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331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或通风系统,特别涉及电机冷却散热的风叶,尤其涉 及用于微型电机的冷却散热风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是根据微电机的旋转方向设计的,如果面对冷
却风叶端的微电机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则该冷却风叶的旋向就必须是右旋; 反之该冷却风叶的旋向就必须是左旋。于是一般需要设计两种冷却风叶,需要两种 物料编号,使物料管理成本增加,而且若微电机上装错了冷却风叶,微电机得不到冷 却散热,会降低微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 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该冷却风叶通用性强,不仅适合于逆时针旋转的微电机,也 适合于顺时针旋转的微电机;而且该冷却风叶之叶片还起着加强筋的作用,使冷却 风叶更加牢固和在旋转时摆动很小,所述冷却风叶只需要一种物料编号,降低了物 料管理成本,也不会出现微电机上装错冷却风叶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包括与微电机之转子轴紧配合的毂部和诸多
叶片;所述各叶片尾端间隔均匀地联接在所述毂部外圆周表面上,呈放射状延伸;各
该叶片的头部及其后底面被外圆环和与该外圆环联接的环形后底面包络,并且所述 各叶片的头部与所述外圆环内面联接,所述各叶片的头部后底面与所述环形后底面
联接;相邻各叶片相互面对的尾部恻面与所述毂部外圆周表面以及环形后底面之内 圆周面围成的各扇形通孔构成进风通道。这样,各叶片的头部及其后底面都被固定 形成一个整体,使各叶片不但有冷却散热的作用,而且还起着加强筋的作用,使冷却 风叶更加牢固和在旋转时摆动很小。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之有益效果在于
将冷却风叶之叶片设计成放射状,并将该叶片的头部及其后底面被外圆环和与
该外圆环联接的环形后底面包络形成一个整体;该冷却风叶通用性强,不仅适合于
4逆时针旋转的微电机,也适合于顺时针旋转的微电机;而且该冷却风叶之叶片还起 着加强筋的作用,使冷却风叶更加牢固和在旋转时摆动很小。所述冷却风叶只需要 一种物料编号,降低了物料管理成本,也不会出现微电机上装错冷却风叶的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所述冷却风叶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所述冷却风叶的左视半剖示意图; 图4是所述冷却风叶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 一种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10,包括与微电机之转子轴紧配 合的毂部14和诸多叶片11;所述各叶片11尾端间隔均匀地联接在所述毂部14外圆 周表面143上,呈放射状延伸;各该叶片11的头部及其后底面被外圆环12和与该外 圆环12联接的环形后底面13包络,并且所述各叶片11的头部与所述外圆环l2内 面联接,所述各叶片11的头部后底面与所述环形后底面13联接;相邻各叶片11相 互面对的尾部侧面111、 112与所述毂部l4外圆周表面1"以及环形后底面13之 内圆周面131围成的各扇形通孔15构成进风通道。这样,各叶片11的头部及其后
底面都被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使各叶片11不但有冷却散热的作用,而且还起着加强 筋的作用,使冷却风叶10更加牢固和在旋转时摆动很小。
参见图1、图3和圉4,所述外圆环12与环形后底面13之间的联接有圆弧面16 过渡,不但美观,而且可消除该联接处的应力。
参见图1和图2,所述各叶片11尾端两轴向立面与所述毂部14外圆周表面1" 的联接有圆弧面17过渡,不但美观,而且可消除该连接处的应力。
参见图3,没有被所述环形后底面13包络的各叶片11尾部轴向高度h相比被 所述环形后底面13包络的各叶片11头部之轴向高度H要低,使进风通道加大,方便 冷却散热。
参见图3和图4,没有被所述环形后底面U包络的各叶片11尾部轴向立面与 被所述环形后底面13包络的各叶片11前部轴向立面之间的衔接有圆弧ll3过渡,不但美观,而且可消除该衔接处的应力。
参见图1至图4,所述毂部"之内孔为台阶孔,包括前端与所述转子轴过盈配合 的孔141和后端的定位孔142;所述定位孔142的内径比所述配合孔141的内径小。 这样可非常方便地保证冷却风叶10安装在所述转子轴规定的位置。
参见图3,所述毂部14的高度H1与所述外圆环12之前端面到所述环形后底面 13的外表面之距离H2相等。
参见图1至图4,所述冷却风叶10的叶片11为六片。
所述冷却风叶IO用工程塑料一次注射成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 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 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 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10),包括与微电机之转子轴紧配合的毂部(14)和诸多叶片(11);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叶片(11)尾端间隔均匀地联接在所述毂部(14)外圆周表面(143)上,呈放射状延伸,各该叶片(11)的头部及其后底面被外圆环(12)和与该外圆环(12)联接的环形后底面(13)包络,并且所述各叶片(11)的头部与所述外圆环(12)内面联接,所述各叶片(11)的头部后底面与所述环形后底面(13)联接;相邻各叶片(11)相互面对的尾部侧面(111、112)与所述毂部(14)外圆周表面(143)以及环形后底面(13)之内圆周面(131)围成的各扇形通孔(15)构成进风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IO),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环(12)与环形后底面(13)之间的联接有圆弧面(16)过渡。
3.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IO),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叶片(11)尾端两轴向立面与所述毂部(14)外圆周表面(141)的联接 有圆弧面(17)过渡。
4.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IO),其特征在于没有被所述环形后底面(13)包络的各叶片(ll)尾部轴向高度(h)相比被所 述环形后底面(13)包络的各叶片(11)头部之轴向高度(H)要低。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10),其特征在于没有被所述环形后底面(13)包络的各叶片(11)尾部轴向立面与被所述环形 后底面(13)包络的各叶片(11)前部轴向立面之间的衔接有圆弧(U3)过渡。
6.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IO),其特征在于所述毂部(14)之内孔为台阶孔,包括前端与所述转子轴过盈配合的孔(141) 和后端的定位孔(142);所述定位孔(l42)的内径比所述配合孔(H1)的内径小。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U0),其特征在于所述毂部(14)的高度(Hl)与所述外圆环(U)之前端面到所述环形后底面 (13)的外表面之距离(H2)相等。
8. 根据权利要求l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叶(10)的叶片(11)为六片。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叶(10)用工程塑料一次注射成型。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微电机的冷却风叶,包括与转子轴紧配合的毂部和诸多叶片;各叶片尾端间隔均匀地联接在毂部外圆周表面上,呈放射状延伸;各该叶片的头部及其后底面被外圆环和与该外圆环联接的环形后底面包络,并且各叶片的头部与外圆环内面联接,各叶片的头部后底面与环形后底面联接;相邻各叶片相互面对的尾部侧面与毂部外圆周表面以及环形后底面之内圆周面围成的各扇形通孔构成进风通道。本实用新型冷却风叶通用性强,不仅适合于逆时针旋转的微电机,也适合于顺时针旋转的微电机;而且该冷却风叶之叶片还起着加强筋的作用,使冷却风叶更加牢固和在旋转时摆动很小,该冷却风叶只需要一种物料编号,降低了物料管理成本,也不会出现微电机上装错冷却风叶的现象。
文档编号F04D29/32GK201341068SQ20082023563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朱永安, 伟 谢 申请人: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