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1955阅读:5090来源:国知局
回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循环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回水器。



背景技术:

回水器是一个集成装置,它将热水循环泵、管道配件和智能控制器通过钣金外壳集成在一起,省去了每个配件安装的麻烦,大大提高了产品稳定性,而且外形美观、安装简单、控制多样、使用方便。需要用热水时,提前几十秒启动一下回水装置,即可实现“一开即见热水”。

例如公告号为CN2047836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回水器,包括一壳体,壳体上设有一开口,壳体的开口端卡扣连接有一上盖,壳体内固设有一水泵,水泵两端分别设有一用于与外接水管连接的进水管接头以及一用于与外接水管连接的出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上分别螺接有一万能接头,万能接头的大端内孔的内径不变,与水管连接的小端圆柱可以做成不同的外径,如小端圆柱的外径可以加工成Φ20、Φ25、Φ32的,从而可以和不同内径的外接水管螺接,提高了回水器的通用性,壳体和上盖卡扣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壳体内的水泵,当水泵损坏时,还可以及时更换水泵。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这类回水器,为了能够稳固壳体内的水泵,通常是在壳体的内侧额外设置(一般是用螺钉或螺栓连接)一些固定件以将水泵抵住,防止水泵晃动。采用此类稳固方式,一方面由于耗材增加,徒劳地增加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装配步骤,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水器,具有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水器,包括:

壳体,包括可相互扣合的第一凹形板体、第二凹形板体,所述第一凹形板体、第二凹形板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凹形板体的壁体上嵌设有显控面板,所述第二凹形板体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二凹形板体的壁体上冲压成型有第一抵触片;所述第一凹形板体的底壁上冲压成型有第二抵触片;

水泵,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所述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分别穿过第二凹形板体上的两个安装孔并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水泵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抵触片、第二抵触片抵接;

水泵控制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分别与显控面板、水泵电连接,用于基于显控面板发出的指令控制所述水泵启停。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抵触片、第二抵触片对水泵的上、下两侧形成抵触,使得水泵不能发生纵向移动;与此同时,再通过锁定螺母将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锁紧后,水泵不能发生横向移动;如此,在两个方向将水泵稳固后,水泵的稳定性得以保证。由于第一抵触片、第二抵触片是预先冲压成型的,并不需要后期装配,故而能够节省一定的工序步骤。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触片位于第一凹形板体的侧壁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若将第一抵触片设置在第一凹形板体的底壁上,由于第一抵触片在与水泵接触后,会受到水泵的挤压,进而会对第一凹形板体的底壁形成挤压,该挤压力基本垂直于底壁;若挤压力过大,就有可能造成底壁拱起;而在将第一抵触片设置在第一凹形板体的侧壁上后,挤压力传递到侧壁上后,能够与侧壁平行,进而不会造成侧壁拱起。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接头上设置有霍尔流量计,所述霍尔流量计与显控面板电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霍尔流量计测量进水管内是否有水流,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显控面板,显控面板内的控制芯片根据检测信号判断热水管出水口上的水龙头是否被打开;若检测到进水管内有水流,则立即控制水泵启动。

优选地,所述回水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可拆卸连接于水泵上,并与显控面板电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泵的温度,由于热水的温度会将水泵的泵体加热,进而当检测到泵体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显控面板立即控制水泵停止。

