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445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泵体的制作方法
泵体本发明涉及一种泵体。本发明更特别地但是不是绝对地涉及泵领域,所述泵通过实施转子 被用作气体流体的压缩机。本发明很明显涉及含有所迷泵体的泵。在US - A-2460957的最简单实施形式中的一个中,所迷泵体包括两 个子组件,称为第一和第二子组件,它们沿一个大致与转子的纵向轴线 正交的连接平面组装。在所述泵体中,所述转子沿它们的纵轴通过一些引导的称为第 一元 件被转动引导,所述第一元件设置在转子所包含的相对的端部处。总体上,这样的泵的主体通过模制实施金属材料构成的壁,所述壁 的一些表面通过车加工被加工出,特别是被钻孔,以便限定一个腔室, 称为压缩腔室,其中转子将在随后设置。当限定该子组件的壁中的每一个的纵向尺寸和;險向尺寸之间的比 例接近一致时金属材料的模制子组件的生产非常容易。尽管不是必须的,两个半子组件的构造是优选的,因为该构造允许尺寸的一半。 " 、。、 .、,、。另外,在子组件中的的腔室的每个部分的减小的纵向尺寸还允许保^E增加的加工^青度。当压缩腔室必须通过循环载热流体被冷却时,情形就复杂了 。 事实上,泵体必须具有双壁外壳,其允许载热流体围绕压缩腔室循环。在这种泵中,双壁外壳一方面具有一个确定压缩腔室的体积的第一 壁,另 一 方面具有 一 个以用于循环第 一 流体的 一 定的间隔围绕所述第一 壁延伸的第二壁。通过这种结构,当泵运转时,特别是遇到了密封问题,因第一和第 二壁的差别膨胀导致了所述密封问题。期望获得的本法明的 一个结果是一种双壁泵体,该泵体的结构允许 解决了在生产和运转所述泵时遇到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用于一种符合权利要求1的泵体。 本发明还用于一种含有所述泵体的泵。本发明在阅读下面的例示而非限定的描述参照简示的附图将被很 好地理解,附图包括

图1:本发明的泵体的分解透视图;图2: —种含有图1的泵体的泵,沿通过所含有的转子的纵轴线的平面的剖3见图;图3:本发明的泵体的构成子组件之一的端部^L图; 图4:图3的子组件的横剖视图,并且该视图沿中间平面剖;以及 图5:以更大比例的,泵体的两个子组件的组装细节的局部剖视图。 参照附图,看到了具有双壁外壳3的泵体2,该泵体2允许至少部分地围绕压缩第二流体6的腔室5循环特别是载热的第一流体4,所述压缩通过至少两个细长转子7, 8进行,具有两个纵轴70, 80的所迷细长转子位于所述压缩腔室5中。所述第一流体4以及第二流体6用箭头表示。所述转子7, 8围绕其纵向轴线通过位于转子所包括的相对的端部 71, 72, 81, 82处的旋转引导第一元件9被旋转引导。双壁外壳3 —方面具有确定压缩腔室5的体积的第一壁10,另一方 面具有以用于循环第 一流体4的一定的间隔12围绕该第 一壁10延伸的 第二壁11.泵体2包括两个称为第一和第二的子组件13, 14,它们沿大致与转 子7, 8的纵向轴线70, 80正交的连接平面15组装。例如图1的设备,泵体2的两个构成子组件13, 14和转子7, 8允 许构成一个泵1.显著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都包括一个刚性部件16, 其由第一热导材料模制,具有两个相对表面,所述两个相对表面包括第 一表面18和第二表面19,-该第二表面19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8之外,.一方面,与所述刚性部件16—起模制的第一壁10大致与所述第一 表面18正交地延伸并且皮一黄向限定在第三和第四相对表面20, 21之间,所述第三表面20 侧向限定了压缩腔室5,第四表面21构成了与第一流体4交换的表面,..被第五表面22纵向限定,所述第五表面22限定了至少一个与第 一子组件13或者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五表面22组装支承面,所述第一 子组件必须与所述第二子组件一起沿连接平面15组装以便构成泵体2,.另一方面,大致与所述第一表面18正交并且平行于第一壁10的第 四表面21地延伸的第二壁11,从而去除了与所述第四表面21的连接,-该第二表面相对第一表面18凹进,具有一些切割部分23,所述切 割部分23分別构成了至少一个用于旋转引导转子7, 8之一的相对端部 71, 72, 81, 82之一的第一元件9的容纳部分。这些技术特征的采用允许赋予所述泵体2 —种从根本上简化生产的 结构,无论在任何水平上,特别是当所述生产包括一些模制和机加工步 骤。诸如将在后面更好示出的那样,这些特征的采用允许构成一种含有 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泵体2,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适 合于包含多个公共的特征,甚至是相同的特征。显著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 第一壁10连接所述刚性部件16,该刚性部件16通过连接部分24承载 所迷第一壁10,该连接部分24允许了所述第一壁IO在大致与连接平面 15正交的第一方向25中移动,这是通过所述连接部分24的弹性变形进 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分24包括与所述第一壁IO邻接的 刚性部件16的区域。例如,所述区域包括刚性部件16的薄部分。最好,该薄部分沿大致平行于连接部分15的第一平面26延伸 所述技术特征的采用允许了第一壁10的任何延长或者缩短被连接 部分24的弹性变形所吸收。