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998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多级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



背景技术:

水平中开式多级泵是一种高扬程泵,具有高扬程、大流量、大功率等特点,多应用于污水处理、环保、大型水利水电等场合,与多台泵并联或串联使用相比较,高扬程、大流量、大功率的水平中开式多级泵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是泵站技术改造的首选用泵,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水平中开式多级泵多为单吸、叶轮单向排列,比转速泵效率低,运行时泵的轴向力无法自动平衡,对壳体铸造水平的要求很高,壳体的铸造难度大,需要考虑单件重量、复杂程度和数量等因素,铸造风险大,制造成本高。

例如,公开号为CN20232626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中开式多级泵,包括泵盖、流道、泵座、转子部装,所述泵盖盖在所述泵座上,所述泵座内贯穿着所述转子部装,所述转子部装的两端穿出所述泵座,所述转子部装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的叶轮背靠背安装在所述泵座内,所述流道为双流道,所述泵座上设有吸入口和吐出口,所述转子部装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轴承部装和后轴承部装,所述前轴承部装与所述泵座之间、所述后轴承部装与所述泵座之间均设有挡油罩,所述叶轮与所述泵座之间设有泵体后密封环、泵体前密封环,中间密封环、低压端密封腔密封环和高压端密封腔密封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该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采用三级叶轮,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对称分布,末级叶轮采用双吸,级间采用过渡流道。两侧双进口中间单出口结构只有级间过渡流道,不需要内转换流道。消除了内转换流道,降低了铸造难度,解决了壳体的铸造问题,同时由于首级叶轮、次级叶轮对称布置,末级叶轮双吸,保证了轴向力的自动平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包括:设置在泵壳体上的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其中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分别位于出口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以出口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的泵壳体的中心部沿轴向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的一端端部伸出到泵壳体的外部,并且伸出泵壳体的外部的中心轴端部通过转子部件与泵联器连接;所述的泵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三级叶轮,其中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对称分布,末级叶轮采用双吸,以保证轴向力的自动平衡,级间采用过渡流道,消除内转换流道。

所述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位于所述的泵壳体的一侧,所述的出口位于所述的泵壳体的另一侧。

所述的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均设置在所述的中心轴的下方。

所述的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中心轴线均与泵壳体中的中心轴垂直。

所述的中心轴与转子部件连接的一端与泵壳体之间通过轴承体甲部件3连接。

所述的中心轴远离转子部件的一端与泵壳体之间通过轴承体乙部件6连接。

所述的中心轴与泵壳体之间还设置有轴封部件,通过轴封部件实现所述的中心轴与泵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

所述的泵壳体上还设置有泵盖。

所述的泵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泵座。

所述的中心轴通过轴承支撑,所述的轴承包括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所述的径向轴承采用轴瓦式滑动轴承,所述的推力轴承采用NSK滚动轴承。

本发明采用三级叶轮,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对称分布,末级叶轮采用双吸,级间采用过渡流道。两侧双进口中间单出口结构只有级间过渡流道,不需要内转换流道。消除了内转换流道,降低了铸造难度,解决了壳体的铸造问题,同时由于首级叶轮、次级叶轮对称布置,末级叶轮双吸,保证了轴向力的自动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水平中开式并联多级泵包括设置在泵壳体上的出口21、第一进口22和第二进口23,其中第一进口22和第二进口23分别位于出口21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进口22和第二进口23以出口21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的泵壳体的中心部沿轴向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的一端端部伸出到泵壳体的外部,并且伸出泵壳体的外部的中心轴端部通过转子部件2与泵联器1连接;所述的泵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三级叶轮,其中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对称分布,末级叶轮采用双吸,以保证轴向力的自动平衡,级间采用过渡流道,消除内转换流道;所述的首级叶轮、次级叶轮和末级叶轮均套设在所述的中心轴上。

所述的第一进口22和第二进口23位于所述的泵壳体的一侧,所述的出口21位于所述的泵壳体的另一侧。

所述的出口21、第一进口22和第二进口23均设置在所述的中心轴的下方。

所述的出口21、第一进口22和第二进口23的中心轴线均与泵壳体中的中心轴垂直。

根据比转速与泵最高效率关系图,采用三级叶轮或四级叶轮都能够使泵的效率处于高效区,但是采用四级叶轮势必增加泵的轴向长度,提高制造成本,因此本发明采用三级叶轮,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对称分布,末级叶轮采用双吸,保证了轴向力的自动平衡,级间采用过渡流道。

两侧双进口中间单出口结构只有级间过渡流道,不需要内转换流道。

由于消除了内转换流道,降低了铸造难度,解决了壳体的铸造问题,同时由于首级叶轮、次级叶轮对称布置,末级叶轮双吸,保证了轴向力的自动平衡。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中心轴与转子部件2连接的一端与泵壳体之间通过轴承体甲部件3连接。

所述的中心轴远离转子部件2的一端与泵壳体之间通过轴承体乙部件6连接。

所述的中心轴与泵壳体之间还设置有轴封部件4,通过轴封部件4实现所述的中心轴与泵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

所述的泵壳体上还设置有泵盖5。

所述的泵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泵座7。

所述的中心轴通过轴承支撑,所述的轴承包括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所述的径向轴承采用轴瓦式滑动轴承,所述的推力轴承采用NSK滚动轴承。

所述的轴承采用强制润滑系统,配置稀油润滑站。

所述的轴封部件4的密封采用填料密封。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