端护盖与筒状外壳之间形成护盖内侧气室,其中,进气口与前端护盖内侧气室相通,而出气口与上侧侧筒的导气管相通。在筒状外壳中设有一电机,并在该电机轴的一侧依序设有风扇II、气室隔板、风扇I及气室盖罩,由此可形成电机室、第一、第二气室。
当电动机运转时,会带动风扇转动,而将外界的空气由进气口吸入护盖内侧气室,并由护盖内侧气室进入电机室,然后,空气经由筒状外壳下侧的进气管进入另一端的护盖内侧气室,再依次进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最后经由筒状外壳上侧的出气管送至出气口,排出气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高压电动气泵经由结构上合理的调整,使空气进出气泵的路径增长,由此达到有效降低电动机噪声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0255071.7的高压电动泵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传统充气泵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特征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筒状外壳4,且在筒状外壳4的两端组装有前端护盖2、后端护盖12。在前端护盖2上设有一进气口13和一出气口1,并在前端护盖2的上端设有一把手。
如图2、图3所示,前端护盖2、后端护盖12分别与筒状外壳4之间形成护盖内侧气室21、22,筒状外壳4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侧筒,在两侧筒中形成上下两个导气管,上方的导气管为出气管17,下方的导气管为进气管16。在筒状外壳4中装设一电机3,该电机3与筒状外壳4之间形成电机室18,该电机室借由通孔14与上述进气管16呈相连通的状态。在电机3的轴的一侧依序组装有销连接件5、风扇II6、气室隔板7、风扇分隔件8、风扇I 9、六角螺母10及气室盖罩11,由此,风扇I9和气室盖罩11形成第一气室19,风扇II6和气室隔板7形成第二气室20,其中,气室隔板7中央设有通孔23和气室盖罩11中央设有通孔24。
如图3所示,进气口13与前端护盖内侧气室21相通,出气口1与上侧侧筒的出气管17相通,电机室18与下侧侧筒的进气管16相通,而与第一、第二气室19、20呈相互独立的空间。第一、第二气室19、20通过气室隔板7上的通孔23连通,第一气室19通过气室盖罩11上的通孔24与后端护盖12的护盖内侧气室22相通,第二气室20借由通孔15与上侧侧筒的出气管17相通。
当本实用新型的电机3运转时,会带动风扇II6、风扇I9转动,而将外界的空气由进气口13吸入护盖内侧气室21,并由护盖内侧气室21进入电机室18,然后,空气经由筒状外壳下侧的进气管16进入后端护盖内侧气室22,再依次进入第一气室19、第二气室20,最后经由筒状外壳上侧的出气管17送至出气口1,排出气泵,流经路径如图3的箭头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气泵的基础上,经过结构上的调整,使空气进出气泵的路径增长,由此达到有效降低噪声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筒状外壳,在该筒状外壳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侧筒,在该侧筒中形成导气管;两护盖,分别设于上述筒状外壳的两端,其中,在前端护盖上设有一进气口、一出气口,该两端护盖与筒状外壳之间形成护盖内侧气室;一电机,设于上述筒状外壳中,并在该电机的轴上依序设有风扇II、气室隔板、风扇I及气室盖罩,由此形成电机室、第二、第一气室,其中,上述气室隔板和气室盖罩中央分别设有通孔,电机室与前端护盖内侧气室相通,并与下侧导气管以通孔相通,第二叶片室与上述筒状外壳上侧的导气管亦以通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上侧的导气管为出气口,下侧的导气管为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在前端护盖上设有一把手。
专利摘要一种高压电动气泵,包括一筒状外壳,在该筒状外壳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侧筒,并在该侧筒中形成导气管,上侧的导气管为出气管,下侧的导气管为进气管。在筒状外壳的两端组装有护盖,在一端护盖上设有一进气口、一出气口,该两端护盖与筒状外壳之间形成护盖内侧气室。在筒状外壳中设有一电机,并在该电机轴的一侧依序设有风扇II、气室隔板、风扇I及气室盖罩,由此可形成电机室、第一、第二气室。当电动机运转时,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前端护盖内侧气室,再由护盖内侧气室进入电机室,然后,空气经由筒状外壳下侧的进气管进入后端护盖内侧气室,再依次进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最后经由筒状外壳上侧的出气管送至出气口,排出气泵。
文档编号F04D25/06GK2760295SQ200420109808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任望远 申请人:东辉塑胶(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