每个相对第一表面18凹进设置的切割部分23还构成了一个用于第 二元件27的容纳部分,用于保证细长转子7, 8的相对端部71, 72, 81, 82中的任何一个和刚性部件6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切割部分23位于所 述刚性部件中。该第二元件27保证了所速"动态"密封性,即在转子旋转期间的 有效密封性。诸如附图示出的,每个切割部分23包括含有用于转子7, 8的一个端部71, 72, 81, 82的旋转引导第一元件9的第一支承面231和一个 用于〗呆i正转子7, 8的一个端部71, 72, 81, 82和所述端部所在的位置 的刚性部件16之间的密封性的第二元件27的第二支承面232,,尽管这没有示出,但是每个转子7, 8被旋转驱动,所述不同转子7, 8的旋转是同步的。诸如图2示出的那样,泵体2的构成子组件13, 14之一与壳体17 和盖子28相连。尽管这没有示出,但是考虑正是壳体17或者盖子28保护了同步旋 转驱动被泵体2保护的转子7, 8的驱动机构。为了允许驱动所述转子7, 8,至少所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 件14中的一个装备了穿过它们所包括的刚性部件两侧的孔,所述转子 具有穿过所述孔乂人而超过所述刚性部件的第二表面延伸的端部。一些驱动转子同步旋转的驱动装置7, 8可以与穿过所述孔的端部 相连,使得超过所述刚性部件的第二表面延伸。最好,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装备了穿过它们包含的刚性 部件的两侧的孔,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之一的刚性部件16的 第二表面19承载至少一个密封关闭所述孔的盖子28.构成了泵体2的该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通过第三元件 29组装,所述第三元件29驱动第一子组件和第二子组件彼此朝向地运 动使得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之一的刚性部件16的第五表面 22紧紧地彼此相4氏。所述技术特征的采用保证了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组装 结合。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构成了泵体2的所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 子组件14通过含有一些拉力构件的第三元件29;故组装,所迷第三元件 29:-分别沿大致与连接平面15正交的第二方向30延伸并且其中至少 一些穿过位于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第一壁10和第二 壁11之间的空间,-在每个刚性部件16的第二表面19处被支撑,所速第一和第二子 组件13, 14之一含有所述刚性部件。"在第二表面19处"的表述并不必须理解为表示了第三元件29 —定要精确地在第二表面19的平面中被支撑。例如,第三元件29支撑在一些支承面(未示出)上,被保存在所 述刚性部件16中的所述支承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19凹进地设置。所述技术特征的采用,通过允许在所述子组件的大区域中施加连接 应力因此沿与第一壁IO相切的第二方向30施加连接应力,还保证了第 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组装结合。显著地-构成了所述泵体2的所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通过彼 此朝向地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三元件29被组装,使 得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刚性部件16的第五表面22彼 此紧靠,-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二壁11超过所述第一 表面18延伸并且包括一个称为第六表面31的表面,它沿平行于同一第 一或者第二子组件的第五表面22的笫二平面32延伸,但是相对所述第 五表面22凹进,从而当所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五表 面22彼此抵靠时,所述子组件13, 14的笫六表面31偏离预订值"E", 从而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间隙33.所述技术特征的采用保证了组件的完美的相同的静止状态。 最好所述第六表面31间隔一个为几厘米-十分之几毫米的值"E"。 在第六表面31 (热膨胀)的偏差值的限度内,支撑该第六表面的第 二壁11的延长不能^^坏第五表面22的组装。 显著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彼此支撑的第五表面22中的 至少一个承载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5,该第一连接件35与其它第五表 面22配合,并且保证了该压缩腔室5在卩皮此^氏靠支撑的两个第五表面 22处的外周密封,-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相对设置的第六表面31中的 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6彼此抵靠,所述第二连接件36保 证了在第一壁IO和第二壁11之间的空间的外周密封,尽管在所述第六 表面31之间存在的预定^直为"E"的间隙33。