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溢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354阅读:2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流溢流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恒流溢流泵。



背景技术:

恒流溢流泵是具有轴向间隙自动补偿和径向液压补偿的外啮合齿轮泵与恒流溢流阀组成的恒流泵。恒流溢流泵在工作时,油液通过后盖进油孔进入阀孔,然后经过节流体到后盖出油口,由于节流体的小孔节流后,后盖内会存在背压,推动安全阀向主阀弹簧端移动,当安全阀体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多余的油液会流回到恒流泵的进油口,使泵产生一个恒定的流出量。节流孔的大小及恒流泵点排量决定了背压的大小。但现有的节流孔大小通常为固定不变,从而限定了背压大小,无法满足复杂的工况环境。只有设置适合的背压才能保证恒流溢流泵的动作更加平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改变阀孔和出油口相接处的节流口径大小的恒流溢流泵,从而改变后盖背压大小,使其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恒流溢流泵,包括泵壳、设置于泵壳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以及盖设在泵壳后端的后盖,所述后盖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阀孔和出油口,所述阀孔内设有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孔与出油口的连通处封设有节流圆板,所述节流圆板上设有多个一号节流孔,所述节流圆板的圆心位置处凸设有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中心轴线垂直于节流圆板所在平面;所述固定柱沿外圆周凹陷有一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套设有节流环板且所述节流环板与固定柱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节流环板上设有与一号节流孔一一对应的二号节流孔;

所述节流圆板上的外周缘上设有一段弧形定位槽,所述节流环板上对应设有一个定位孔;还包括有一个螺栓和螺母,所述节流圆板、节流环板之间通过螺栓依次贯穿定位孔、弧形定位槽与螺母螺合而实现固定连接。

藉由上述结构,所述节流圆板与节流环板之间可相对旋转而使得一号节流孔、二号节流孔相互错开,从而改变节流口径,经过该位置处截面的液体流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两侧之间形成不同大小的压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流溢流泵中,所述节流环板的外径略小于节流圆板的外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流溢流泵中,所述弧形定位槽的圆心与节流圆板的圆心相互重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流溢流泵中,所述节流圆板圆心到节流环板圆心的距离不大于4cm,两者间距不宜过大,避免影响节流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流溢流泵中,所述一号节流孔、二号节流孔完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相较于传统节流孔径固定不变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改变一号节流孔、二号节流孔的交错程度,使得实际的节流面积发生变化,从而调节背压大小,普适性更高。

2、调节方式简单易行,只需要旋转节流环板,并通过螺栓、螺母与定位孔、弧形定位槽的配合实现旋转后的位置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恒流溢流泵,包括泵壳、设置于泵壳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以及盖设在泵壳后端的后盖1,所述后盖1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阀孔2和出油口3,所述阀孔2内设有安全阀4。

所述阀孔2与出油口3的连通处封设有节流圆板5,所述节流圆板5上设有多个一号节流孔6,所述节流圆板5的圆心位置处凸设有一个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中心轴线垂直于节流圆板5所在平面;所述固定柱7沿外圆周凹陷有一个限位凹槽8,所述限位凹槽8内套设有节流环板9,所述节流环板9的外径略小于节流圆板5的外径,且所述节流环板9与固定柱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节流环板9上设有与一号节流孔6一一对应的二号节流孔10,所述一号节流孔6、二号节流孔10完全相同。由此,节流环板9可相对节流圆板5旋转。其中,更具体地,所述节流圆板5圆心到节流环板9圆心的距离不大于4cm。

本实施例中用于限定节流圆板5、节流环板9的位置的结构具体说明如下。所述节流圆板5上的外周缘上设有一段弧形定位槽11,所述节流环板9上对应设有一个定位孔12,所述弧形定位槽11的圆心与节流圆板5的圆心相互重合。本实施例还包括有一个螺栓13和螺母14,所述节流圆板5、节流环板9之间通过螺栓13依次贯穿定位孔12、弧形定位槽11与螺母14螺合而实现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旋转节流环板9,使得一号节流孔6、二号节流孔10对应错开一定位置,两者的重合区域为实际的节流面积,随着节流环板9绕固定柱7旋转角度的变化,节流面积得以变化,两侧可达到的背压也发生变化。当节流环板9与节流圆板5的相对位置确定了后,螺栓13贯穿定位孔12,其后穿设在弧形定位槽11内的某一位置处并与螺母14锁紧连接,实现位置的固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