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4172发布日期:2019-05-22 02:2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防风机,特别是一种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消防用高温排烟风机是在消防时排出高温烟气的一种通风机,要求按ga211-2009消防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能在400℃高温条件下连续运行100分钟以上,所以其配套电机必须为耐高温电机,并且须配设专门的电机冷却系统。

现有的消防用高温排烟风机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智能型高温消防排烟风机【申请号:201510293543.1;申请公布号:cn104948479a】,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内筒、设置在内筒内的电机和与电机轴一端连接的排烟风叶,所述外壳外表面还设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与内筒之间通过冷却风进风管和冷却风出风管相连通。

实际产品中,电机轴的另一端固连有排气叶片。使用时,排气叶片跟随电机轴转动,外部冷气通过冷却风进风管进入,并通过冷却风出风管排出,以带走电机表面的高温。

上述的风机存在一个问题:冷却风出风管和冷却风进风管均与内筒和外壳单独固定,导致整个组装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组装方便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消防风机包括外风筒以及均设于外风筒内的叶轮和电机,本电机散热机构包括水平设于外风筒内部的内风筒,所述的电机固定在内风筒内,所述的电机的主轴前端伸出内风筒并与所述的叶轮固连,所述的内风筒内还设有呈环形的排气叶片,且排气叶片与电机的主轴的后端相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风筒的前端内侧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的密封部,且密封部和内风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密封部套在电机的主轴的前端外,且电机的主轴侧壁和密封部的内壁之间通过环形油封形成密封;所述的外风筒内还设有两出气管,两出气管均呈直管状且位置相正对,两所述的出气管分别位于内风筒两侧,且两出气管均与所述的内风筒固连,两出气管上相对的两端均与所述的内风筒的内腔连通,两出气管上相背的两端内均螺接有呈直管状的进气管,两进气管上相背的两端均伸出外风筒,且两进气管均与外风筒相固连,内风筒外侧壁和外风筒内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20cm。

实际安装时,风机安装在室外,并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

使用时,排气叶片跟随电机的主轴转动,外部冷气依次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进入到内风筒内,冷气与电机接触实现散热降温,冷气最终在排气叶片引流下从内风筒的右端口排出。

密封部和内风筒为一体式结构,且密封部和电机主轴之间通过环形油封形成密封,使内风筒前端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这样便可有效隔开高温气体和内风筒内腔,以避免高温气体与电机接触,以加快电机的散热效率,提高风机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结构中,由出气管和进气管所组成的输气管道既起到输气作用,又起到连接内风筒和外风筒的作用,这样在安装输气管道时便同时完成了内风筒的定位,以缩短本散热机构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散热机构的组装方便性。

在上述的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中,所述的内风筒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有两个,且两所述的出气管分别穿设在两连接孔内,两所述的出气管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内设有耐高温密封圈,且耐高温密封圈的外侧壁与连接孔的孔壁紧密抵靠。

在耐高温密封圈的作用下,使出气管和内风筒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以进一步避免高温热气进入到内风筒内,使提高电机散热效率的目的稳定实现。

在上述的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中,所述的内风筒的后端的外侧壁上具有挡环,且挡环与内风筒同轴设置,所述的挡环的前端面为呈锥形的导向面,且所述的导向面的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

在导向面的引导下,使高温气体向远离内风筒的方向流动,从而进一步避免高温气体进入到内风筒内,继而进一步加强电机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的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中,两所述的出气管外均套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风筒外壁和外风筒内壁相抵。

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来缓冲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上述的振动传递到出气管和进气管的连接处,使出气管和进气管稳定连接,来提高本散热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中,所述的电机的主轴的前端侧壁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定位槽,该定位槽包括位置正对的两侧壁和位于两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的环形油封设于定位槽内,该环形油封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密封部的内侧壁相抵,且环形油封的两端面分别与定位槽的两侧壁相抵。

在定位槽的作用下,将环形油封稳定定位,确保电机主轴和密封部之间始终形成可靠的密封,以稳定隔开高温气体与电机,使提高电机散热效率的目的稳定实现。

在上述的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中,所述的内风筒和密封部均为内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外部铁皮所组成的夹层结构。

采用上述的设计,使内风筒和密封部同时具备硬度和保温性能,从而有效阻止高温气体所含的热量进入到内风筒内,使提高电机散热效率的目的稳定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消防风机的电机散热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密封部和内风筒为一体式结构,且密封部和电机主轴之间通过环形油封形成密封,使内风筒前端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这样便可有效隔开高温气体和内风筒内腔,以避免高温气体与电机接触,以加快电机的散热效率,提高风机的工作稳定性。