例如,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五表面22中的至少一 个包含一个容纳与另外的第五表面22配合的第一连接件35的凹口 34。允许设置所述第 一连接件的其它的方案也存在并且因为其为本领 域技术人员了解的范围内没有被描述。表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5"和表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6"表明使用了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和/或者每个密封元件的作用可以通过使 用有表面涂层引入的密封材料而完成或者加强。所述第一连接件35和第二连接件36保证了静态密封性,即彼此相 对固定的第五表面之间的或者彼此相对固定的第六表面之间的密封性。在附图中,所述第 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具有环形类型的密封件的 外观,但是涉及了用于实施每个所迷连接件的可能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35和第二连接件36还可以包括一些扁平的连接件 或者通过沉积在待组装的表面上的材料线构成。所述技术特征的采用保证了压缩腔室5和其中循环第 一流体4的空 间的完美的密封性。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的用于被组装的第五表面22构成的组装 支承面具有一些互补的凸出,凹入的横向定位部件37, 38,使得允许将 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相对^湊向定位。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表面22是平面,所述互补的定位 部件包括一些结合在孔38中的销钉37,所述孔38实施在由第五表面 22构成的每个组装支承面中。所述技术特征的采用保证了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彼此相对的 精确的定位。当泵体2用于容纳至少两个其纵轴70, 80为位于同一第三平面39 中的细长转子7, 8时,由每个第一或者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五表面 22构成的组装支承面具有两个互补的凸出,凹入的横向定位部件37, 38,它们本身位于所述第五平面39中。这样,所述泵体2的两个子组件13, 14的定位并没有受一些微滑 动的影响,由于连续的受泵作用的加热和冷却循环导致所述微滑动。总体上,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被构造为使得连接平面15位于 将被组装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相对的第一表面18分开的距离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被构造成使得连接平面15 位于将被组装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相对的第一表面18分开的距离的一半处。采用上述的技术特征例如允许通过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 构成泵体2。在任何情况下,上述技术特征的采用简化了压缩腔室5的加工,尽 管还加工了一些孔,所述孔一方面构成用于容纳旋转引导细长转子7, 8 的端部71, 72, 8], 82的第一元件9的第一支承面231,另一方面构成 了用于容纳保证刚性部件16和转子的端部71, 72, 81, 82之间的密封 性的第二元件27的第二支承面。当所述泵体2具有至少一个允许从压缩腔室外面向腔室中注入称为 稀释流体的第三流体41的第一沟槽40时,至少所述第一沟槽40设置 在所述第一壁10的厚度中,该第一沟槽40用于使所述第三流体41取 道,该第三流体通过一个入口^皮引入并且通过至少一个出口#1排出,所 述入口位于所述刚性部件16中,所述出口位于所述第三表面20处。所述第三流体41用来自出口 42的箭头表示。所迷技术特征的采用允许第三流体41在该压缩腔室5的任何合适 的位置取道。在第一实施形式中,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二壁11通过复合模制构成。根据第二实施形式,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二壁11通过复合模制一种类似于构成第一壁10的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組件13, 14的第二壁11通 过复合模制一种不同于构成第一壁10的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 这些技术特征的采用允许显著简化泵体2的生产。 