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490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水机。特别是利用气体势能转换为动能的引水机。利用该机可以把低处的水引运到高处。叠加式气体引水机是把气体势能转换为动能,在转换过程中获取动力。利用该机可以把低处液体运送到高处。今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引水机有电动抽水机,燃油抽水机。电动抽水机是把电能转换为动能, 从而获取动力。最后把低处的水运送到高处,它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电能。燃油抽水机,是把化学能转换为动能而获取动力。在工作过程中要耗费一定的燃油,并有废气排放。另外还有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抽水机。但目前还没有利用气体势能作为动力的抽水机。今技术方案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高低不齐的水箱排列成梯形,相邻水箱的高差是一定值。 最高水箱的高度不能超过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柱的高度。然后在每个水箱中设置倒立的U 形管,通过U型管把每个水箱相互连接。U形管高度略高于水箱,规格一致,令第一根U型管中的其中一支放在水池中,另一支放在最低水箱中。令第二根U型管中的其中一支放在第一个水箱中,另一支放在相邻的第二个水箱中。令第三根U型管中的其中一支放在第二水箱中,另一支放在相邻的第三水箱中。让第四支U型管其中一支放在第三箱中,另一支放在第四水箱中。最后在第四水箱中设置一支特定的U型管,也可称为出水管。出水管的高度比前面四管略高,出水管两支管长短不齐,长管放在第四水箱中,短管放在箱外,短管的端口高于水池中的水面,在U型管的顶端设置排气阀。在出水管的顶端设置排气阀,短管端口设置出水阀。在水池中加入一定深度的水,在每个水箱中都加入一定量的水。令水池和水箱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差,水箱与水箱中的水面,也有一定的高差。(注水池水面与水箱水面之间的高差等于水箱与水箱之间水面的高差)。从第一根U型管顶部排气阀中排去管中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水池中的水和水箱中的水各自进入相应的U型管,当水箱中U型管中的水位达到顶端时,关闭排气阀,水池中U型管中的水位低于水箱中U型管中的水位。 水池中U型管的水位与水箱中U型管中的水位差等于水池中水面与水箱中水面的高差。用同样方法使第二根、第三根管内状态与第一根管内状态相同。第三水箱与第四水箱之间的第四根U型管是一根自然管,只要关闭顶端的排气阀,管内状态与前三管内状态相同。关闭出水管上的出水阀,从顶端排气阀中排去管中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水箱四中的水进入出水管,当管内水位达到排气阀时,将排气阀关闭。这时,只要打开出水管上的出水阀,管内的水就向外排出。随着管内的水不断向外流出,水箱四中的水位开始下降。随着水箱四中水位的不断下降,连接水箱三和水箱四的U型管中的空气柱向右移动,当空气柱全部进入U 型管右端时,左端U型管中的水进入右端U型管。只要保持出水管的水不断向外输出,第三根、第二根、第一根U型管内状态依次形成与第四根管内状态相同。这时,第一水箱的水位高度低于(等于)水池中的水位高度。在“大气压”作用下,通过U型管把水池中水引到水箱中。同样在“大气压”作用下,把低处水箱中的水引到高处水箱中,最后通过出水管,把水池中的水引运到高处。从而达到把低处的水运送到高处的目的。今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完全可以把空气势能(大气压)转换为动能,从而获取动力。 利用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完全可以把低处的水运送到高处,并在运送过程中不耗费任何燃油和电能、不产生污染和噪音。今图面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表示进水管、2表示进水箱、3表示叠加进水管、4表示叠加进水箱、5表示出水箱、6表示出水管、7表示排气阀、8表示大气压(空气)、9 表示出水阀、10表示水、11表示机座、12表示低压区(真空)、13表示水池、hn表示进水箱 2中的水位与水池13中的水位的高差、Hn表示小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柱的高度。今实现发明的最好方法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加以阐述。图1是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工作原理图。首先让水池13、进水箱2、叠加进水箱4注入一定深度的水10,令水池13与进水箱2中的水位有一定高差,这个高差也等于进水箱2与叠加进水箱4中的水位高差。进水管1高度Hn小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柱的高度。进水管1连接水池13与进水箱 2,叠加进水管3连接进水箱2与出水箱5,进水管1与出水管6的高差是hn。打开进水管 1上的排气阀7抽去管内空气8,在大气压8 (空气)作用下,水池13和进水箱2中的水10 进入各自支管。当右支管水位高度达到管顶时,关闭排气阀7,这时,左支管中的水位低于右支管中的水位hn,管内有hn高的空气柱。用同样方法将第二根、第三根叠加进水管3管内状态调整和进水管1状态相同。第四根叠加进水管3只要关闭顶部排气阀7,不需排气,就能形成与进水管1相同状态。关闭出水管6上的出水阀9,从出水管6上的排气阀7排去管内空气,在大气压8 (空气)的作用下,出水箱5中的水10进入出水管6中,当出水管6中水位达到排气阀7时,关闭排气阀7,这时,只要打开出水阀9,水10就从出水管6中流出。 