2、由出气管和进气管所组成的输气管道既起到输气作用,又起到连接内风筒和外风筒的作用,这样在安装输气管道时便同时完成了内风筒的定位,以缩短本散热机构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散热机构的组装方便性。

3、在导向面的引导下,使高温气体向远离内风筒的方向流动,从而进一步避免高温气体进入到内风筒内,继而进一步加强电机的散热效率。

4、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来缓冲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上述的振动传递到出气管和进气管的连接处,使出气管和进气管稳定连接,来提高本散热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消防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消防风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风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风筒;2、叶轮;3、电机;4、内风筒;4a、密封部;4b、铁皮;4c、保温岩棉;4d、挡环;4d1、导向面;5、排气叶片;6、进气管;7、出气管;8、弹簧;9、环形油封;10、耐高温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消防风机包括外风筒1、叶轮2和电机3,其中,外风筒1呈中空状,电机3和叶轮2均设于外风筒1内,且叶轮2设于电机3的前侧。

本电机散热机构由内风筒4、排气叶片5、进气管6、出气管7、弹簧8等组成。

其中,内风筒4呈中空状,该内风筒4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外风筒1内,且此时,内风筒4和外风筒1两者的中心轴线共线。如图1所示,叶轮2设于内风筒4前侧,电机3通过机座(未图示)固定在内风筒4内,且电机3的主轴前端伸出内风筒4并与叶轮2固连。排气叶片5呈环状,该排气叶片5设于内风筒4内且位于电机3的后侧。排气叶片5套设在电机3的主轴的后端外,且排气叶片5和电机3的主轴相固连。

如图1所示,内风筒4的前端内侧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的密封部4a,密封部4a和内风筒4同轴设置,且密封部4a和内风筒4为一体式结构。密封部4a套在电机3的主轴的前端外,且电机3的主轴侧壁和密封部4a的内壁之间通过环形油封9形成密封。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3的主轴的前端侧壁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定位槽,该定位槽包括位置正对的两侧壁和位于两侧壁之间的底壁,且定位槽的两侧壁沿内风筒4的轴向分布;环形油封9设于定位槽内,该环形油封9的外侧壁与密封部4a的内侧壁相抵,且环形油封9的两端面分别与定位槽的两侧壁相抵,以将环形油封9稳定定位,确保密封部4a和电机3的主轴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

外风筒1内还设有两出气管7,两出气管7均呈直管状且位置相正对。优选出气管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外风筒1内。两出气管7分别位于内风筒4两侧,两出气管7均与内风筒4固连,且两出气管7上相对的两端均与内风筒4的内腔连通。具体来说,内风筒4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有两个,且两出气管7分别穿设在两连接孔内;两出气管7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耐高温密封圈10,且耐高温密封圈10的外侧壁与连接孔的孔壁紧密抵靠。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出气管7和内风筒4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连。自然,出气管7和内风筒4通过紧配合的方式相固连也是可以的。

如图1所示,两出气管7上相背的两端内均螺接有呈直管状的进气管6,两进气管6上相背的两端均依次伸出出气管7和外风筒1并位于外风筒1外部,且两进气管6均与外风筒1相固连。优选进气管6和外风筒1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连。进一步说明,两出气管7外均套有弹簧8,且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内风筒4外壁和外风筒1内壁相抵。通过弹簧8的弹性形变来缓冲电机3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上述的振动传递到出气管7和进气管6的连接处,使出气管7和进气管6稳定连接,来提高本散热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内风筒4和密封部4a均为内部铁皮4b、中部保温岩棉4c和外部铁皮4b所组成的夹层结构,使内风筒4和密封部4a同时具备硬度和保温性能。内风筒4的后端的外侧壁上具有挡环4d,且挡环4d与内风筒4同轴设置。挡环4d的前端面为呈锥形的导向面4d1,且导向面4d1的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

内风筒4外侧壁和外风筒1内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20cm,优选这一距离为15cm。

实际安装时,风机安装在室外,并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

使用时,排气叶片5跟随电机3的主轴转动,外部冷气依次通过进气管6和出气管7进入到内风筒4内,冷气与电机3接触实现散热降温,冷气最终在排气叶片5引流下从内风筒4的右端口排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