当泵体2保护平行设置在一个含有允许第二流体6进入的第 一入口 44和排出所述第二流体6的第二排出口的两个细长转子7, 8时,每个 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刚性部件16包括一个第二沟槽46,该第二 沟槽16通过一个开口通向第一表面18,所述开口构成了所述第一口 44 或者第二口45之一,该开口设置有对称平面47,该对称平面47—方面 位于细长4争子7, 8的S从轴70, 80之间的中间3巨离处,另一方面垂直于 容纳所述转子7, 8的纵轴70, 80的第三平面39。所述第二沟槽46由一些横截面确定。所迷横截面分别具有对称平 面47,该对称平面47—方面位于细长转子7, 8的纵轴70, 80之间的中间距离处,另一方面垂直于容纳所述转子7, 8的纵轴70, 80的第三 平面39。所述技术特征的采用保证了在每个第 一和第二子组件中温度的对 称分布,特别是在第一旋转引导元件处的相同的温度分布,所述第一旋 转引导元件设置在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中。事实上,从压缩腔室5排出的热流体在对称平面两侧携带相同的热量。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具有对称平面47,该对称平面47 — 方面位于细长转子7, 8的纵轴70, 80之间的中间3巨离处,另一方面垂 直于容纳所述转子7, 8的纵轴70, 80的第三平面39。这些技术特征的采用加强了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优选地,至少排出所述第二流体6的第二孔45在包括该第二孔的 子组件中被成形和设置,从而允许靠重力排出位于压缩腔室5的下部分 中的可能的冷凝物(未示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双壁外壳(3)的泵体(2),允许了特别是载热的第一流体(4)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流体(6)的压缩腔室(5)循环,所述压缩是通过至少两个细长转子(7,8)进行,所述细长转子具有纵向轴(70,80),所述细长转子位于所述压缩腔室(5)中,所述转子(7,8)围绕其纵轴(70,80)通过旋转引导的第一元件(9)被旋转引导,该第一元件位于含有转子的相对端部(71,72,81,82)处,双壁外壳(3)一方面具有确定压缩腔室(5)的体积的第一壁(10),另一方面具有以用于循环所述第一流体(4)的一定间隔(12)围绕所述第一壁(10)延伸的第二壁(11),所述泵体(2)包括两个称为第一和第二(13,14)的子组件,它们沿一个大致与所述转子(7,8)的纵轴(70,80)正交的连接平面(15)组装,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特征在于,包括用导热的第一材料模制的刚性部件(16),该刚性部件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两个相对表面包括第一表面(18)和第二表面(19),-该第二表面(19)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8)之外,一方面,与所述刚性部件(16)一起模制的第一壁(10)大致与所述第一表面(18)正交地延伸并且被横向限定在第三和第四相对表面(20,21)之间,所述第三表面(20)侧向限定了压缩腔室(5),第四表面(21)构成了与第一流体(4)交换的表面,被第五表面(22)纵向限定,所述第五表面(22)限定了至少一个与第一子组件(13)或者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五表面(22)组装支承面,所述第一子组件必须与所述第二子组件一起沿连接平面(15)组装以便构成泵体(2),另一方面,大致与所述第一表面(18)正交并且平行于第一壁(10)的第四表面(21)延伸的第二壁(11),从而去除了与所述第四表面(21)的连接,-该第二表面相对第一表面(18)凹进,具有一些切割部分(23),所述切割部分(23)分别构成了至少一个用于旋转引导转子(7,8)之一的相对端部(71,72,81,82)之一的第一元件的容纳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 第二子组件(13, 14)的中至少一个上,笫一壁(10)与刚性部件(16) 相连,所迷刚性部件(16)通过允许所迷第一壁(10)在大致与连接平 面(15)正交的第一方向(25)中移动连接部分(24)并且通过所述连 接部分(24)的弹性变形承载所述第一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相对第 一表面(18)凹进的每个切割部分(23)还构成用于第二元件(27)的 容纳部分,所述第二元件(27)用于保证在一个细长转子(7, 8)的相 对端部(71, 72, 81, 82)中4壬一个和该刚性部件(7, 8)之间的密封 性,所述切割部分(23)位于该刚性部件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构成该泵体(2)的所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通过第 三元件(29)组装,该第三元件(29)驱动第一子组件和第二子组件一 个朝向另一个使得将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所述 刚性部件(16)的第五表面(22) —个紧紧地抵靠在另一个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泵体,其特征在于,构成了泵体(2)的 