在大气压8 (空气)作用下,出水箱5中的水10进入出水管6,由于出水箱5中水10从出水管6流出,所以出水箱5中的水位下降,使叠加进水管3中的空气柱向右移动,形成管内左面水柱上升,右面水柱下降的现象。当右面水柱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左面的水柱到达管顶, 从而进入右管。只要出水管6中水10不断向外流出,进水管1和其他叠加进水管3的状态和前管相同,这时,进水箱2中的水位低于等于水池13中的水位,在大气压8(空气)作用下,通过进水管1把水池13中的水10引到进水箱2中。同样,在大气压8 (空气)作用下, 通过叠加进水管3把进水箱2中的水10引进叠加进水箱4中。同样原理,叠加进水管3把叠加进水箱4中的水10引进更高的叠加进水箱4。最后,通过叠加进水管3把最高叠水箱中的水10引进出水箱5,最终在大气压8 (空气)作用下通过出水管6,把水池13中的水10 引到高于水池13水面的地方。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耗燃油和电能,不产生污染和噪音。根据上面的原理,可以制造强大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利用它可以把低处更多的水引运到更高处。因为大气层是很高的,可以叠加(重复)利用。图1只是高度是一个Hn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可以制造高度是多个Hn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不过, 随着高度的增加,Hn会越来越小。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适用于所有液体,如密度比水大的石油,密度比水小的汽油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是由进水管、进水箱、叠加进水管、叠加进水箱、排气阀、出水阀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箱和叠加进水箱的高度是梯增形式,两箱之间的高差hn 是彼此相等的,邻箱之间是通过进水管1和叠加进水管3相互连通,进水管1和叠加进水管 3的高度时相等的,进水管1和叠加进水管3都是用两根立管和一根横管做成的,横管上设有排气阀7、横管是两立管的交汇处,也是顶部。最高叠加进水箱4是出水箱5,出水箱5中设有出水管6,出水管6是由长短两根立管和一根横管组成。长立管在管内,短立管在箱外, 用来出水。横管上有排气阀7,短立管上有出水阀9,出水管6与进水管1的高差是hn。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其特征在于进水箱2与相邻叠加进水箱 4中的液面高差是一定值hn,这一定值hn也是相邻叠加进水箱4中的液面差,同时这个高差hn也等于水池13中液面与进水箱2中液面的高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和叠加进水管3经排气后在大气压8作用下,水10都能进入管内,箱中水位较高的管内水柱先到达横管(管顶)。箱中管内最低的管内水柱离横管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液面高差hn。出水管6 排气后,进水管1的顶部到水池13水面的高度Hn—定要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柱高。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其特征在于打开出水阀9,水10就从出水管6中流出。首先出水箱5中水位下降,当下降高度大于等于hn时,叠加进水管3中的空气柱(低压区12)在大气压8作用下移到管的右边,水柱随之上升到顶部,只要继续打开出水阀9,叠加进水管3就把叠加进水箱4中的水10引到出水箱5中。同样道理,进水管1 在大气压8作用下把水池13中的水10引进进水箱2中,然后再由叠加进水管3引入出水箱5,最后通过出水管6向外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其特征在于出水箱5中的叠加进水管3 不需排气,只要关闭顶部排气阀7,就能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每个箱中水面上都有大气压8 存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其特征在于引水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水池13中的水面高于或等于进水箱2中的水面,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进水箱2中的水面高于水池13中的水面。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其特征在于大气压8是强大的,它的高度很高,可设计制造多层叠加式气体引水机。随着高度的增加,Hn的值会越来越小。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其特征在于它不仅可以把低处的水运送到高处,同样适用于把低处的任何液体运送到高处。如密度比水大的水银、密度比水小的轻油等。
全文摘要
一种叠加式气体势能引水机是由进水箱、出水箱、进水管、出水管组成。进水箱是由多个箱体组成,这些箱体高低不齐,呈梯状,箱与箱之间通过进水管连通。所有水箱加水后,水位差呈梯状。当排出管内空气后,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管内。由于水位高差不齐,因此管内水柱也高低不等。打开出水管,水在大气压作用下向外流出,管内空气柱向高水位运动,最后,低管中的水进入高管,即低箱中的水进入高箱。在大气压作用下,通过出水管把水池中的水引到高处。
文档编号F04F1/00GK102338131SQ201010231869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孙德云 申请人:孙德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