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7963发布日期:2019-05-24 21:2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机械,特别涉及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中,人们要把水从低处送往高处,通常的办法是用电动机或者内燃机驱动水泵,进而通过管道把水送往高处。这种方法要消耗电能和或者燃料,成本比较高;并且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由于缺电缺燃料,使用此种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动机或者内燃机驱动水泵将水送往高处成本较高,在缺电缺燃料的地方不便于使用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包括:支撑座;水泵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该水泵体包括流通管道、进水口、冲击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流通管道的左端,所述冲击水口设置于所述流通管道的右端,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流通管道的中部,所述第一出水口安装有单向阀;冲击阀,其包括减震块、第一挡盖、第二挡盖以及导轴,所述第二挡盖安装于所述冲击水口上,所述第二挡盖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导轴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内,所述第一挡盖安装于所述导轴的下部,所述第一挡盖能够打开以及密封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减震块安装于所述导轴上且与所述第一挡盖的下端相贴合;以及储能罐,其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该储能罐设置有第三出水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设置有隔音罩,所述隔音罩包括罩体、罩门以及若干个排水口,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水泵体的右部,以使所述冲击阀位于所述罩体的内腔中,所述罩门安装于所述罩体上,若干个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罩体上且位于所述罩门的下方。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罩体设置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与所述罩体的内壁相贴合。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音层采用吸音海绵、橡胶或塑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管道的外壁涂覆有吸音涂层。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能罐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用于维持所述第三出水口水流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在具有高度差的场合,将水通入水泵体内,当流通管道内的水流达到一定的速度后,水流推动第一挡盖迅速密封第二出水口,在流通管道内的水流由于惯性的作用,后续部分的水流对前部分的水流产生水击现象,并使水泵体内的水压迅速升高,压力升高的水通过单向阀流入储能罐,当压力减少后,第一挡盖与第二挡盖分离从而打开第二出水口,流通管道内的水继续从第二出水口排出。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即可通过储能罐将水提升至高处。本实用新型提水过程不需要消耗电能或者燃油,成本低,并且还适用于缺电缺燃料的地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阀设置有减震块,当第一挡盖与第二挡盖撞击闭合时,减震块能够减少第一挡盖的振动,从而减小撞击的噪音。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隔音罩,隔音罩包括罩体,罩体罩设于水泵体的右部,以使冲击阀位于罩体的内腔中,罩体能够将冲击阀产生的噪音密封于内腔中,以便于减少噪音的辐射,从而减小噪音。罩体的内壁设置有吸音层,吸音层能够将内腔中的噪音反复反射吸收,从而进一步减少噪音传播出罩体的辐射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能罐内设置气囊,气囊能够将气体与水进行隔离,以便于减少气体融于水的速率,从而保持储能罐内的体积恒定,进而保持水流稳定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击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音罩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水泵体,11-进水口,12-流通管道,13-冲击水口,2-单向阀,3-储能罐,4-冲击阀,41-减震块,42-第一挡盖,43-第二挡盖,44-导轴,45-第二出水口,5-隔音罩,51-罩体,52-吸音层,53-内腔,54-挡板,55-排水口,6-气囊,7-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参考图1,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包括支撑座7、水泵体1、冲击阀4以及储能罐3,水泵体1安装于支撑座7上,冲击阀4安装于水泵体1上,储能罐3与水泵体1连接。

水泵体1包括流通管道12、进水口11、冲击水口13以及第一出水口,进水口11设置于流通管道12的左端,冲击水口13设置于流通管道12的右端,第一出水口设置于流通管道12的中部,第一出水口安装有单向阀2。参考图2,冲击阀4包括减震块41、第一挡盖42、第二挡盖43以及导轴44,第二挡盖43安装于冲击水口13上,第二挡盖43设置有第二出水口45,导轴44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出水口45内,第一挡盖42安装于导轴44的下部,第一挡盖42能够打开以及密封第二出水口45,减震块41安装于导轴44上且与第一挡盖42的下端相贴合。

水泵体1的进水水位高于进水口11,水流通过流通管道12流动至冲击水口13,在水流的流速较慢时,第一挡盖42以及导轴44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移动至最低位置,此时第二出水口45打开,水流通过第二出水口45排出水泵体1外;当水流的流速较快时,水流迅速推动第一挡盖42以及导轴44往上移动并将第二出水口45封闭,流动的水流遇到阻碍,在惯性的作用下,后面流动的水流与流通管道12内的水流形成水击现象,流通管道12内的压力迅速升高,高压水推开单向阀2排入储能罐3内。

减震块41能够随着第一挡盖42上下移动,当第一挡盖42与第二挡盖43撞击闭合时,减震块41能够减少第一挡盖42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撞击产生的噪音。

流通管道12的外壁涂覆有吸音涂层,吸音涂层可采用橡胶、塑料或者陶瓷制作而成。水击现象产生时,将会产生类似敲击的噪音,噪音经过流通管道12的外壁传播到吸音涂层,吸音涂层能够阻隔噪音的传输,从而削弱噪音的辐射程度。

参考图3,支撑座7设置有隔音罩5,隔音罩5包括罩体51、罩门以及若干个排水口55。参考图1,罩体51罩设于水泵体1的右部,以使冲击阀4位于罩体51的内腔53中,罩体51能够将冲击阀4产生的噪音密封于内腔53中,从而便于减少噪音的辐射。罩门安装于罩体51上,罩门设置有挡板54,挡板54能够打开以及密封罩门,打开罩门能够便于观察以及维护冲击阀4,密封罩门能够便于阻隔噪音的辐射。若干个排水口55设置于罩体51上且位于罩门的下方,第二出水口45排出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口55排出罩体51,从而减少水体堆积。

优选地,排水口55浸没在水面以下,即支撑座7在工作过程中放置于水中,以便于水位高于排水口55,从而能够阻隔噪音的传播。

或者优选地,支撑座7设置有水槽,罩体51的下部安装于水槽内,排水口55位于水槽的水位下方,即排水口55浸入到水位以下,从而能够封闭排水口55。

参考图3,罩体51设置有吸音层52,吸音层52与罩体51的内壁相贴合,吸音层52采用吸音海绵、橡胶或塑料制作而成。冲击阀4产生的噪音在罩体51的内腔53中传播,噪音传播至吸音层52时将会被吸音层52反射或者吸收,以便于减少噪音穿透出罩体51的辐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阻隔噪音的传播。

继续参考图1,储能罐3内设置有气囊6,气囊6用于维持第三出水口的水流稳定。填充气体的气囊6能够隔离气体与储能罐3内的水,避免气体由于溶入水中导致气体不断减少的情况发生,当水流间断的从单向阀2排入储能罐3内时,气囊6能够使第三出水口稳定的排出水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噪音自动提水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水泵体1的进水水位与进水口11设置有一定的落差,往进水口11内通入水流,当水流的流速升高到一定的值后,水流迅速推动第一挡盖42与第二挡盖43闭合,后续的水流与流通管道12内的水流产生水击现象从而提高流通管道12内的水压,高压水打开单向阀2并排入至储能罐3内,此时流通管道12内的压力逐渐减小,第一挡盖42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往下滑动并最终打开第二出水口45,水流从第二出水口45排出,当水流的流速再次升高到一定的值后,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再次往储能罐3内排入水,储能罐3的水逐渐增多从而能够将水提升至高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挡盖42的下方设置减震块41,还通过设置隔音罩5将冲击阀4封闭于内腔53中,从而能够减少第一挡盖42与第二挡盖43撞击产生的噪音的传播;本实用新型产生的噪音低,利于人员在较舒适的环境工作。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