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985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型气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型气缸。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气缸是一种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其主要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缸的结构主要包括缸体、前盖、后盖、活塞杆以及活塞,前盖及后盖固定于缸体的两端,活塞适配设置在缸体内,且将缸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腔室和后腔室,缸体分别设有与前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与后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活塞杆的一端位于缸体外,另一端与缸体内的活塞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向相应进气口(第一进气口或第二进气口)中通入高压气体,便可以驱动活塞及活塞杆同步动作。

然而,现有的气缸的常见缺陷在于,其前盖和后盖通常设置在缸体的外部,使得气缸整体体积相对较大,难以满足ISO21287安装标准,导致使用存在较大局限性。

另外,由于活塞在工作时会高速往复运动,为了对缸体内部各元件起到防护作用,通常需要设置防撞垫。但是,现有的气缸由于防撞垫的安装结构设置不合理,使得防撞垫的稳固性较低,在活塞往复冲击作用下,防撞垫容易发生脱落,影响气缸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薄型气缸,其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巧,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型气缸,包括缸体、前盖、后盖、活塞杆、活塞、第一防撞垫及第二防撞垫,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两端,所述活塞活动设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缸体分别设有与所述前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后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前盖并伸出于所述缸体的外部;

所述前盖及所述后盖均设于所述缸体的内部,所述前盖通过卡簧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与所述缸体铆压固定;

所述前盖的后端面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的槽壁沿径向延伸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防撞垫嵌装于所述第一环槽内,并且所述第一防撞垫的周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块;

所述活塞的后端面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的槽壁沿径向延伸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防撞垫嵌装于所述第二环槽内,并且所述第二防撞垫的周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磁环和磁铁座,所述磁铁座固定于所述活塞的前端,所述磁环设置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磁铁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外壁的四个侧面均设有用于安装感应开关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的外壁嵌装有与所述缸体密封配合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的内壁嵌设有与所述活塞杆对应配合的防尘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外壁嵌装有与所述缸体密封配合的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由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安装部、连接部及密封部配合构成,所述安装部套设于所述活塞的外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部的宽度,所述密封部的纵截面呈半球形,且所述密封部纵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型气缸,通过将前盖及后盖均设于缸体的内部,并且使前盖通过卡簧与缸体固定连接,后盖与缸体铆压固定,不仅结构设置紧凑合理,使得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能够有效满足ISO21287安装标准,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安装所需配件,降低了安装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通过在前盖的后端面设置第一环槽,并在第一环槽的槽壁上设置第一卡槽,第一防撞垫嵌装于第一环槽内,并且第一防撞垫的周缘还设置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块,相应地,在活塞的后端面设置第二环槽,第二环槽的槽壁设置第二卡槽,第二防撞垫嵌装于第二环槽内,并且第二防撞垫的周缘设置与第二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块,通过设置上述结构,有效提高了防撞垫安装的稳固性,工作过程中,即使受到活塞的反复冲击,也不易使防撞垫脱落,从而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工作性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延长了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1、缸体;11、前腔室;12、后腔室;13、第一进气口;14、第二进气口;15、安装槽;2、前盖;21、卡簧;22、第一环槽;23、第一卡槽;24、密封圈;25、防尘圈;3、后盖;4、活塞杆;5、活塞;51、第二环槽;52、第二卡槽;53、密封环;531、安装部;532、连接部;533、密封部;6、第一防撞垫;61、第一卡块;7、第二防撞垫;71、第二卡块;8、磁环;9、磁铁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薄型气缸,包括缸体1、前盖2、后盖3、活塞杆4、活塞5、第一防撞垫6及第二防撞垫7,前盖2和后盖3固定连接于缸体1的两端,活塞5活动设于缸体1内,活塞5将缸体1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腔室11和后腔室12,缸体1分别设有与前腔室11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3、与后腔室12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4,活塞杆4的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活塞杆4的另一端穿过前盖2并伸出于缸体1的外部。

以上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气缸的工作原理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

前盖2及后盖3均设于缸体1的内部,前盖2通过卡簧21与缸体1固定连接,后盖3与缸体1铆压固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不仅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紧凑合理,体积小巧,能够有效满足ISO21287安装标准,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安装所需配件,降低了安装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前盖2的后端面设有第一环槽22,第一环槽22的槽壁沿径向延伸有第一卡槽23,第一防撞垫6嵌装于第一环槽22内,并且第一防撞垫6的周缘设有与第一卡槽23卡接的第一卡块61;活塞5的后端面设有第二环槽51,第二环槽51的槽壁沿径向延伸有第二卡槽52,第二防撞垫7嵌装于第二环槽51内,并且第二防撞垫7的周缘设有与第二卡槽52卡接的第二卡块7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结构,有效提高了防撞垫安装的稳固性,工作过程中,即使受到活塞5的反复冲击,也不易使防撞垫脱落,从而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工作性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延长了整体使用寿命。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控制更为方便,以使活塞杆4的行程精度更高,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磁环8和磁铁座9,磁铁座9固定于活塞5的前端,磁环8设置于活塞5与磁铁座9之间。缸体1外壁的四个侧面均设有用于安装感应开关的安装槽15,感应开关用于与磁环8配合,通过检测磁环8的位置,进而检测活塞杆4的行程。通过在缸体1外壁的四个侧面均设置安装槽15,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不会受到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的限制,安装和使用较为方便。

前盖2的外壁嵌装有与缸体1密封配合的密封圈24,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密封性。前盖2的内壁嵌设有与活塞杆4对应配合的防尘圈25,避免了灰尘等杂质随活塞杆4进入缸体1的内部,延长了使用寿命。

活塞5的外壁嵌装有与缸体1密封配合的密封环53,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具体地,密封环53由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安装部531、连接部532及密封部533配合构成,安装部531套设于活塞5的外部,连接部532的宽度小于安装部531的宽度,密封部533的纵截面呈半球形,且密封部533纵截面的直径小于连接部532的宽度,通过设置上述结构,活塞5在往复动作过程中,连接部532会带动密封部533相对于安装部531摆动,使得密封环52的柔软性更好,而且通过采用纵截面呈半球形设置的密封部533,也有利于减小密封环52与缸体1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了磨损,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