所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通过含有一些拉力构件的第 三元件(29)被组装,所述第三元件(29):-分別沿大致与连接平面(15)正交的第二方向(30)延伸并且其 中至少一些穿过位于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第一 壁(10)和第二壁(11 )之间的空间,-在每个刚性部件(16)的第二表面(19)处被支撑,所述第一和 第二子组件(13, 14)之一含有所述刚性部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迷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构成了所述泵体(2)的所述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 通过彼此朝向地驱动所迷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三元件(29) 被组装使得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刚性部件(16) 的第五表面(22)彼此紧靠,-每个笫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二壁(H )超过 所述第一表面(18)延伸并且包括一个称为第六表面(31 )的表面,并 且沿平行于同一第一或者第二子组件的第五表面(22)的第二平面(32)延伸,但是相对所述第五表面(22)凹进,从而当所述第一子组件(13) 和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五表面(22)彼此抵靠时,所述子组件(13, 14)的第六表面(31)偏离预订值"E",从而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间 隙(33 )。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第一子组件 (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彼此支撑的第五表面(22)中的至少一个承载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5),该第一连接件(35)与其它第五表面 (22)配合,并且保证了该压缩腔室(5)在彼此抵靠支撑的两个第五 表面(22)处的外周密封,-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相对设置的第六表面(31 ) 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6)彼此抵靠,所述第二连接 件(36)保证了在第一壁(10)和第二壁(11 )之间的空间的外周密封, 尽管在所述第六表面(31)之间存在的预定值为"E"的间隙(33)。
8. 根椐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的用于被组装的第五表面(22)构成的组装支 承面具有一些互补的凸出,凹入的^f黄向定位部件(37, 38 ),使得允许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相对横向定位。
9. 根据权利要求1 - 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用于容纳至少两 个其纵轴(70, 80)为位于同一第三平面(39)中的细长转子(7, 8), 其特征在于,由每个第一或者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五表面(22) 构成的组装支承面具有两个互补的凸出,凹入的横向定位部件(37, 38 ), 它们本身位于所迷第三平面(39)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被构造为使得连接平面(15)位于将被组 装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相对的第一表面(18)分开的 距离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被构造成使得连接平面(15)位于将 被组装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相对的第一表面(18)分 开的距离的一半处。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所述泵体(2) 具有至少一个允许从压缩腔室外面向腔室中注入称为稀释流体的第三流体(41)的第一沟槽(4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沟槽(40) 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0)的厚度中,该第一沟槽(40)用于使所述第三 流体(41)取道,该第三流体通过一个入口被引入并且通过至少一个出 口一皮排出,所述入口位于所述刚性部件(16)中,所述出口位于所述第 三表面(20)处。