优选地,所述泵体的出水口的拐角处一体成型有连接基体;所述连接基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的插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由于水泵的泵体本身的壁体较薄,且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的长度也大于泵体的壁体厚度,若直接在泵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则需要在泵体上贯穿开设一个插孔,而为了保证密封性,又需要采取一些防水措施,比较麻烦;那通过在该拐角处进行相应的填充,进而一体成型为连接基体,相当于增加了该处壁体厚度,如此,再安装温度传感器时,就不会存在以上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形板体和/或第二凹形板体的壁体上设置有散热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壳体内的空气流动性,避免水泵的电机、水泵控制器等用电设备温度过高。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形板体的外侧设置有安装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该安装片,即可实现对回水器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接头与水泵之间连接有止回阀。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外接的出水管内的水回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回水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A为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板体内侧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凹形板体;111、顶壁;1111、通槽;112、侧壁;12、第二凹形板体;121、顶壁;1211、支撑脚;122、侧壁;1221、安装孔;1222、散热孔;123、连接板;124、安装片;2、显控面板;3、水泵;31、泵体;311、第一连接座;3111、螺纹孔;32、电机;321、第二连接座;4、水泵控制器;5、锁紧螺母;6、霍尔流量计;7、连接基体;8、温度传感器;91、第一抵触片;92、第二抵触片;101、进水管接头;102、出水管接头;103、插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水器,包括壳体1、水泵3、水泵3控制器和显控面板2。

壳体1包括可相互扣合的第一凹形板体11、第二凹形板体12,第一凹形板体11、第二凹形板体12可拆卸连接;具体是,第一凹形板体11、第二凹形板体12的侧边一体成型有连接板123,连接板123上设置有螺孔;在第一凹形板体11、第二凹形板体12相互扣合后,两者侧边上的连接板123能够重叠,且螺孔重叠,进而可将螺钉从外部拧入,将两者进行固定。

第一凹形板体11和/或第二凹形板体12的侧壁(112或122)上设置有散热孔1222,用以增加壳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性。

第一凹形板体1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片124,该安装片124上开设有若干孔位,用于供螺钉穿过。

第二凹形板体12的底壁121上冲压成型有支撑脚1211;在设置了支撑脚1211后,能够使得第二凹形板体12的底壁121与安装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进而使得在冲压第一抵触片91时形成的开口能够与外部保持较好的连通,保证空气流动性。

参照图1,第一凹形板体11的底壁111上开设有通槽1111,显控面板2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凹形板体11的底壁111上,且前端与通槽1111的槽口基本保持齐平。

第二凹形板体12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2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安装孔1221;水泵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接头101、出水管接头102;进水管接头101、出水管接头102分别穿过第二凹形板体12上的两个安装孔1221并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5。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外接的出水管内的水倒流,可在出水管接头102与水泵3之间连接有止回阀(未示出)。

参照图1、图2A、图2B,第二凹形板体12的底壁121上冲压成型有第一抵触片91,第一凹形板体11的壁体上冲压成型有第二抵触片92;第一抵触片91、第二抵触片92分别用于对水泵3的上、下两侧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第一抵触片91位于第一凹形板体11的侧壁112上。

在安装水泵3时,先将水泵3放置于第二凹形板体12内,使水泵3的下侧压在第一抵触片91上,然后分别将进水管接头101、出水管接头102穿入到对应的安装孔1221内后,再与水泵3的进水口、出水口连接;然后再将第一凹形板体11扣合于第二凹形板体12上,使第二抵触片92压在水泵3的上侧。

水泵3上安装有水泵控制器4,并分别与显控面板2、水泵3电连接,用于基于显控面板2发出的指令控制水泵3启停。

参照图1,进水管接头101上设置有霍尔流量计6,霍尔流量计6与显控面板2电连接,用于检测外接的进水管内是否有水流,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显控面板2。

回水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8的具体安装结构有两种方式:方式一,如图3所示,水泵3的泵体31的出水口的拐角处一体成型有连接基体7;连接基体7上设置有供温度传感器8安装的插孔(未示出);进而将温度传感器8插入到插孔后,用热熔胶固定即可。方式二、参照图4,泵体31、电机32的机壳上分别一体形成有第一连接座311、第二连接座321;第一连接座311、第二连接座32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被螺钉挡住);第一连接座311上的其中一个螺纹孔3111(呈贯穿设置)螺纹连接有插接座103;温度传感器8插接于该插接座103上,用热熔胶固定即可。

温度传感器8与显控面板2电连接,用于检测水泵3内的水流温度,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显控面板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