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069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其包括吸油管、齿轮油泵、冷却器、输油管、过滤器、冷却油管、注油阀块和板式溢流阀;注油阀块安装在箱体轴承盖外表面上;板式溢流阀安装在注油阀块外端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是将板式溢流阀直接设置在新结构的带有溢流孔的注油阀块上,可使过量的润滑油直接通过板式溢流阀及注油阀块上的溢流孔流回曲轴箱内部,因此无需设置进油接头、单向阀和回流管等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使整个系统的安装和维修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柱塞泵又称往复泵,为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其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入介质、压缩介质,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油田和船舶中。目前常用的柱塞泵主要由动力端、液力端和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组成,动力端用于将原动机的能量传给液力端,主要包括曲轴箱和安装在曲轴箱内部的高速轴、曲轴、多个齿圈、多根连杆及多根十字头;液力端用于将动力端提供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则用于将动力端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循环冷却,以防止其内部的各部件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图1为一种目前常用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中注油阀块部位侧视图。如图1、图2所示,这种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吸油管1、齿轮油泵2、冷却器3、排油管4、过滤器5、冷却油管6、注油阀块7、单向阀8、溢流管9和进油接头10 ;其中齿轮油泵2的壳体安装在高速轴端盖外端面上,其上的主动轴与高速轴一端相连接;吸油管I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曲轴箱11外端面下部和齿轮油泵2的进油口上;排油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齿轮油泵2的出油口和冷却器3的进口上;进油接头10的一端连接在箱体轴承盖12外表面上,并且中心孔与曲轴13的中心孔相连通;注油阀块7安装在进油接头10的外端,其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油口、溢流口和注油口,并且注油口与进油接头10的中心孔相连通;冷却油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注油阀块7的进油口和冷却器3的出口上;过滤器5安装在冷却油管6上;溢流管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注油阀块7的溢流口和曲轴箱11外端面下部;单向阀8则安装在溢流管9上。
[0003]在柱塞泵运行过程中,随着高速轴的旋转,安装在高速轴上的齿轮油泵2不断将曲轴箱11内部的高温润滑油通过吸油管I吸入其内部,然后经过排油管4及冷却器3的进口注入冷却器3内部,之后该润滑油由冷却器3进行冷却,然后经冷却油管6和过滤器5滤除杂质后通过进油口进入注油阀块7的内部,最后经注油口及进油接头10的中心孔注入曲轴13的中心孔中。在油量过多的情况下,多余的润滑油将经过注油阀块7上的溢流口、单向阀8及溢流管9流入曲轴箱11的下部。
[0004]但是,这种已有技术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存在下列问题:如上所述,由于该系统中部件较多,因此安装和维修不便,同时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吸油管、齿轮油泵、冷却器、排油管、过滤器、冷却油管、注油阀块和板式溢流阀;其中齿轮油泵的壳体安装在曲轴箱外端面上,其上的主动轴与高速轴一端相连接;吸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曲轴箱外端面下部和齿轮油泵的进油口上;注油阀块安装在箱体轴承盖外表面上,其一侧面上形成有一个进油孔,中部从箱体轴承盖向外贯通形成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注油孔和溢流孔,注油孔的后端与曲轴的中心孔相连通,溢流孔的后端与曲轴箱内部相连通,并且进油孔和注油孔相连通;板式溢流阀安装在注油阀块外端面上,其内部形成有溢流道,并且溢流道的进口与注油阀块上注油孔的前端相连通,出口与注油阀块上溢流孔的前端相连通;排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齿轮油泵的出油口和冷却器的进口上;冷却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却器的出口和注油阀块的进油孔上;过滤器则安装在冷却油管上。
[0007]所述的注油阀块上注油孔和溢流孔的前端与板式溢流阀上溢流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部位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是将板式溢流阀直接设置在新结构的带有溢流孔的注油阀块上,可使过量的润滑油直接通过板式溢流阀及注油阀块上的溢流孔流回曲轴箱内部,因此无需设置进油接头、单向阀和溢流管等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使整个系统的安装和维修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一种目前常用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示出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中注油阀块部位侧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3示出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上板式溢流阀纵向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号。
[0014]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吸油管1、齿轮油泵2、冷却器3、排油管4、过滤器5、冷却油管6、注油阀块14和板式溢流阀15 ;其中齿轮油泵2的壳体安装在高速轴端盖外端面上,其上的主动轴与高速轴一端相连接;吸油管I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曲轴箱11外端面下部和齿轮油泵2的进油口上;注油阀块14安装在箱体轴承盖12外表面上,其一侧面上形成有一个进油孔16,中部从箱体轴承盖12向外贯通形成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注油孔17和溢流孔18,注油孔17的后端与曲轴13的中心孔相连通,溢流孔18的后端通过曲轴轴承盖与曲轴箱11内部相连通,并且进油孔16和注油孔17相连通;板式溢流阀15安装在注油阀块14外端面上,其内部形成有溢流道,并且溢流道的进口与注油阀块14上注油孔17的前端相连通,出口与注油阀块14上溢流孔18的前端相连通;排油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齿轮油泵2的出油口和冷却器3的进口上;冷却油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却器3的出口和注油阀块14的进油孔16上;过滤器5则安装在冷却油管6上。
[0015]所述的注油阀块14上注油孔17和溢流孔18的前端与板式溢流阀15上溢流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部位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19。
[0016]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工作原理阐述如下:在柱塞泵运行过程中,随着高速轴的旋转,安装在高速轴上的齿轮油泵2不断将曲轴箱11内部的高温润滑油通过吸油管I吸入其内部,然后经过排油管4及冷却器3的进口注入冷却器3内部,之后该润滑油由冷却器3进行冷却,然后经冷却油管6和过滤器5滤除杂质后通过注油阀块14上的进油孔16流入注油孔17内,最后从注油孔17的后端注入曲轴13的中心孔中。在油量过多的情况下,多余的润滑油将经过注油孔17的前端流入板式溢流阀15的溢流道中,然后经过注油阀块14上的溢流孔18流入曲轴箱11的内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油管(I)、齿轮油泵(2)、冷却器(3)、排油管(4)、过滤器(5)、冷却油管(6)、注油阀块(14)和板式溢流阀(15);其中齿轮油泵(2)的壳体安装在高速轴端盖外端面上,其上的主动轴与高速轴一端相连接;吸油管(I)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曲轴箱(11)外端面下部和齿轮油泵(2)的进油口上;注油阀块(14)安装在箱体轴承盖(12)外表面上,其一侧面上形成有一个进油孔(16),中部从箱体轴承盖(12)向外贯通形成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注油孔(17)和溢流孔(18),注油孔(17)的后端与曲轴(13)的中心孔相连通,溢流孔(18)的后端通过曲轴轴承盖与曲轴箱(11)内部相连通,并且进油孔(16和注油孔(17相连通;板式溢流阀(15)安装在注油阀块(14)外端面上,其内部形成有溢流道,并且溢流道的进口与注油阀块(14)上注油孔(17)的前端相连通,出口与注油阀块(14)上溢流孔(18)的前端相连通;排油管⑷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齿轮油泵(2)的出油口和冷却器(3)的进口上;冷却油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却器⑶的出口和注油阀块(14)的进油孔(16)上;过滤器(5)则安装在冷却油管(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溢流功能的动力端润滑油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油阀块(14)上注油孔(17)和溢流孔(18)的前端与板式溢流阀(15)上溢流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部位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19)。
【文档编号】F04B53/18GK204003438SQ20142047565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1日
【发明者】李福兴, 罗玉川 申请人:天津市通洁高压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