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二壁(11)通过复合模制构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1 -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二壁(11)通过复合模制一种类 似于构成第一壁(10)的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 -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第二壁(11 )通过复合模制一种不 同于构成第一壁(10)的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 - 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泵体(2)保 护两个平行设置在一个含有允许第二流体(6)进入的第一入口 (44) 和排出所迷第二流体(6)的第二排出口的细长转子(7, 8),每个第 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的刚性部件(16)包括一个第二沟槽(46), 该第二沟槽(16)通过一个开口通向第一表面(18),所述开口构成了 所述第一口 (44)或者第二口 (45)之一,该开口设置有对称平面(47), 该对称平面(47) —方面位于细长转子(7, 8)的纵轴之间的中间距离 处,另一方面垂直于容纳所述转子(7, 8)的l/人轴(70, 80 )的第三平 面(39)。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 槽(46)由一些横截面确定,所述横截面分别具有对称平面(47),该 对称平面(47) —方面位于细长转子(7, 8)的纵轴之间的中间距离处, 另 一方面垂直于容纳所述转子(7, 8 )的纵轴(70, 80 )的第三平面(39 )。
18. 根据权利要求1 - 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一和第二子组件(13, 14)具有对称平面,该对称平面(47) — 方面位于细长转子(7, 8)的纵轴(70, 80)之间的中间距离处,另一 方面垂直于容纳所述转子(7, 8)的纵轴(70, S0)的第三平面(39),
19. 根据权利要求1 - 18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其特征在于, 至少排出所述第二流体(6)的第二孔(45)在包括该第二孔的子组件中被成形和设置,^v而允许靠重力排出位于压缩腔室(5)的下部分中 的可能的冷凝物。
20. —种泵,其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 - 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2)。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双壁外壳(3)的泵体,允许了特别是载热的第一流体(4)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流体(6)的压缩腔室(5)循环,所述压缩是通过至少两个细长转子(7,8)进行,所述细长转子具有纵向轴(70,80),所述细长转子位于所述压缩腔室(5)中,所述转子(7,8)围绕其纵轴(70,80)通过旋转引导的第一元件(9)被旋转引导,该第一元件位于含有转子的相对的端部(71,72,81,82)处,双壁外壳(3)一方面具有确定压缩腔室(5)的体积的第一壁(10),另一方面具有围绕所述第一壁(10)并且具有用于循环所述第一流体(4)的一定间隔(12)延伸的第二壁(11),所述泵体(2)包括两个称为第一和第二(13,14)的子组件,它们沿一个大致与所述转子(7,8)的纵轴(70,80)正交的连接平面(15)组装,每个第一子组件(13)和第二子组件(14)的特征在于,包括用导热的第一材料模制的刚性部件(16),该刚性部件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两个相对表面包括第一表面(18)和第二表面(19),该第二表面(19)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8)之外,一方面与所述刚性部件(16)一起模制的第一壁(10)大致与所述第一表面(18)正交地延伸并且被横向限定在第三和第四相对表面(20,21)之间,所述第三表面(20)侧向限定了压缩腔室(5),第四表面(21)构成了与第一流体(4)交换的表面,被第五表面(22)纵向限定,所述第五表面(22)限定了至少一个与第一子组件(13)或者第二子组件(14)的第五表面(22)组装支承面,所述第一子组件必须与所述第二子组件一起沿连接平面(15)组装以便构成泵体(2),另一方面,大致与所述第一表面(18)正交并且平行于第一壁(10)的第四表面(21)延伸第二壁(11),完全去除了与所述第四表面(21)的连接,该第二表面相对第一表面(18)凹进,具有一些切割部分(23),所述切割部分(23)分别构成了至少一个用于旋转引导转子(7,8)之一的相对端部(71,72,81,82)之一的第一元件的容纳部分。
文档编号F04C18/16GK101248275SQ200580051405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5日
发明者O·戈普弗特, P·施沃布, T·比尔格 申请人:阿特里尔斯布希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